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训练三则

2021-11-02 02:30李弗不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耀州汤面滋味

李弗不

(一)

浓情一碗咸汤面

李仙云

作家贾平凹说:“唯秦腔则如秦人一样,死不离窝……”秦人乡土观念严重,不仅是秦腔,饮食文化亦是如此。

家乡有一种美食叫咸汤面,它“始于清末,流芳华原”,是当地人舌尖上最贪恋的早餐美肴。这种味美价廉的小面,离了耀州,竟是哪里也寻它不到。在家乡,当晨曦微露,在灯光闪烁热气缭绕中,吃上一碗油香热辣的咸汤面,真是舒心暖胃,一天的心情都是酣畅舒坦的。

记得学生时代,一次有幸在面馆与一位专门研究当地史志的老先生同桌吃面,他向我娓娓讲述:“娃啊,这咸汤面可不容小觑!咱这里是药王孙思邈故里,药王当年尝百草做成料,融入了汤里,一辈辈就这样传下来。这汤咸面筋、爽口暖胃的咸汤面,可是有养生食疗的功效哩。”身旁一位大妈接话道:“我说呢,每次走到面馆门口,不吃上一碗面,浑身都不得劲。我上回感冒浑身发冷,就是吃了碗咸汤面,出了一身汗,感冒就好了一大半呢!”

早年在县城读书,每到寒气袭人的冬日,一放学,我就饥肠辘辘地急奔咸汤面馆,每次捧起那古拙粗笨的青瓷“把把儿老碗”,看着碗内绚烂诱人的斑斓之色,嫩黄的姜丝,翠绿的韭菜花,红得似火的油泼辣子,白如细玉的豆腐块,一丝丝嫩黄的面条浸染在鲜红滚烫的辣汤内,在氤氲的热气中,让人垂涎欲滴。吃著更是香辣解馋,满口盈香,瞬间就逼得额头、后背细汗涔涔了。

那年,在江南偶遇一位老乡,当话题转到我心心念念的咸汤面时,老乡饱蘸乡音地给我讲述作家老舍与咸汤面之缘。他说当年老舍途经耀州,舟车劳顿腹内饥空,吃了咸汤面,赞叹“小小耀县,竟有北京饭店”。贾平凹先生当年在耀州完成他的小说《废都》,偶然吃了碗咸汤面,就上瘾了。他经常徒步爬山走七八里路,去县城吃面。返回途中,感觉不过瘾,扭转身再去美美地吃一碗。更有趣的是,回到西安,每每被咸汤面搅得味蕾难耐时,他还会专程搭车赶去解馋。

“味浓适口,筋韧香辣”的咸汤面,它一次次勾起我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有人说,乡愁就是味觉上的思念,无论一个人在外闯荡多少年,即使口音变了,但对故乡的食物,仍怀无限眷恋。16年前,我从家乡那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小城,千里迢迢来到这婉约秀丽的江南,跋千山涉万水,可味蕾最贪恋的还是那一碗咸汤面。十年前曾匆匆返回故里,只因所办事务繁琐,加上行程仓促,竟与那魂牵梦萦的咸汤面擦肩而过,至今都遗憾不已。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也在用智慧与灵秀回馈着生养自己的圣山秀水,家乡人用才智与浓情烹饪着一方独特的饮食文化。咸汤面,就像一位泼辣率性、倔强秀美的西北女子,她携着千年小城承载的岁月风华,带着质朴与亲切,滋养了小城人民的味蕾,也把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植入其中,那就是厚重与淳朴。

好一碗浓情四溢的咸汤面,你盛入了多少游子缱绻的思念和对故土的依恋啊!

(来源:《意林》2021年第4期)

【阅读训练】

1.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看着碗内绚烂诱人的斑斓之色,嫩黄的姜丝,翠绿的韭菜花,红得似火的油泼辣子,白如细玉的豆腐块,一丝丝嫩黄的面条浸染在鲜红滚烫的辣汤内,在氤氲的热气中,让人垂涎欲滴。

2.选文的写作对象是“咸汤面”,为什么第一段却从“秦腔”写起?

3.本文围绕“咸汤面”讲述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

4.第六段中说:“我从家乡那个文化底蕴浓厚的小城,千里迢迢来到这婉约秀丽的江南。”小城的文化底蕴表现在哪些方面?

5.本文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二)

腌鸡蛋

无非

在我们小时候,我妈每年都会养一群鸡,这样,全家能吃上鸡蛋。可以煮着吃,可以炒着吃,可以做鸡蛋饼吃,用热水烫一烫,直接喝鸡蛋汤也行。总之,鸡蛋是好东西,很有营养,怎么吃都行。

可是最有滋味的,还是腌咸鸡蛋。每次,我妈精挑细选几十个鸡蛋放进一个大肚坛子里,用粗盐水浸泡腌着。为了入味,要腌上一阵子。我们就一天天期盼着。忍不住了,就去偷偷()开压在坛盖上的砖,打开坛盖,看看里面的鸡蛋,闻闻坛子里的味儿。

吃咸鸡蛋,把鸡蛋的一头,在桌面或者瓷碗沿儿上轻轻()一下,就开一个很小的口。然后把一根筷子从小口慢慢伸进去,一点一点挖着吃。筷子不是勺子,每次能带出来的鸡蛋肉很少,但是越少越有滋味。

腌鸡蛋的蛋清,已经很咸。在坛子里腌的时间越长越咸。不知道我妈在大肚坛子里到底放了多少盐进去,可越咸也越有滋味。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很简陋的一餐会因为一个腌鸡蛋而有声有色。

经过了盐丁儿一样的蛋清,好像经过了黎明前的黑暗,终于见到了咸鸡蛋最核心的部分——金黄金黄的蛋黄,真像某个时候的太阳。浑身冒着油水,油光满面,看起来就格外诱人。不多,就吃上一小口,那种滋味无法形容,只有去吃才知道。

有时候还会有惊喜。个头大的鸡蛋,有可能是双黄的。遇到双黄蛋,别提多开心了。见有人遇到双黄的,没有双黄的就有些失落。但也没关系,还有下次。下次刚开始吃,就开始期盼了,看谁能吃到双黄的。

我妈讲过一个故事。有个人很穷,吃腌鸡蛋时用一根头发丝当锯,每次只割一点鸡蛋吃。这个吃法,一个鸡蛋能吃很久。听起来很夸张,但也可能是事实。穷有穷的吃法,穷也有穷的滋味。不管生活怎样,总要有点滋味。穷人也一样。

我妈早不养那么多鸡,上次回家,只见两只母鸡待在院子里的月季花和石榴树下。她只养两只鸡了,但还养着两只猫,还养了许多花草。她也不再腌咸鸡蛋,可能自己吃也没滋味,毕竟孩子们都长大了。

我已经很久没吃腌咸鸡蛋,再吃也不是以前的滋味。但就像鸡蛋因为腌才更有滋味,是生活里那些历练才让人生更有滋味!

(来源:《报刊文萃》2021年3期)

【阅读训练】

1.选文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句子中。

⑴忍不住了,就去偷偷()开压在坛盖上的砖,打开坛盖。(A.挪B.搬C.拿)

⑵在桌面或者瓷碗沿儿上轻轻()一下,就开一个很小的口。(A.砸B.磕C.碰)

3.请赏析下面的句子。

金黄金黄的蛋黄,真像某个时候的太阳。浑身冒着油水,油光满面,看起来就格外诱人。

4.本文通过讲述吃咸鸡蛋的事阐述了什么道理?

(三)

父亲的礼物

朱小川

我小时候是一个十分“千翻”的孩子。上山爬树,下河游泳,林间捕鸟,湖里捉鱼,我无所不能;薅人家菜园,堵邻里烟囱,捡别人草树窝里的鸡蛋,钓公社塘里的鱼,我也“无所不作”。所以,我小学的成绩一直稳定在班上倒数几名。

后来,我开始有所改变,不再“胡作非为”,变得越发上进,这得感谢我的父亲。

父亲坚信一个教育法则———不打不成人,黄荆棍上出好人。上初中以前我几乎是在棍棒下长大的。至今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在一个金秋的傍晚,全家人为收稻谷忙得不可开交,我却在学校玩得乐不思蜀。父亲见我天黑还未回家,便提着扁担四下找寻。暮色中我依稀看见一个魁梧的身影迎面而来,我撒腿便跑。一个在前面拼命奔跑,一个在后面歇斯底里追,邻里见状大声喝止:“老朱,你这是要干吗?”要不是我身手矫健,便难逃一劫。像这样的情形不是一次两次,当然,未能逃脱的时候也不是一回两回。但有一件事父亲未责罚我,它影响了我的一生。

小学毕业考试,我的成绩一塌糊涂,心想这次是在劫难逃了。回家后,我颤颤巍巍地将成绩单递到父亲面前,怯怯地说:“爸,我错了!”只见父亲气得全身发抖,高高地将手臂抡到半空,我像一只万分惊恐的小猫,吓得瑟瑟地缩在一旁,随时准备迎接“暴风雨”的来临。但是,那只粗糙龟裂的大手并未落下来,而是一把将我搂进他的怀里,一边抚摸我的头,一边无奈而哽咽地说道:“孩子啊,别人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你看看你……”房间的空气在瞬间凝固了,我感到有什么湿润的东西落在了额头上。只见他拖着沉重的步伐,掩上房门走了出去。从那以后,不知怎的,我突然开了窍,成绩蹭蹭直上,各种各样的奖状贴满了整个屋子。

上世纪80年代初,父亲弄来一辆板车,到县城拉百货到乡下卖。一个人空手来回走四十多里路,就得整整一天。如果再拉上几百公斤的货物,行走在泥泞崎岖的道路上,其中艰辛可想而知。记得有一段路叫南泥关,道路又陡又长。去的时候还好,因为是空车,一路轻轻松松的就可以滑到坡底。可回来就费力了,要想顺利地把几百公斤的货物拉上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唯一的办法就是拉着板车走“之”字形上坡。只见父亲咬着牙,躬着腰,双臂青筋暴突,上身几乎挨着地面,左右来回地在公路上匍匐前进着,硬是将满车的货物拉了上去。

就这样,倔强而勤劳的父亲拉着那辆板车,风里来,雨里去,驮着满车的货物,驮着全家的希望,供我念完了小学、中学、大学。而今,生活条件改善了,可父亲并未清闲下来,反而变得更加忙碌。他不顾家人反对,偷偷将板车换成了三轮车。天还未亮,他就将自己种的丝瓜、黄瓜、苞谷装上车,从乡下拉到城里去卖。别人卖两元,他就卖一元,别人卖一元,他就卖五角,甚至还连卖带送,所以每次很快就能卖完。回到家,他总是兴高采烈地将一叠零钱摊在手里向家人炫耀:“今天生意真不错,这么快就挣了几十块钱!”望着父亲挂满笑容的脸庞和日渐衰老的身影,我不知道该高兴还是难过,赶紧转过身,悄悄拭掉眼角的泪珠,以躲避自己内心的愧疚和不安。

改革开放后,家里慢慢的通了电,还安上了自来水。父亲对用水用电是十分讲究的。自来水用后要拧紧水龙头、不允许滴下来,他认为这是浪费。电灯泡只能用三十瓦以下的,瓦数太大不仅浪费还灼眼。人走后必须关灯,这些都是他定的铁规戒律,我们谁都不敢触犯。直到现在,我离开办公室之前,都要回头看看电脑、电灯是否关闭,水龙头是否还在滴水,这已成为了条件反射。

在秋风习习的台灯下,我又一次想到了我的父亲。尽管我成长的环境是艰困的,有父亲的力量作指引,在任何困难面前我都能更加坚韧、更加从容地面对。

四十载光阴流转,为学为人,为夫为父,能微光微热,能家窠平和,这都得感谢我的恩师,我的父亲!

(来源:《南方都市报》2021年2月4日)

【阅读训练】

1.选文第二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结合文章内容解释“千翻”一词的意思。

3.请赏析下面的句子

⑴我像一只万分惊恐的小猫,吓得瑟瑟地缩在一旁,随时准备迎接“暴风雨”的来临。

⑵父亲咬着牙,躬着腰,双臂青筋暴突,上身几乎挨着地面,左右来回地在公路上匍匐前进着,硬是将满车的货物拉了上去。

4.文章标题为“父亲的礼物”,“父亲的礼物”是什么?具体指什么?

5.文中的父亲对“我”有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

(一)

1.运用“嫩黄”“翠绿”“红”“白”“鲜红”等表述色彩的词语,描写出家乡的咸汤面斑斓的色彩,表现了咸汤面的视觉之美,表现了“我”对咸汤面的喜爱。

2.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咸汤面”;把咸汤面与秦腔相提并论,把咸汤面作为乡土观念的一种文化符号。

3.老先生讲述咸汤面的起源与养生功效;大妈讲述咸汤面治好感冒的事;“我”在县城吃咸汤面的体验;老乡讲述两位作家的咸汤面之缘;“我”从江南回乡与咸汤面擦肩而过留下遗憾。

4.耀州是药王孙思邈故里;老舍途经耀州盛赞咸汤面;賈平凹曾在耀州完成小说《废都》,对咸汤面上瘾。

5.表达了作者对咸汤面的喜爱之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

1.第一段写鸡蛋的多种吃法,起烘托作用,突出咸鸡蛋是最有滋味的。

2.⑴A⑵B

3.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某个时候的太阳”“油光满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咸鸡蛋黄金黄的颜色和诱人的色泽。

4.生活里那些历练让人生更有滋味!

(三)

1.起过渡作用,引出下文。

2.“千翻”指“爱捣乱、爱折腾”的意思。

3.⑴运用神态描写,“万分惊恐”“瑟瑟”“缩”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我”在挨打前的恐惧。⑵运用动作描写,“咬”“躬”“挨”“匍匐”“拉”等词语形象地表现了父亲用力拉车的样子,表现了父亲拉货的艰辛。

4.“父亲的礼物”指父亲对“我”的教育与影响,具体有:“我”小学毕业考试成绩太差,父亲无奈地流泪;父亲用三轮车到县城拉百货到乡下卖;父亲用三轮车将自己种的新鲜瓜果、苞谷拉到城里卖;父亲要求“我们”节约水电。

5.在任何困难面前“我”都能更加坚韧、更加从容地面对。

(作者单位:江西省樟树市清江中学)

猜你喜欢
耀州汤面滋味
浓情一碗咸汤面
耀州窑贴花夔凤纹三兽足炉西泠拍卖以701.5万元成交
浓情咸汤面
浓情一碗咸汤面
耀州窑白瓷与月白釉瓷相关问题探讨
巧如范金精比琢玉
果子的滋味私厨
一颗滋味果子
红薯的滋味
智端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