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贞赟 夏冬东
韭菜是多年生植物,耐寒性强,适宜在露地和设施种植,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常年生产,是人民比较喜欢的一种蔬菜,所以在韭菜的生产中,安全是最需要注重的。分析目前我国韭菜生产现状,针对韭菜安全生产中的虫难防、病难治的实际情况,根据笔者多年的韭菜安全生产技术研究,韭菜生产的环境,肥料,用药对产品品质的影响,就如何生产出安全,品质好的韭菜,提出了以下几种管控措施,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
一是合理选择韭菜生产基地。根据韭菜生产的环境条件,选择远离土壤、空气和水源污染的地方作为韭菜生产基地。避免因为环境条件影响韭菜的品质。按照韭菜生长的不同阶段,制定生产标准,实现肥料,农药,田间管理的标准化,有利于韭菜的安全生产。
二是增加有机肥的施用。
俗话说“庄家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体现了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以有机肥为主,合理施肥。彻底改变原来农户重化肥,轻有机肥的栽培方式,从而避免化肥对韭菜品质的影响。另外有机肥还能够改良土壤,提高土壤地力,具有改善土壤条件的作用。在栽培韭菜的过程中,播种前深耕、施用有机肥,然后翻耕细耙,以进一步培肥地力,改善品质,提高单产,有条件的地方,要充分利用沼气池中沼液、沼渣,通过底施沼渣,追施、喷施沼液,达到防病治虫的功效。
三是减少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在韭菜生产中,要彻底改变传统种植的过程,过度使用化肥的种植模式,变无机为有机,变单一施肥为平衡施肥、配方施肥。解决化肥利用率不高,盲目施肥造成的化肥浪费,满足韭菜生产中对各种养分的需求。
在韭菜生产上,防治病虫害时要首先采用农业、物理和生态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农药特别是化学农药的使用,尽量使用生物农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和农药减量控害的目标。采取物理防治,如使用防虫网避免蚜虫危害,利用黄板诱杀蚜虫、利用黑光灯杀灭蚜虫等措施,解决了在韭菜种植中多年的韭蛆难治、韭菜白点、干死等问题,都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是改变传统跳根培土模式、不合理的选用药标准和不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韭菜在生长过程中,每割一茬,地表基部根就向上拱出0.5厘米左右,种植时间长了,根就会露出地表,进而无法吸收地下营养了,这种现象老百姓称为跳根。所以覆土就成了解决韭菜跳根的常用措施。通过近几年的栽培实验,将传统的覆土改成1~3厘米厚的细沙土,可弥住土缝阻止韭蛆成虫产卵或通过干燥地表、改变韭蛆的适生条件,不利幼虫孵化,从而减轻韭蛆发生。
以往的韭菜种植中,往往是无病不防,有病治病、有虫杀虫,杀虫速效,而忽略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所以在种植中要选用生物农药时,杜绝使用禁限用农药。提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生产操作。
危害韭菜的病虫害主要以“两虫一病”为主。两虫为韭菜潜叶蝇,韭蛆。一病为韭菜灰霉病。露地种植时以韭蛆、蚜虫危害,设施种植时,由于设施内低温高湿,易发生灰霉病。
韭蛆在韭菜的生產中是重要的防治对象。济宁当地韭蛆一般一年发生3代,其中危害最重的时期有两个阶段,一个是清明前后,即3月下旬,另一个阶段是处暑前后。这两个阶段往往是韭菜死苗最严重的时期。菜农一般都是通过灌根解决韭蛆危害,却忽略了韭蛆发生的根源,治标不治本。韭蛆的大量发生一是越冬前期施用未经腐熟的肥料,吸引韭蛆成虫产卵所致,此时若防治不及时,韭蛆就在韭根附近聚集越冬,第二年早春地温上升时开始危害,造成韭菜大面积死亡。再就是韭菜收割后未及时搂化,以至于吸引迟蕈蚊(韭蛆成虫)闻味前来产卵,为韭蛆危害埋下隐患。有些菜农在防治韭蛆上急功近利,恨不得一下子通过灌根直接杀绝,结果往往不够理想。所以韭蛆防治时首先要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二是有机肥在腐熟过程中就要通过集中药剂处理的方式铲除虫卵,三是最好采用底施沼渣,追施沼液的方法增施有机肥,减少病虫危害。试验表明:底施沼渣,追施、叶面喷施沼液的韭菜田,两年内很少发生韭蛆危害。
韭菜蚜虫在春秋两季均可发生,以春季危害严重。蚜虫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吸取韭菜汁液,造成植株水分流失缺少营养,从而导致萎蔫枯死。蚜虫的繁殖力很强,所以在蚜虫的防治管理上,要遵守早防早治的原则,要按照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治。一是要选用抗病性的韭菜品种,能够减少田间蚜虫的数量。二是每次收割韭菜后,要及时对清理杂草,枯叶等,使其远离韭菜种植地块,以便控制蚜虫传播的源头。三是化学防治,常用的药物有:2.5%功夫乳油3000倍液、50%灭蚜灵乳油1000~1500倍液等。
韭菜灰霉病又称白斑叶枯病,俗称白点病。主要发生在空气湿度大的生长环境的设施栽培中。发生病害时往往造成韭菜叶片枯死,影响产量和品质。综合防治措施:选择抗病强的品种,预防和减少韭菜病害的发生。合理施肥用药,加强田间管理,培养健壮植株,为韭菜种植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病菌的污染。化学防治,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或50%的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烟雾防治用45%百菌清或扑海因,每亩120克烟熏防治。进行化学防治时,要掌握好用药的时间间隔,确保生产安全放心的产品。
参考文献
[1]赵罡,李宁,杨印生.吉林省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相关性研究[C]//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学术年会.2007.
[2]王丽华,田春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价值观根源及其应对[J].农业经济,2016(3):64-66.
[3]郑祥洲.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安徽农学通报,2014(24):4-5+11.
[4]王丹,刘新彩,蒋冬荣,等.简析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07):49-50.
作者简介: 李贞赟,(1976.01.20),男,汉族,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农业农村局,大学,农艺师,农业技术 .
夏冬东,(1978.01.26)男,汉族,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科学技术服务中心,大学,助理研究员,自然研究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