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转型及管理模式改革分析

2021-10-31 20:58林婷婷
中国市场 2021年23期

林婷婷

[摘 要] 中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大国,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十分重视农业文明的发展建设。所以,农业经济自古至今在中国都是十分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国内经济开始迅速发展,第三产业经济贡献比重稳步增长,为了有效促进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协同发展,助力现代农业完成经济加速转型则十分重要。文章基于中国国情,立足于现代农业视角,对农业经济转型及管理模式改革进行分析。

[关键词] 农业经济转型;农业管理模式;农业科技园

[DOI] 10.13939/j.cnki.zgsc.2021.23.044

近些年,中国农业经济转型发展越发深入,并呈现出由传统粗放型经济模式朝高效率、规范化、集约型的现代化农业经济模式转型发展的新趋势。受此影响,通过在农业经济转型管理中运用现代化经济管理手段,有助于在农业经济转型中满足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另外,还能促进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实现创新、改革,对助力经济转型及农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1 现代农业经济转型和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1.1 改革符合实现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比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发现,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具合理性和规律性。比如,现代农业重视合理配置生产资料,采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及方法,并在选种、化肥及农业配比等方面,都采用了现代化方法及手段。同时,现代农业不仅包含农产品自产自销模式,还促使传统营销路径发生了较大改变,尤其以生态农业建设为主,现代农业十分注重融合观赏、休闲功能,并打造出了集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型农业模式,以此满足游者精神需求。因此,农业要顺应社会发展大势,而经济转型和管理模式改革则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1.2 改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受生产关系的反向作用,双方的辩证关系适用于农业发展改革。研究农业发展历程发现,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相互间无法适应时,就会产生全新改革。但是,在不同时代发展的农业都表现出了全新的特征,因此,农业经济发展也会发生变化,经济发展促使传统模式发生变革,并创造了全新的管理模式和其进行匹配。所以,农业发展期间存在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改革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并具备必须改革的必要性  [1] 。

1.3 国家政策得到落实、执行的有效路径以改革为主

基于国家视角分析,为了有效解决“三农”管理问题、农民增收问题、农村经济盘活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问题,就必须严格落实相关问题,做好反馈工作。同时,落实、实践农业相关政策期间,要敢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才能为政府修改、完善政策提供帮助。因此,要想满足时代农业发展需求、有效落实国家政策,就必须推动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当前,国内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正在改变,实践操作中,采用构建土地流转平台、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创建农企协作路径、完善社会服务等方式,将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注入了农业经济发展当中,有效地实现了农民增收的目标。所以,做好农业经济转型、改革传统管理模式,有助于国家农业政策落实、实施。

2 现代农业经济转型及管理模式的发展走向

2.1 加大科技投资,主动融合“互联网+”

目前,农业经济转型的最佳方案即增加科技投资。通过大力增加科技投资,已经有效提高了农村单位土地产出比值,并且还改善了农业生产效率。但是,在农业领域发展中,还要做好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受“互联网+”技术影响,积极融合农业经济与“互联网+”形態,势必会变成现代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全新趋势。而且“互联网+”发展模式对国家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属于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同时,国民经济借助“互联网+”模式也实现了高速发展,由于农业属于国民经济产业重要支柱,所以在发展中积极应用“互联 网+ ”具备的数据收集、交流、共享等优点,有助于促进农业产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并聚集大量财富。

2.2 重视土地流转,助力规模化健康发展

在国内农业经济转型发展期间,要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原则为基础,允许农村地区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有效的流转,才能打造出全新的土地集中连片管理新模式,这有助于提高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单位土地投入产出比明显提升,实现了规模化经营目标,还增加了土地流转速度,更让规模化经营变成了新时代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的主流趋势  [2] 。同时,通过健全农村基层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善服务质量,在未来发展中,创新服务方式必然会有效支撑农业经济转型及管理模式改革工作的开展。

2.3 聚焦生态农业,推广低碳环保

近些年,由温室效应引发的全球变暖问题备受瞩目,现如今,为了富民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农民就必须提高对经济转型及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视程度。另外,过度关注农业发展、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时代已经过去。目前,在推动农业转型发展期间,同步关注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已经成为新时代农业发展的又一主流趋势。而且,在推动经济、社会、生态三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要积极融合农业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提高资源运用效率,通过融合传统农业精髓、现代科技成果及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农业生态工程设计等方式,对农业发展时和环境、资源利用、保护间存在的问题进行协调,助力经济与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才会实现收获良好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目标。

3 现代农业经济转型及管理模式改革举措

3.1 农业经济转型时管理模式改革的举措分析

首先,创建新型农业经济体系。国内农业经济转型时,应积极发展各类形式的农业范围经营及规模经营体系,强化管控农业生产成本,增加推广、运用农业生产技术的力度,从而改善农业生产效率。同时,要打破土地存在的无序化管理状态,有效构建新型农业经济体系和更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并大力培育现代化农业经营主体;使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得到发展,并对价值链和产业链建设予以重视,通过两者的优势互补,实现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使绿色食品、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等农业经济形式得到促进和发展;在打造农业知名品牌期间,要积极培育、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主动扶持、发展远洋渔业、水产业等,采取深化利用渔业资源的形式,改善国内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更要积极发掘农产品出口优势,为打造国际品牌奠定基础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