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粤剧电影是二十世纪初起源发展于香港的一种集粤剧与电影一体的艺术形式。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薛觉先主演的第一部有声粤剧电影《白金龙》开始,粤剧电影广泛占据各大电影市场,传播海内外。1粤剧电影以其新颖独特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的剧目内容迅速地获得大批观众的喜爱,粤剧在受到新媒体的冲击下不断进行改良以适应市场。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粤剧电影仍以其独特的形式影响着粤剧的发展。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各式各样的新兴艺术层出不穷,给传统艺术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粤剧作为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强其传承和保护值得人们探索和深思。2近些年来,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人们开始尝试运用电影艺术对粤剧文化进行科学合理的传承和保护,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人有幸观赏粤剧《红丝错》演出,被故事情节及表演内容深深吸引,思考可否将此题材改编为粤剧电影,在创新传统粤剧形式,吸引更多年轻人观看同时,可以促进粤剧文化的传承。本文将以改编传统粤剧《红丝错》为电影为例,希望将电影艺术和粤剧结合起来,利用影视艺术的呈现方式来传播粤剧,有效增强粤剧的传播效果,充分发挥电影艺术在粤剧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一、粤剧《红丝错》剧情概述
《红丝错》是一部情节奇巧而精妙的古装轻喜剧。剧中讲述了忠厚老实的章家学馆先生张秋人与大小姐章榴月相互爱慕, 而章父却把榴月许配给了官宦公子薛春林。风流潇洒的薛春林带着彩礼来章家定亲, 妹妹榴花为姐姐去书房探访, 试图劝薛公子退婚, 而薛春林将榴花误认为榴月, 二人相谈甚欢, 对酒而饮, 醉结良缘。不料珠胎暗投, 而终被章母发现, 榴花又迟迟不肯说出祸主是谁, 含糊其辞之下使得姐姐榴月误以为张秋人就是祸端。张秋人百口莫辩, 又担心榴花有孕之身难以承受家法的处置, 只得负屈将榴花带回家中, 做起了名义上的夫妻。而薛春林得中进士回乡任了县令, 章父向其状告张秋人拐女之罪。公堂之上, 张秋人怒斥春林寡情薄幸, 反受责打, 榴花陈述冤情, 抱子认父, 终于真相大白。最后, 两对新人双双拜堂, 春、花、秋、月两对有情人终成眷属。3。
二、从粤剧《红丝错》到粤剧电影《红丝错》
以叙事和抒情为目的的戏曲艺术和电影艺术,二者都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在特定的空间内通过演员的表演来表现或者再现生活,二者在观众欣赏方面而言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同时也具备了高度的综合性。粤剧电影在电影的基础上,融入粤剧的形式内容。二者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吸收、借鉴。
在改编过程中,首先,我認为可以将时代背景由古代改成现代,将原本的古装戏改编为现代戏,可以更好的吸引年轻人。对于剧中的人物关系脉络,粤剧是通过第一幕章父与两个大小姐及算命先生的念白让观众对于剧中人物关系有了清楚的认知。电影版本可以在章父为薛公子与大小姐章榴月订婚时,为章榴月与张秋人的爱情做好铺垫。而之后的二小姐章榴花与薛春林的一见钟情,相谈甚欢的剧情可以着重刻画一下。整部剧中最吸引我的便是二小姐与薛春林初次相见的剧情,其中有一场,二小姐由于家规严厉,不得不早些回家时,薛春林说章父不该管教的如此严格,应给小姐自由,说完二小姐就被薛公子吸引了,而后薛公子说章父要求他第二日进京赶考,考上官员才可以娶章女为妻时,二小姐说:“是与薛公子成亲,又不是与乌纱帽成亲。”说完,薛公子也彷佛遇上了知己般,被二小姐深深吸引。于是两人情投意合,共度良宵。这一幕是我认为非常值得着重刻画在电影里的,在没有见到薛春林之前,章家两个小姐和章子榴儿都不喜欢他,认为他是个死板的官宦子弟,但是在真正与薛春林交谈后,二小姐才对他改观,认为章父好眼光。
粤剧纪录片的出现主要以记录粤剧戏曲舞台上表演者的真实演出情景为目的,使用电影的拍摄技法较少,完全真实地还原粤剧舞台版本的剧目。与之相近的是粤剧戏曲片,同样保留了剧中大量的粤剧元素,但是在拍摄过程中较多使用了电影的拍摄技法。我认为可以将粤剧《红丝错》拍摄成粤剧戏曲片,多运用电影的拍摄手法,在最大程度的保留粤剧元素的同时,又能用更符合当下潮流的电影技法吸引观众。对于粤剧而言,一个精彩的唱段是一场戏中的点睛之处。在粤剧电影中保留舞台剧面的经典唱段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在改编成电影时,要最大程度的保留唱段,高度还原舞台粤剧。在影片中,也可加入演员的做工、身段。但在故事情节的发展、场景转换、人物特写以及特效方面要加大电影拍摄技法的运用,使之逐渐大众化。
另外,由于影片的时长较舞台粤剧缩短,在改编电影的过程中,要减少念白的部分,最大限度的保留原粤剧的唱段。由于时长的缩减,要更加强调男女主角的主线剧情发展,粤剧中配角的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缩减,突出主线剧情。例如章子榴儿、算命先生、张母及薛公子的仆人的戏份,都可以做适当的删减,以突出主题。
粤剧电影与粤剧最大的相通之处便是剧目,粤剧电影的故事内容大部分是对粤剧剧目的改编,粤剧电影在选取粤剧剧目的故事内容基础上,通过编剧手法的运用,让故事情节的主线发展更为清晰,人物性格与矛盾冲击在电影中表达更加淋漓尽致。1
结语:
二十世纪前期的粤剧与电影是岭南地区深受市民喜爱的两种娱乐方式,二者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体现了对其他艺术的吸收包容能力。而二者在相互吸收、借鉴的过程中,既对各自的形式内容产生了新的变化,又促进了粤剧电影的形成。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粤剧电影的成熟时期,通过前期对粤剧电影的经验总结,该时期的粤剧电影的拍摄注重对舞台剧目的理解基础上进行再创作。通过优秀的粤剧艺人在银幕上对角色、内容的精湛演出,让剧目不再止步于单一的舞台形式,而是赋予了粤剧全新的生命力,以更加多样化、现代化的方式进行诠释。
从二十世纪初期粤剧电影开始萌芽到五六十年代的繁荣发展,毋庸置疑的是粤剧电影的发展的确促进的粤剧的传播。但是在文艺界百花齐放的今天,如何创造优秀的、具有时代意义的粤剧及粤剧电影作品在广泛传播的同时让更多人接受并喜爱粤剧才是当下粤剧的发展与传承值得探索的事情。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更新,粤剧在时代的变迁中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在当下以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号召下,希望能有更多的优秀粤剧作品改编为粤剧电影,不断的继续向前发展,在新时代碰撞出更加多元化、多样性的粤剧文化。粤剧电影可以在形式创新、记录和传播的层面促进粤剧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敏. 论粤剧电影对粤剧发展的影响[D].广州大学,2019.
[2]涂雨铮.电影艺术在粤剧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分析[J].戏剧之家,2020(35):30-31.
[3]孔利利.秋风多事惹花魂——我演《红丝错》中的张秋人[J].大众文艺,2014(19):165.
[4]罗敏. 论粤剧电影对粤剧发展的影响[D].广州大学,2019.
[5]罗敏. 论粤剧电影对粤剧发展的影响[D].广州大学,2019.
作者简介:吴澜(2001.11—),女,汉族,江西九江人,本科在读学历,华南师范大学学生,研究方向:音乐学(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