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脱贫攻坚精神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1-10-31 00:20黄训春
老区建设 2021年17期
关键词:红色人才农村

2020年,九江市柴桑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万众一心、砥砺前行,奋力夺取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全区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3617户9756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1年以来,柴桑区赓续脱贫攻坚精神,重点抓好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等“五个衔接”,建设全面彰显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和谐有序之美的“五美乡村”,打造“赣北眉目地、兴旺大柴桑”,奋力谱写新时代柴桑乡村振兴新篇章。

推进产业衔接,实现产业振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柴桑区大力实施“334”农业现代产业工程,按照“一村一品、一镇多特”的思路,大力发展中草药、茶油、果蔬等优势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确保“一乡一园”实现全覆盖,努力打造“古韵柴桑、生态柴桑”品牌,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产业衔接,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打造三个产业带:打造“文化旅游+红色”环庐山旅游带、“休闲农庄+度假”环高铁休闲带和“水上游乐+体验”环岛湖生态旅游带。

发展三个重点区:推进岷山红色文化旅游区、毛桥乡村产业振兴示范区和港口观鸟休闲旅游示范带。

建设四个万亩基地:建设蔬菜基地、瓜果供应基地、中草药生产基地和江新洲休闲基地。

吸纳各类人才,实现人才振兴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实现产业、生态、文化、组织等振兴,关键是要靠人才推动。

加强引进人才。吸引有号召力的带头人、致富能人返乡创业,将其培养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坚持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党组织负责人。

加强培育人才。开展乡村振兴全面培训,分级对区、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开展轮训;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发展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培育农业农村发展高层次人才,聘请江西农业科学院、中央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中国农科院海南热带作物学院专家指导全区农业发展;建设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人员培训基地和孵化实训基地,培育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2021年7月19日至21日,区委组织部在市委党校举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全区110余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培训。

加强留住人才。大力支持和保护回乡创业的各类人才,投身家乡建设。用良好环境、事业和感情拴住人心、留住人才,为乡村振兴增添原动力。

挖掘红色资源,实现文化振兴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全面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擦亮红色印记,坚持“党建引领、红色传承、绿色发展、兴村富民”思路,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弘扬革命老区精神。依托红色资源,引领绿色发展,集中发展特色产业、红色研学游、乡村休闲游,使红色资源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不断增强中共赣北工委与红军游击大队旧址、南昌起义出发地——马回岭火车站旧址、赤湖烈士纪念塔和新四军江南挺进支队陈列室等遗址的魅力,壮大村集体经济,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用好红色名片,加强党员教育。红色文化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传承红色基因,让当代人了解过去的革命斗争历史,是当前基层党建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1至7月份,到中共赣北工委与红军游击大队旧址接受革命洗礼的干部群众达4万人次。

发展红色产业,实现农民富裕。以红色文化为内核,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和现代农业,不断提升村级集體经济发展,带动当地产业升级、农民增收致富。

打造红色亮点,推进乡村建设。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让村庄实现了从“脏乱差”到“高颜值”的美丽嬗变,努力实现天蓝、水清、景美、人和的发展目标,创造出别有一番风味的小康乡村。

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生态振兴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近年来,柴桑区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从新农村建设、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庄管护等方面着眼,打造了一批美丽宜居风景示范带、美丽示范乡镇、美丽示范村庄和美丽示范农户庭院。

打造乡愁记忆。在新农村建设中,柴桑区摒弃处处水泥化的概念,注重乡土味道,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同时发掘古村落、古建筑等乡村物质文化,搜集整理民俗风情、典故传说,传承保护民间老手艺、老技艺,建设村史馆,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让村民逐渐找到了“乡愁记忆”,农村的“颜值”与“气质”显著提升。

擦亮美丽底色。巩固提升“厕所革命”成果,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巩固垃圾第三方市场化服务外包成果,扩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范围,逐步扩大礼涞模式(垃圾减量化、资源化)覆盖面。

加强长效管护。为激发村民们参与的积极性,柴桑区从转变村民思想入手,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绿色家庭等评比活动,邀请村民进行监督,确保评选公平、公正,在村民中形成共建美丽家园的良好氛围,村民良好卫生习惯逐渐养成。

加强基层党建,实现组织振兴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近年来,柴桑区大力实施“村支书素质提升三年计划”,创新群众推、乡镇选、上级派、公开考、交流任的“五位一体”村党组织书记选用模式,打造一批素质高、能力强、讲奉献、敢担当的新时代村党组织书记队伍。

紧抓“三化”建设。乡村振兴,既要塑型,也要铸魂。推进农村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大力推进村务公开,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实施推进移风易俗、建设乡风文明行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开展“红黑榜”“文明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新开展乡村振兴全民“五星”创评工作,深化绿色殡葬改革,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法治柴桑、平安柴桑建设,坚决制止非法宗教活动和抵御境外渗透。推动农村地区扫黑除恶常态化。

紧抓村集体经济发展。巩固好前期工作基础,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村集体经济,采取“抓两头带中间”,推行“强村带弱村”的联村发展模式,培养更多集体经济强村。2020年全区101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全部超5万元,其中超50万元的村11个,超100万元的村1个。

紧抓 “两委”队伍规范。加强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日常教育管理,把一班人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形成和谐共处、团结奋斗、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作者简介:黄训春,九江市柴桑区乡村振兴局。

责任编辑:史慧芳

猜你喜欢
红色人才农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追忆红色浪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毛遂自荐
新农村 新一辈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