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买买”造就了荷兰这个国家

2021-10-31 21:22王露露
世界知识 2021年20期
关键词:买买买安特卫普鹿特丹

王露露

在中国,如果一个人精通英语或其他一门外语,在别人眼里便或多或少是个人物。按照这个标准,荷兰人全是大拿,因为他们除了母语,大多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听得懂德语,不少人还会说法语、西班牙语或意大利语。社会科学家说,这是荷兰全民从商导致的。倒也是,如果大家都在抢一单外国生意,而您会说那个国家的语言,岂不是得天独厚?而且,荷兰小国寡民,要靠和外界做生意来养活自己,多会几门外语就多增添了几枚筹码。不过,世上有许多国家都是小国寡民,自然资源有限,为什么唯独荷兰人会说那么多种外语, 能和其他欧洲国家无缝连接呢?

不妨从鹿特丹港说起,荷兰的外贸收入主要来自此港。国外货物原封不动地进来又出去,荷兰就是个通道。它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就像两湾相连的湖泊之间的关系,虽然各自形状和大小不同,可里面的水是互相流通的。

鹿特丹港就是个微型荷兰,集中体现了此国之特点。多数荷兰人掌握了好几种欧洲语言,能跟走亲戚似的和其他欧洲人交往。

荷兰吸收了许多欧洲国家的元素,跟它们融为一体。难怪初来乍到的外国人找不出专属荷兰的特色。直到我们把所有欧洲元素蒸发过滤掉,才能发现荷兰本色,那就是兼容并蓄。這不也是两湾相通的湖泊中的水的特色?荷兰的财富正源于连接欧洲内外的鹿特丹港口,即两湾湖水之间的沟渠。

荷兰语言也不例外。它的句型像英语,词汇和发音最像德语,也有点像法语。法语属拉丁语系,所以荷兰文又跟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这些拉丁语系语言是叔伯兄弟。荷兰语恰似鹿特丹港,也恰似两湾相连湖泊中的水,在吸收了其他欧洲语言的特性之后,自己变得模棱两可,说难听了叫四不像,说好听了是博采众长、融为一体。这么看来,荷兰人会讲好几种跟自己沾亲带故街坊邻居的欧洲语言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俗语道,一个巴掌拍不响。英美俗语曰,跳探戈需要两个人。同样,做生意也需要两方:买方和卖方。要不一方仓库爆满,一方提着钱袋子没处花。 只有荷兰例外,它管生意人叫“买主/购买货物的男人”。为啥不叫“买卖人”或“买卖主”?为啥“光买不卖”?说来话长,我且短说。

使荷兰自16世纪起就开始经济腾飞以至进入黄金时代的贸易正是“买买买”,主要是低价买进它东边邻居(现在的德国和波兰等国)生产的谷物。荷兰管这种生意等叫“贸易之母”。不用自己种粮食了,这里的人就能腾出手来种经济价值高的植物,比如麻和亚麻。再用这些植物织布和榨油,即开展工业活动。和周边国家不一样,荷兰土地有限,不太适合务农,也缺少像其他一些欧洲国家那样完整的封建制,务农成本也随之比周围国家要高,所以它搞贸易和工业比街坊四邻都多,都早,也都容易。

这么一瞧,荷兰人管买卖人叫买主就不奇怪了。16世纪下半叶荷兰的安特卫普(今属比利时)被西班牙统治者所剥削和蹂躏,因此,通往安特卫普港的斯赫尔德河被人截了流,安特卫普港的生命线被切断了,另一个港口阿姆斯特丹港就借东风扶摇直上,一跃成为交通枢纽。荷兰经济因此犹如井喷,一发不可收拾。从那时起,荷兰贸易不再限于进口粮食等农产品,还包括出口和全世界范围的物流等等,“海上马车夫”的称号应运而生。不知不觉中,“买主/购买货物的男人”这个词让位给了新词“生意人”。如今这个老词只出现在历史书和电影里,对了,还保留在一些人的姓氏中。我过去在荷兰南部大学教书时一个女学生,就姓“买主/购买货物的男人”。

(作者为荷籍华裔作家)

猜你喜欢
买买买安特卫普鹿特丹
Brandon Wen眼中的安特卫普:年轻创意人士的理想之城
“英荷通”
鹿特丹The Sax塔楼
鹿特丹的方块树屋
比利时钻石城,全球时尚先锋
安特卫普港启动“感受化工”活动
与人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