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童谣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应用

2021-11-01 10:33方霞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1年10期
关键词:童谣幼儿园游戏

方霞

【摘要】民间童谣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它贴近生活,富有生机。童谣素材大多取自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经过艺术加工编撰而成,篇幅简短,朗朗上口。它的内容涉及广泛,包含儿歌,说唱,游戏,猜谜等,非常具有吸引力。下面我将从幼儿园童谣的发展与价值,幼儿园课程中融入童谣的价值,幼儿园游戏教育过程中融入童谣的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分析,说说民间童谣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应用。

【关键词】幼儿园  童谣  游戏

一、幼儿园童谣的发展与价值

童谣发展历史久远,世界各国都有童谣的存在。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由于它鲜明的特色,童谣也成了民间艺术之一,得到传承。近代以来,随着幼儿园教育的兴起,为了更好地寓教于乐,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引入民间童谣。它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韵,深受幼儿喜欢。幼儿园童谣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孩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在吟诵童谣时,都比较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丰富了幼儿园教学的课程,让幼儿萌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可以让幼儿体会到童谣本身的旋律美,感受优秀传统民间文化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在接触童谣的过程中,这种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也可以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童谣里的歌词内容也能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事物,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幼儿园课程中融入童谣的价值

幼儿园的生活充满童真童趣,教育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教育内容要贴近生活。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常常会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产生兴趣。而童谣内容大多取自于生活,描绘的内容有趣生动,很容易激发幼儿兴趣。同时,它的语言活泼形象,具有鲜明的音乐性、游戏性、教育性。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民间童谣教育有助于挖掘合理的资源,扩大幼儿的视野,打开他们知识的大门。那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融入童谣会有什么样的价值?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可以提升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

民间童谣作为一种特殊的儿童文学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它可以在幼儿教育中通过自己独特的优秀文化价值提升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在幼儿吟诵童谣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审美体验。童谣中蕴含的艺术价值,描绘的自然生活、表达的个人情感、赋予的人性品德都能提高幼儿对美的感知能力,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和歌唱是他们生活组成的重要部分,而民间童谣本身就带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音乐感,所以通过童谣的吟唱可以激发幼儿的美感和愉悦感。童谣用简单的歌词描绘出的场景,幼儿可以通过想象,感知到歌词传递的画面,领悟歌词中的意境。比如经典童谣《点点虫》:“点点虫,虫会爬,点点鸡,鸡会啼……飞到外婆屋子里。”寥寥数语,就描绘了一幅鸡鸣犬吠、鸟鸣虫叫的春日景色,朝气十足,同时也为最后去外婆家做了铺垫。这样的描写能够把声音和画面联系起来,幼儿听到歌谣时就能够想象出当时的画面,能够感受到虫鸣鸟叫就在身边环绕。因此,在吟诵中,幼儿面前仿佛出现了这个画面,使他们从中感受到艺术美的熏陶。

(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当孩子沉浸在童谣的律动中时,他们跟随童谣的节奏,就会打开自己的思维大门。随着歌词的响起,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幼儿脑海中浮现:丰富多彩的游戏场景,有趣热闹的传统节日,活泼机灵的小动物们,这些相关的童谣内容让孩子们的思维不再受现实的束缚,而是走向更遥远的天空。尤其有很多童谣的内容想象丰富,富有情趣,对于幼儿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我们在学习童谣《看月亮》:“初一看,一条线。初二三,眉毛弯……十五六,像玉盘。”这首童谣把月亮与眉毛、小船、玉盘等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更加便于幼儿的想象。这些童谣贴近生活和自然,内容形象生动,易于被幼儿理解,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都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可以帮助幼儿构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好的童谣能浸润幼儿的心灵,可以帮助他们构建良好的思想道德体系,助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由于幼儿园孩子年龄偏小,接受新鲜事物主要靠个人兴趣。这个时候如果灌输他们专业的思想道德教育,很容易使他们感到枯燥并且不能理解,课题效率不高,而利用童谣培育幼儿思想道德教育就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比如童谣《国旗国旗真美丽》:“五星红旗真美丽,我们大家热爱你……”短短几句话就可以激发幼儿的爱国之情。还有《班班规》中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了幼儿的基本礼仪:“看到老师要问好,听课认真手放好,讨论积极讲合作,游戏活动不吵闹。”幼儿在学习吟唱中还能学到这些基本的礼仪,潜移默化地融入日常生活中。教师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幼儿园游戏教育过程中融入童谣的策略

我们在研究幼儿课堂融入童谣的价值之后,可以看出童谣与课堂结合的必要性。那么在幼儿园游戏教育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更好地融入童謠,发挥童谣的真正价值呢?

(一)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制定适合的方案

童谣触及的范围比较广泛,种类较多,包罗万象。不是所有的童谣都适合幼儿园教学,选择童谣时要符合健康性、生活性和趣味性这三大原则。幼儿对于事物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这个时候如果选择语言粗俗的童谣,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引导者,我们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尊重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入手,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理解能力进行筛选。幼儿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对于他们而言,包含生活细节的童谣内容更容易让他们接受。比如在游戏活动中学习童谣《排排坐吃水果》时,他们听到童谣内容很容易想起幼儿在一起生活的相关场景,大家围在一起欢快地吃水果,曾经的画面再现会让他们兴趣倍增。选择趣味十足的童谣,会激发幼儿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的热情。

(二)创设情境,巧妙渗透

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兴趣,鼓励幼儿参与到游戏中来。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许多童谣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实现,做到童谣游戏化,游戏童谣化。如童谣《马兰开花二十一》:“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这首童谣描绘的是小朋友们在一起愉快跳皮筋踢毽子的场景。这时,老师可以把户外某个区域场地布置成微型体育场,让幼儿自由分组,大家一起参加体育游戏。比如有的幼儿在一起踢毽子,有的可以跳皮筋,把节奏鲜明的童谣和生动有趣的游戏内容结合在一起,幼儿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去,享受游戏带来的欢乐,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如《炒黄豆》这首童谣:“炒,炒,炒黄豆,炒豌豆,炒完黄豆翻跟斗。”老师可以让幼儿双人合作,边唱歌边游戏,幼儿开始唱“炒、炒”的时候两人手拉手一起摇晃,做出炒的动作来,在唱到“炒好黄豆翻跟斗”的时候两人一起合作翻跟头。这样的童谣应用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能真实体验到相互合作的乐趣,这种形式既提升了幼儿的专注力激发了幼儿对童谣的兴趣,也有利于活动的开展。教师的积极引导既充分调动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把课堂还给幼儿,教师适当介入

幼儿教师担负着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责任,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老师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童谣展开不同的游戏形式,帮助幼儿学习童谣,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由于幼儿认知表达具有局限性,可能在游戏活动中会出现一些小问题,老师也要在这时做适时的引导,以恰当的介入来帮助幼儿把活动进行下去。如学习《拍手歌》时,这首童谣整体内容比较多,篇幅较长,如果教师仅仅是让幼儿自己去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幼儿可能在中间会忘记歌词导致童谣的学习无法进行。因此,教师需要先引导幼儿记住歌词,把每一部分的歌词都具象化,变成具体的动作,让幼儿能够边唱边跳,做出歌谣当中的动作,并且开展小比赛,如在“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穿花衣”这里,就可以比赛谁的动作更标准,在“两个小孩梳小辫儿”这里可以比赛谁梳得更快。让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记住歌词,然后再让幼儿自由发挥,自己学会如何吟诵这首童谣。

童谣凭着独特的文学形式和自身魅力,深受孩子喜爱。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融入民间童谣,既可以让他们身心得到放松,又能在传唱中学到知识,获得快乐,同时更有助于幼儿良好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思想道德的形成。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童谣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的作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童谣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

参考文献:

【1】赵静.童谣在幼儿民间游戏组织中运用的初步研究[D].湖南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2】钟爱洁.幼儿园民间游戏中童谣的渗透方法浅谈[J].考试周刊,2018(21):193.

猜你喜欢
童谣幼儿园游戏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爱“上”幼儿园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