山东青岛镇有中医馆 村有中医人

2021-11-02 09:25王迪
民生周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医馆街道社区家庭医生

王迪

薛家岛医院陈冬冬正在给患者诊疗。

“从2014年开始,我就在中医馆看病,这么多年了,从没换过地方!”

今年59岁的程阿姨是青岛西海岸新区薛家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常客”。前几年,腰间盘突出严重的她,连走路都直不起腰。

“市里的大医院没少跑,一直没治好,一把年纪了,也不想动手术。”在乡邻介绍下,程阿姨来到家门口的中医馆,坚持了两个多月的治疗后,困扰她多年的腰病,终于治好了。

近日,记者在青岛市各街道社区中心、镇(街道)卫生院、村(居)卫生室走访时发现,像程阿姨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这主要得益于基层中医馆的建设,从2013年起,青岛市要求全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街道)卫生院和部分综合医院,开展国医馆项目建设。”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赵国磊向《民生周刊》记者介绍,青岛市现已建成155个国医馆,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了61个精品国医馆。

据了解,青岛市提出国医馆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比国家要求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项目,还要早一年。

“目前,青岛市已实现全市100%的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真正做到了‘区市有中医院、镇(街)有国医馆、村(居)有中医人。”赵国磊说。

“在家门口看上名中医”

“以前镇上人生病,不论大小病,都得往市区跑。一次开回来一把药,这要管用还好,治不好可就麻烦了,一趟趟跑、挂号,花费时间不说,钱也不少花哩!”

家住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的李阿姨告诉记者,自上世纪80年代,她就在镇上卫生所看病。“那时候光景可不如现在,整个中心卫生所就没几个医生,更别提中医大夫了,冷清得很。”

现如今,步入王哥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国医馆,传统中式风格的装修装潢、完善的中医药文化建设、智能化中医体质辨识评估一体机,加上屏幕中传来的练习八段锦清幽空灵的音乐,让人耳目一新,心情舒畅。

“目前中心已建成集国医堂、百草堂、保和堂、养生堂和国药坊‘五位一体的独立中医药综合服务区,设有中医诊室、理疗室、中药房、康复室共18个房间、800平方米,理疗科治疗床位由10张扩大到20张,翻了一番。”中心主任崔成磊边带记者参观,边指向大厅一侧的药斗柜说,“这个药斗柜有80多年的历史,目前中药饮片品种达到400余种。”

不仅如此,记者注意到,在中医治疗科室,TDP神灯、微波治疗仪、中频治疗仪、低频脉冲治疗仪、颈椎牵引器、多功能艾灸仪、中药熏蒸仪等各类理疗及中药加工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

国医馆大厅,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

“今天是市里医院来的于大夫坐诊,他可是咱青岛的首批传统医学达人,用崂山点穴治疗颈腰痛、中风后偏瘫、小儿脑瘫等疾病,很有效果。”患者口中的于大夫,是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于秉伦,同时也是该中心医联体单位的专家之一。

据了解,像于大夫这样的中医专家,王哥庄街道共引进了4名。“通过每周轮流坐诊,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真正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名中医。”崔成磊说。

“百姓用得起”

看病难、看病贵,是基层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与王哥庄街道不同,北宅街道是崂山区唯一一个不靠海的街道,山区面积占80%以上,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再加上地处崂山自然保护区,许多土地不能开发建设,致使当地经济发展较落后、老百姓收入普遍偏低。

如何保證老百姓“用得上”的同时,也能“用得起”好中医?

2019年,北宅卫生院提出“健康北宅”项目,并于同年3月份在街道的36个农村社区全面推开。

“我们从街道争取到300万元的专项资金,精准解决群众在卫生健康方面的诉求。其中,很大一部分用于中医药。”北宅卫生院院长陈振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在推行“健康北宅”项目后,对医保额度外的中药费、理疗费、针灸费等所有中医药项目再报销一半,这部分费用由街道财政负担。

这是崂山区乃至青岛市,在基层落地“健康中国”战略的又一项探索性实践。

“对于常年服用中药、采取中医疗法的患者而言,这项政策意义重大。”陈振介绍道,当地居民医保门诊报销额度为720元,即使没有其他项目支出,这个标准最多为一个月的中药报销额度,超过后就要全部自费,患者经济压力比较大。

“高大夫,这个药我们先不吃了,医保没钱了,等过了年,我再过来找你。”家住北宅街道的陈大爷患肾结石多年,前年因社保费用提前用完,主动提出中止治疗。

“健康北宅”项目推行后,陈大爷在医保报销基础上,又报销了50%的中医药费用。“现在不但不用担心不够花,每年年底医保账户还有结余,生活质量也明显改善。”陈大爷告诉记者。

在陈振看来,越是贫穷的地方,对中医药的需求越高。“尤其在治疗慢性病、常见病方面,中医持续治疗,较之大医院更有优势。很多患者正是坚持服药,才取得好疗效。”陈振说,这也符合中医中药循序渐进、祛病除根的诊疗特点。

此外,在推进“健康北宅”行动中,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们要求所有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中,必须配有中医大夫,针对卧床或行动不便的患者,实施上门服务;对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我们采取患者免费、财政买单政策,真正实现惠民兜底。”

崂山区王哥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崔成磊,展示80余年历史的药斗柜。

猜你喜欢
医馆街道社区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培训掠影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
“有个头疼脑热先想到家庭医生”带来启示
家庭医生 中国式签约
东南卫视播出《医馆笑传2》
中国新闻网:首届国医馆发展论坛在杭州举行
《医馆笑传》不忘喜剧初心
参与街道社区未成年人服务大有作为
三金家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