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培育路径研究

2021-10-31 02:45:53薛鹏博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新时代培育高校

薛鹏博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进新时代,对各所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培育提出了全新挑战和要求。本文基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基本特点,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培育困境,提出了促进话语内容体系与时俱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载体作用及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培育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1-00-02

话语是人类的语言符号系统与言说方式,伴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进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和冲突出现转化,新媒体普及运用、社会结构转型以及利益格局改变,并且精神文化层面的多元化思潮亦互相影响和交织,社会大众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逐渐体现出全新特点。在新时代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话语体系培育亦体现出新的特点和困境。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基本特点

(一)以立德树人为价值追求

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办学和发展的立身之本,应始终坚定将其视作工作核心环节,把思政工作融入教育全过程,落实三全育人,开创高等教育新格局。高等院校立德树人涵盖两个维度,即具有超越性特点的道德信仰以及具有时代性特点的道德知识[1]。其中具有超越性特点的道德信仰,指的是公德与大德,即国家始终强调的共产主义信念与理想之德;而具有时代性特点的道德知识,指的是社会大众常言的四德,包含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以及个人品德。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培育的价值取向追求体现在立德树人层面,以服务与关心学生为核心,持续加强其思想水平、人文素质、政治觉悟以及道德品行,培育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二)以与时俱进为话语风格

每个时代背景的理论思维,均是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在各个时代发展进程中,其均具备差异化的表现形式,涵盖特殊的内容。纵览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生成和发展进程,可以看出,无论在哪个历史阶段,思政教育话语体系风格均被烙上了深刻的时代印记,有着该时代特殊的话语风格。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在该阶段开展的主渠道便是思政理论课。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内容和实践活动均与政治运动密切交融,话语体系的构建蕴含着深厚的革命化思维,并且话语风格亦融入了浓厚的斗争性与革命性韵味,让师生之间划清敌我边界,明确阶级观点与劳动理念,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积极为民众服务的理念。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培育困境

(一)话语内容单一枯燥

高校思政教育实际教育话语体系追求理论至上,内容较为枯燥和空洞,难以与大学生群体在思想层面生成共鸣,甚至会造成部分学生形成逆反心理。除此之外,尽管高校始终致力于促进思政课教材体系转化为教育体系,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基于教材体系进行文本话语传播及单向理论注入依旧是主要的教育话语形式,在较大程度上忽略了新时代大学生重在追求个性独立和思想解放的特性,欠缺话语体系创新与互动,导致高校思政教育话语形式及内容广受排斥和反感,难以实现理想化的教育目标。

(二)话语传播方式陈旧

当代大学生普遍倾向于在网络媒体平台中交流和共享各类信息与思想,且易于接受全新的价值观念和表达形式。大学生在接收大量网络信息内容的基础上,亦在以个体思维模态对思想和信仰、国家和社会、个人和集体、自由和规则等观点进行新的阐释[2]。现阶段,高校思政课堂教育和实践活动仍然是传播教育话语的主要渠道,思政教师仍然延续传统一言堂的话语传播方式,并且代际间存在的思想文化差异亦使得知识传播与价值认同出现断层。尽管部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会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微信群和QQ群等,希望将思政教育塑造为时尚产物,缩短和学生的距离,真正进入大学生群体的网络生活当中。但是此种形式,难以触及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灵魂深处,与大学生群体思想价值取向与话语表达脱节。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培育路径

(一)促进话语内容体系与时俱进

高校思想政治话语内容要充分传播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呈现出时代特点,积极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持续创新,贯彻落实与时俱进的话语风格。一方面,话语内容改革应以传统为落脚点,深挖传统文化体系中蕴藏的教育话语资源,促进思政教育话语内容实现现代化转变。在拓展话语体系外延的同时,丰富其時代内涵。适当应用传统教育文化内核,有着民族特殊风格的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能够强化教育话语内容说服力及认同度。另一方面,话语内容改革应具有国际化眼界。在全球化时代环境下,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培育及内容创新,亦要结合国外成功教育经验,提炼话语体系新形式和新内容,从而整合与丰富自身话语体系。尽管国内外在发展策略与治国理政等层面的教育内容存在显著差异,但是社会道德法治层面的部分内容仍可以成为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培育的组成要素,延伸思想价值取向、引导格局,使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更具吸引力与生命力,进而获得大学生广泛认同。

(二)发挥思政教育话语载体作用

高校思政教育话语转型和传播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可以得到学生群体广泛认同的必要前提,这不仅要求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推进内在转型和转化,落实其和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连接,同时亦要在社会环境创设和宣传方面,切实发挥出新时代多元化话语载体所具备的合力作用,让思政教育话语可以切实成为学生生活当中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评判标准。若想发挥思政教育话语载体作用,应促进思政教育话语由传统单一化载体过渡到多元化载体。新媒体传播形式的不断深化,促使抖音、微博及微信等媒体平台被社会群体广泛应用,高校思政教师的权威性逐渐被弱化。在此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若想在多元化社会环境下重新掌握领导权和话语权,应把已经转化及转型的话语体系通过多元化话语载体加以表现。例如,思政教育可以建设抖音品牌,让抖音平台成为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传播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实际上,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与各所高校均已开始关注抖音平台在大学生现实生活当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也注册了官方账号,定期提送正能量短视频,这一方式切实提升了高校思政教育话语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要想促进高校思政教育话语在新时代环境下发挥明显作用,应不断改善思政教育的话语内容,积极开发多元化话语载体,尤其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让不同媒体最大化发挥个体独特作用,促进多元化载体在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与价值的维度上生成合力,从而延伸思政教育话语影响力及覆盖面。

(三)提升思政教育话语理论深度

理论作为实践的主要导向,科学的理论可为实践的有序提供支撑。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培育应持续提高理论深度,推动以中国哲学为基准的社会科学话语培育。一方面,凸显中国视角,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中国思政教育话语体系[3]。诚然,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观点还是方法,均会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方向引导与价值引领。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立场是新时代高校培育思政教育话语的必然选择。立足于建设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是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培育的关键着力点。新时代,惟有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话语转化当中凸显中国视角,才能真正被学生接受和吸收,才能切实创造出更丰富的马克思中国化理论成果。在该过程中,应仔细研习马克思主义最初理论成果,在精准且严谨翻译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思维充分融合,根植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总结马克思理论大众化、时代化以及中国化发展进程中所体现出的话语新特点与新范式,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核心的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同时持续创新与建设具备中国化特点的马克思理论体系,不断升华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理论内涵。另一方面,重视整合与建构课程体系,发挥思政理论课在教育话语体系革新中的生命力。新时代,高校应加强教师在思政理论课当中对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培育的关键性作用。始终坚定学理性和价值性的高度统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內核与话语体系深度结合;坚定批判性和建设性有机统一,立足于培育顺应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事业发展的全新话语体系,勇于批判错误思想观点和言论;坚定启发性和灌输性的充分融合,促进主体性与主导性统一,着重培育大学生直面问题与思考问题的技能,并在与大学生思想互相碰撞以及平等交互过程当中,树立话语体系培育的新视角和新思路。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培育触及诸多领域,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媒介。伴随社会发展与教育实践不断深化,思政教育话语体系无论是在理论和内容层面,还是传播载体层面,均要进行改革创新,保证教育话语体系时效性,从而为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思想保障。

参考文献:

[1]洪涛,董碧茹.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利弊交织、原则坚守与体系转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1(2):62-74.

[2]张荣花.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的“七个要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1):127-133.

[3]欧巧云,甄凌.红色经典体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范式创新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9(2):155-160.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新时代培育高校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14:21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39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
中国火炬(2011年3期)2011-08-15 06:5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