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三农”现存问题及财政对策探讨

2021-10-31 20:58郭亚军
中国市场 2021年23期
关键词:甘肃省三农乡村振兴

郭亚军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我国甘肃省农业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甘肃省传统的粗放型农业面临着机械化程度低、产量低等问题,农民对生活水平有较高的愿望,但仅靠农业产出的收入难以满足农民的正常需求,因此甘肃省“三农”问题已逐渐成为阻碍甘肃省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基于分析的背景、现状和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对于甘肃省“农业、农村和农民”提出建议,根据现有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并提供充分发挥金融的作用,促进发展甘肃省“农业、农村和农民”。

[关键词] 甘肃省“三农”问题;财政支农政策;乡村振兴

[DOI] 10.13939/j.cnki.zgsc.2021.23.020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逐渐突显,尤其对于我国农业大省的甘肃省更为严重。

近年来,针对日益突显的“三农”问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财政政策。2016年,政府金融视角下的“三农”思想出现新思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职业农民”等理念写入政府文件。2017年,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将支持“三农”,更加注重农业品牌建设和农村金融创新。2018年,政府提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支持政策,主要包括土地管理和产业发展两大项目。土地管理支持项目是在合理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农林牧区占用耕地进行科技示范。产业发展的基础主要是合理规划农业种植基地,延伸产业链为主线,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在这些政策的引导下,甘肃省农业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 甘肃省“三农”问题的现状

甘肃省目前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是小农经营、自给自足。农业生产增长主要通过焚烧植物秸秆、化肥、农药等方式,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与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系统化的农业现代化建设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甘肃省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过渡阶段。甘肃省农业由于根深蒂固于传统农业,所以机械化程度低、产量低,而且对环境破坏严重。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农民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仅靠农业产出的收入还不能满足农民更高的需求。2003年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的政策,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资本投入,主要包括农村基础教育、卫生设施建设、交通和电网投资等。同时,政府正在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方向,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3 政府介入“三农”问题的必要性

3.1 财政介入“三农”投入的一般原因

财政对“三农”的干预是指导“三农”发展的必要途径。政府通过购买支出,提供农业公共产品和服务,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三农”财政支持的必要性,本质上既包括农业基础薄弱、生产力低下,也包括“三农”投入只能由政府财政提供的事实。市场经济具有追求利润的特征,其运行受利益驱动,因此依靠市场进行本土投资是不可行的。以农业科研活动为例,有必要引进和推广新的农业科学技术,彻底改造传统农业。然而,一项新的农业科学技术的成熟可能需要多年的实践,而且可能有很大的失败风险,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需要长期的宣传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对广大农民进行农业科技教育和培训。要使这一工作链发挥作用,需要大量资金。因此,这些对“三农”的投资,投资范围广、资金规模大、周期长、效益低、效益有限,应有财政支持。

3.2 财政介入“三农”投入的特殊原因

首先,依赖自然因素生存的生产部门具有高度的流动性。中国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但在实现繁荣的道路上仍有一定的差距。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较大,地形、气候、光照、水文、土壤等因素的不同组合决定和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其次,从农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来看,农产品本身的需求具有普遍性,替代品较少,这决定了农产品本身的弹性较小,需求的波动性不大。这种供求矛盾影响着农业生产和发展的稳定。最后,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离不开农业领域财政资金的支持。农业在我国主要是个体经营,中小企业存在问题的规模和机械化程度低,改造传统农业将不可避免的,是不容易控制的风险。农民面对未知的风险和资本支出大,很难积极接受新的农业生产因素和探索或提升。这就要求政府对农业领域进行干预,增加对农业的资本投入,进而推动农业现代化改革。

4 甘肃省“三农”现存的问题

4.1 甘肃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不合理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通过政策支持“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三农”问题一直是一个相当大的改进,但目前的甘肃省“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仍有许多复杂的问题,包括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失衡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不合理,是当前社会条件下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甘肃省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较低,难以突破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另一方面,甘肃省存在着一些农产品库存过剩的严重问题。这是由于农村交通不便利,通信设备和其他基础设施不健全,导致信息不对称,农业信息不清楚,农民无法链接产品市场,不能转化为现金流,无法形成相应的农业科技经费。

4.2 甘肃省城镇化发展导致农民失地问题严重

“失地农民”是一个特殊群体,农业人口的人均耕地面积小于0.3亩。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大量的农业用地被用于非农业建设。虽然政府对失地农民的安置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安置只能暂时缓解失地农民的处境。农民在失去土地使用权的同时,也失去了工作和获得收入的基础,从而使农业青年人口大规模地向非农业领域转移,寻求生计的来源。然而,由于缺乏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快速适应地面的条件,找不到新的出口,只能失业,无法提高生活水平,生活极其不稳定,让他们出现了一定的负面情绪,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更完善的政策来保障和解决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

4.3 甘肃省农村土地资源严重浪费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乡二元体系结构初步形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紧随其后的是城鄉发展不协调,落后的农村生活条件,公共基础设施无法与城市相比。甘肃省农村出现大量的自由农民,大面积的土地处于闲置状态。此外,由于基层干部的不作为,他们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科学规划和管理被遗弃的土地,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越来越严重。

猜你喜欢
甘肃省三农乡村振兴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