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阅读思维培养的多种阅读策略探究

2021-11-01 01:16宋丽丽
新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螃蟹图像文本

宋丽丽

儿童阅读是指儿童通过文字,经由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对信息的提取、整理、内化、输出。在这一过程中对信息的处理能力称为阅读力,它直接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感悟、分析记忆、迁移运用等能力,是保证其高效、高质学习的关键能力。然而阅读力的培养离不开思维,因为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思维的工具,是思考内容的凭借、展现和载体,成功的阅读都需要边读边思。因此,恰当的阅读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更具互动性和思考性,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思维。

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时拥有一颗忙碌的大脑呢?我们可以通过创造图像、预测内容、建构联结、亲子共读等策略,以阅读为核心,以思考为着力点,让阅读与思考互相促进、相互作用。

一、依托想象的图像化策略

图像化策略是依据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使用图形符号、色彩和图像,把主题与思想内容结构与表现形式等都与图像,图案等建立意义逻辑的链接,协助学习者进行高级思维和有效阅读的策略。

以童话类整本书阅读活动为例,老师根据学生不同年段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尝试运用图像化力策略,印证了用图像的思维欣赏文本是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一个有效途径。

低年级读《木偶奇遇记》,老师利用每一章节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将所读内容在头脑中创造形象,如:森林、金币、肚子、仙女之等,这些词语都来自于学生的认知积累,能够帮助他们清楚地制造图像,有助于学生把思维里的“电影”讲出来,这个由词语向图画转换的过程不仅仅是对阅读内容的梳理,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了学生的想象思维。

中年级读《柳林风声》,学生在读懂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加入想象,更多关注细节,把文本转化为连续的动态镜头,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不断完善脑海中的图像,并以绘画的形式呈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以此融入对作品的深度思考。这个由文本输入,经大脑图像化,最终用多种形式输出的过程,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本内容,更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图像化思维。

进入高年级,学生正在经历直觉思维不断向逻辑抽象思维过渡的状态,图像化过程对文本的理解更加全方位,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当书上没有图片时,他们会不自觉地制造出画面来。

高年级读《高士奇科普童话》,学生结合书中的情节,将脑海中的多元意识经过思维加工具象出独一无二的阅读,在“我给原著画插图”的活动中,经历“品读文字——展开想象——呈现画面——达到理解--绘制插图”的阅读过程,提升了阅读力与思考力。

学生作品学生插画自述

学生借助多种感官将平面文字符号进行立体化、色彩化的加工,通过直观思维对信息进行图像化的归类,梳理和统整,实现阅读的条理化和有序性。直观的图像与感性的文字形象实现互动,各自发挥着应有的优势,共同作用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在古诗文教学中,这种图像化力的运用也是比较常见的,但大家更习惯关注视觉效果,经常会追问学生:读了这句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场景?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图像化力策略时,不要忽略多种感官的作用。如果加入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的图像化,那么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更加立体,能够真正让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对古诗内容、写法与情感表达的理解与感悟,做到眼中有诗,脑中有画,心中有情,在多方位、多角度的图像化中不断丰富他们的人文情感,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良好阅读习惯,让他们在读思的图像化构建中提升思维能力,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在对古诗的学习中,学得有趣,学得有味。

二、依托阅读心理的推测策略

推测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物来预测不知道的事情,是一种超越故事的思维活动。阅读中的推测策略就是学生通过已经获取的图画与文本信息,对书中内容进行猜想和推断,并在后续阅读中加以印证的过程。

无字图画书是培养学生推测力的绝好起点,可以促进儿童阅读思维的发展。因为“更少的墨水意味着更多的思考”。以绘本故事《这不是我的帽子》为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尝试运用“看插图预测”和“创建对话”的策略,分四步训练学生的推测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思维。

步骤一:讲读故事,了解起因。

一條大鱼在睡觉,小鱼偷走了大鱼的帽子。

步骤二:观察插图,初次推测。

生1:大鱼发现帽子不见了,因为它的眼睛在往上看。

生2:它知道是小鱼拿走的了。因为它的眼睛在往前看呢,他一定是看到小鱼在前面。并且追了上去。

步骤三:创建对话,再次推测。

小鱼路遇小螃蟹,最终小螃蟹答应小鱼不告诉别人它藏在水草里。小鱼会怎么跟小螃蟹说,是怎样说服小螃蟹为自己保密的?在小组内说一说,演一演。学生在创建对话中推测故事情节。

环节四:出示结果,印证推测。

结果小螃蟹没有遵守承诺,向大鱼说出了秘密。为什么小螃蟹会向大鱼告密,大鱼和小螃蟹之间会有怎样的一段对话呢?学生创建第二次对话,继续推测故事。

预测是一种自然存在的阅读心理,学生根据阅读内容进行前后情节的联系,建构自己的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文本的不完整,对故事的发展进行有依据的推测,激发阅读期待。每一次的推测,都是对图片的观察与思考,是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都是充满乐趣的,孩子们的大脑一直处于“活”的状态,在阅读中拓展思维空间,培植阅读思维。

三、依托联结的转化策略

依托联结的转化策略是以阅读文本为原点,发掘文中蕴含的文化因子的辐射作用,以师生为资料链接的双主体,共同寻求相关的阅读资料,并在这些参照文本交互验证下,或体验或证实或演绎文本中已有的观念,使阅读的触角伸向文本的文化源头,作者的生命体验和学生的生命体验。

一年级教师在教授绘本故事《先左脚再右脚》时,运用了转化策略,为学生提供机会去发掘隐藏在故事中的深刻含义。绘本讲述的是一对祖孙互相关爱真情陪伴的感人泪下的亲情故事。爷爷教孙子巴比“先左脚再右脚”一步一步地挪动学会走路,爷爷因中风住进了医院,不会动不会说也不认识人。巴比努力唤醒了爷爷的意识,在巴比的“先左脚,再右脚”的帮助下,爷爷又学会了走路。

孩子和大人相比,对“老去、死亡”更为害怕。教师在阅读课上设计了这样的活动:想象一下如果你老了,會是什么样子?你会为自己设计怎样的生活呢?把想到的画出来。

学生为自己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颗这样的种子——当自己年老体衰的时候并不可怕,要学会去享受生活,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这就是阅读的力量,阅读某一本特定的书,可能为某一天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或者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播下种子。

学生的思维从故事里跳脱出来,与有意义的整体重要的东西相联结,有意识地专注于那些对自己重要的部分,改变对自己、他人或是世界的思考。将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和感悟注入文本,从书本阅读延伸到自己的思考,他们将新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起来,思考在阅读时发生转化,将读到的内容和自己思考的声音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思想,为自己的阅读加入另一个层面——思考层面。

四、依托思维导向的亲子阅读评价策略

当前亲子阅读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父母对亲子阅读的认识偏差、家长缺乏必要的阅读习惯以及外界因素的干扰等。如果家长能够在亲子阅读中给予孩子持续性的评价,调动家长个体的优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亲子阅读互动氛围,以评促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

我们可以指导家长在阅读前、阅读中及阅读后,从思维导向的角度,围绕“分析”“审辨”“综合”设计评价题目,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

在学生正式阅读之前,家长可以通过设置一定数量的问题来指导学生阅读。旨在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形成比较、归纳、分析、概括等分析性思维。从杜威“在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出发,为了在阅读过程中促进学生审辩性思维的提升,家长还可以从“逻辑推理”“假设辨认”“演绎推理”“整合诠释”以及“论证评价”等维度设计一些特别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可以针对某个主题或线索进行跨章节设计。在阅读完整本书后,还需要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测评,题目设计需要以整本书为素材,围绕阅读理解、事实判断、假设辨认、逻辑推理、论证评价等思维方式进行设计。

把阅读变成一种演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好处。当然,阅读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可以完成的,需要通过长期的阅读活动,以逐层递进的方式开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读思之旅。

阅读力是独一无二的,它尊重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能够控制自己的阅读思维,吸引他们超越书本去思考自己的观点,并鼓励他们打开双眼思维和心灵,相信自己的观点。为了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更好的阅读者,我们需要教给他们如何成为更好的思考者。通过教给学生阅读并不仅仅是阅读书面上的文字,而是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思考能给这些文字带来什么,告诉学生去阅读就是去思考,去思考,就是去改变,帮助学生们在读思之中有所得、有所悟,最终成为有策略的阅读者和思考者。

猜你喜欢
螃蟹图像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A、B两点漂流记
螃蟹
螃蟹
我是螃蟹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重难点讲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