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

2021-11-02 09:33董文良王心磊
大众文艺 2021年19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课程

董文良 王心磊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辽宁大连 116023)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改革创新是时代的最强音。伴随着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类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大力度、大范围不断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逐步取得新进展。同时,不同类型高校、不同类型课程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虽遇到了一些新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经验和特色。本文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类课程思政进行研究,指出创新创业类课程是最适宜开展课程思政的课程类型之一,并以作者所在高校的“创新、创造与改变”课程为例,介绍了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类课程思政设计、实施、内容供给、教学模式和方法优化等方面的经验和设计实施路径,以期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一、课程思政总体设计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类课程思政应系统化设计,应与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课程特色相结合。比如,“创新、创造与改变”课程基于该校创业型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定位、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混合式智慧化教学优势等,深挖课程思政元素,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在拓展学生创新视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同时,帮助其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与学校其他课程和育人环节相衔接,共同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1.科学设计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基于学校TOPCARES方法学,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要求,结合创新创业类课程特点,将课程思政目标纳入创新创业类课程培养目标,深挖课程思政元素,系统映射到课程内容章节和教学组织实施环节。

2.系统优化课程内容和资源供给

优化课程内容体系,该课程构建了“国家创新战略+企业创新层次+个人创新能力”三大篇章结构。使学生创新课程学习主动融入国家创新战略大背景,融入企业创新真案例,融入个人成长新过程。在知识体系和资源体系上,打造课程思政和创新课程一体化融合新样本。

3.精心打磨课程教学组织实施策略

结合学校混合式智慧化教学优势,实施了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基于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基于该模式,打通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学习和实践环节,使学生在拓展创新视野中,领悟国家创新成就,奠定国家创新自信;在创新实践环节中,参与国家创新方向和企业、个人具体问题调研和解决;在创新拓展活动中,提升创新主动意识和能力,主动融入改革创新时代精神。引导学生在行动中创新,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

二、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1.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

推进课程思政,教师队伍是关键。为确保课程思政取得实效,课程组积极加强师资队伍课程思政建设,提升教师思政水平和素养。

一是要求教师人人讲思政,引导课程组教师队伍热爱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有理想的人讲理想,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二是组织开展专题研讨和学习,通过专题研讨会、外派培训、工作群专题研讨、典型案例分享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素养;三是建立良好课程思政氛围,持续开展教师思政和育人业务学习、提升活动,每周进行课程组工作群学习内容交流。

2.梳理课程思政核心维度、元素与资源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以上要求,借鉴学校TOPCARES指标遴选与映射逻辑,该校创新创业类课程重点凸显了“有理想、有情怀、有精神、有能力、有价值观、有责任感”等六大核心思政维度。并将思政元素与课程章节进行有效对应,落实到课程标准、课件、教案、教材、案例、项目等资源开发和教学实施中。课程组梳理出的创新创业类课程思政维度和元素包括:

有理想: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情怀: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创业精神;有能力:“敢闯会创”的创新创业能力;有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责任感:社会责任感、职业责任感、对他人的责任感;热爱环境与自然;可持续发展。

3.优化课程内容供给

(1)课程内容体系架构上,构建了“国家创新战略+企业创新层次+个人创新能力”三大篇章结构。使学生创新课程学习主动融入国家创新战略大背景,融入企业创新真案例,融入个人成长新过程。国家创新战略部分,包含三次产业革命以及对国家发展的影响、产业革命发展新趋势、国家创新发展的战略布局、创新主体类别与特征、全球创新挑战与创新方向;企业创新层次部分,包括从模仿创新到微创新、错位创新、越位创新、包容创新、颠覆创新、原始创新等企业七个层次的典型创新经验与案例;个人创新能力部分,包括发掘个人想象力、创新力、创造力等。在相关内容设计中,强调学生创新的社会价值、社会责任和创新创业精神能力养成。

(2)教学课件和教案材料中,明确教学单元课程思政目标和设计。将典型课程思政案例显性化,体现在教学课件和教案中。使授课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开展课程思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融入课程思政。

(3)课程案例引入和实践环节设计中,紧密结合国家创新发展现状和趋势,结合企业创新典型案例分析,结合个人实践环节设计等,使学生在参与式、体验式教学实施中融入课程思政氛围,深度体验课程思政价值。

4.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和方法

(1)打通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环节。比如,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央视《创新中国》纪录片等拓展资源,使学生线上拓展创新视野,领悟国家创新成就,奠定国家创新自信;通过课堂面授环节线下讨论互动、展示交流等,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爱国情怀。

(2)优化创新实践环节设计。比如,通过设计全球问题初探调研,拓展学生国际视野,聚焦国家创新方向与企业、个人具体问题解决;通过“我眼中的国家创新战略”电梯演讲、“创意构想”报告分享、“创新提案”综合实践等,实现课程能力指标与课程思政目标对接,思政育人与创新育人、实践育人融合。

(3)设置创新拓展活动。比如,通过设置“1小时观察”等学生自主拓展创新活动,提升学生创新主动意识和能力,主动融入改革创新时代精神。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

5.建立进阶式、创新性和智慧化考核评价机制

(1)建立了“基本知识检测+随堂实践+单元专题项目+课程综合实践考核”的一体化进阶式、实践性和创新性考核机制。考核过程突出创新意识、能力和素质的过程性考核,考核模式上更多采用创意构想、创意实践的方式,强调开放性、实践性和创新性考核。

(2)依托学校混合式学习平台和作业平台,建立智慧化大数据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学生思创融合、创新发展和个性化跟踪指导。以学生成长为中心,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从课程培养目标达成度角度为学生成长提供评价和支持依据。

三、课程思政特色与创新

“创新、创造与改变”课程基于学校办学定位和课程实际,在课程思政理念、内容优化、模式优化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1.理念上借鉴TOPCARES理念和方法学,强调立德树人、创新育人、思创融合。基于新文科视野和课程思政目标,挖掘创新课程“有理想、有情怀、有精神、有能力、有价值观、有责任感”——六大维度思政元素,强调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将思政元素与能力指标培养有效对接,系统映射落实到课程章节、单元内容和具体环节。

2.内容上注重思创融合,构建“国家创新战略+企业创新层次+个人创新能力”三大篇章结构。使学生创新课程学习主动融入国家创新战略大背景,融入企业创新真案例,融入个人成长新过程。将家国情怀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将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等融入企业创新案例和个人创新环节,提升学生创新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模式上注重教学组织优化,突出学生深度学习效果。实施基于深度学习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开展进阶提升的实践育人,开展智慧化评价和师生共同评价,促进思创融合育人,关注学生价值引领与创新成长。

案例1: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国家创新战略》MOOC视频,观看《创新中国》央视纪录片拓展资源,理解创新发展必要性,奠定国家创新自信,根植爱国情怀;课堂面授环节《我眼中的国家创新战略》电梯演讲,学生展示出了浓郁热烈的爱国精神、家国情怀与创新意识。

案例2:通过全球问题初探和创新方向调研等实践环节,引导学生聚焦疫情防控热点,了解东软医疗等国内企业为全球疫情防控做出的努力和进展等,积极提出疫情防控创意构想,激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四、课程思政取得的成效

1.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基于“创新、创造与改变”课程思政改革和实施,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课程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获得较好改善,学生创新创业学习成效逐步显现。培养了一大批“敢闯会创”的大学生,学生每学期提出各类创意上万个,助力全校年均大创项目立项破千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系列竞赛获奖400余项。该课程还于2020年度获评辽宁省本科一流课程,该课程教学模式获2020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成果奖励。

2.课程示范辐射影响力逐步扩大

作为教育部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重点建设的创新创业优质课程,该课程年均受益学生达14000余人,在校内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评选中获得广泛认可;在广东和成都两所高校进行了推广开设;在面向国内院校教师研修培训中,已开展创新专题培训700余人次,受到了广泛认可。

课程思政是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恒久任务,课程组将进一步加强交流和学习,持续提升创新创业类课程思政育人成效。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课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