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21-11-01 23:58刘强
锦绣·上旬刊 2021年12期

摘要: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后,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单独招生是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和高等教育多元化选拔录取机制而设置的招生方式。随着单独招生比例不断扩大,加之互联网飞速发展,网络文化和信息传播迅速,对单独招生学生在思想价值和行为习惯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

关键词:高职单招;学生问题;原因分析

一、单独招生学生存在的问题

1.理想信念不坚定,自我认知脱离实际

部分单独招生学生有工作经验,不乏工作后重返校园的。受到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冲击,部分学生注重个人实际利益,诚信意识淡薄,集体荣誉感缺乏。单独招生学生缺少学习目的性,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对未来迷茫困惑,对职业教育本质缺乏深刻理解,基本上是迫于家庭压力,为了学历步入高职院校。在学习和工作中容易好高骛远,无法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相结合;对于自我的认知脱离现实,制定的目标脱离实际,没有真正领悟到职业教育中的大国工匠精神。[1]

2.基础教育薄弱,道德素养有待加强

生源多数来自高考落榜、或未参加高考的学生,还有部分中职院校学生。学生入学后较难深入专业学习,在文化基础、学习态度和专业素养上存在差异,最终产生课程重修、降级等学业问题。基础教育的薄弱以及家庭环境、成长环境的影响,学生往往缺乏基本的礼仪知识和教养,道德素养有待加强。在寝室、食堂、卫生间等公共场合吸烟、衣着不整洁得体、进出教师办公室不敲门、路遇老师不主动避让、不问好等等。

3.行为自律较差,自我约束亟待提高

学生具有个性突出、崇尚自我、不愿被过多约束的特点。行为自律性较差,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生活习惯等养成教育缺失。在学习和工作中,纪律意识、规则意识淡薄。部分学生在意识上能够认识到对与错、是与非,但是在行为上难以控制和自我约束,反复犯同样的错误,经常出现迟到、旷课、网络成瘾等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看待事情或处理事情时经常是感性大于理性,容易冲动,更严重者出现偏激行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2]

4.心理健康堪忧,问题原因呈多样化

由于就业压力增大,单独招生学生社会认可度较低,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不断自我否定、徘徊迷茫。另外,女生人际交往引起的心理问题、男生恋爱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再之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闭锁、羞怯和冲动,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发生极端事件。此外,环境变化引起的适应不良问题、经济负担问题、学业焦虑问题等,也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巨大影响。[3]

二、单独招生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生原因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单独招生学生自身在自我约束、习惯养成、道德品质、意志品格等方面存在欠缺和不足。由于职业教育的本质和专业特点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大都在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等基础行业从事一线工作,工作形式比较单一、工作内容比较枯燥;学生缺少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自我认知、目标理想和实际行动不相符。缺少“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因此,许多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2.家庭原因

单独招生学生多数来自经济欠发达、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为务农或打工,多为三代人共同生活。父母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于子女的教育和学业不够重视,子女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和辅导。学生家庭构成较为复杂,父母离异、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孤儿等情况在单独招生学生中较为常见。复杂的家庭组成和成长环境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缺少积极向上努力的动力。父爱或母爱的缺失,容易造成学生对他人不信任,形成偏激封闭性格。[4]

3.学校原因

2019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校名单中高职高专院校共1423所。在数量如此庞大的高职院校中,专业设置雷同度高,在没有充分调研的情况下,盲目开设新专业,追求热门专业,一味扩大单独招生规模,最终导致供过于求,影响毕业生就业;未形成专业教学特色,课程效仿本科院校以理论授课为主,实训实习环节重视程度不够,未能抓住并充分激发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学制三年,理论学习和实习分配合理性有待商榷,课堂教学脱离实践操作。[5]

4.社会原因

学历的高低成为企业是否录用求职者的一種最直接的方式。高职院校学生往往得不到公平的对待,仅仅凭借专科学历无法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同时在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眼中的认可度较低,因为高职院校在高考录取批次中在本科院校之后,更何况是单独招生的学生。这就难免给人造成“末流教育”的感觉。[6]

三、建议对策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学生的问题需要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格,养成坚忍、勤奋、积极的性格;家庭要重视学生的教育,更要注重心理疏导,引导学生的积极健康地成长;学校应平衡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计划,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和用人单位要破除唯学历至上的用人理念,给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李春梅.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构成特点及原因浅析[J].统计与管理,2017(12):24-25.

[2]蒋黎.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及教学对策[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09(01):18-19.

[3]张建苹.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现状和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7(02):162-163.

[4]汪楚凡.当前高职学生思想特点和行为表现及其成因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07):80-81.

[5]代阳志.网络新媒体下高职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J].河北企业,2016(6):144-145.

[6]张三群.简析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及对策[J].经济与管理科学,2009(07):185.

作者简介:刘强(1989-),男,籍贯:吉林通化,辽宁轻工职业学院辅导员,讲师,硕士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ESB认证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