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童
蒋向前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楷、行、草、隶诸体均在全国重大展览中参展获奖。先后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花鸟研修班,何水法花鸟名家班。全国九年义务教育《书法》教材(粤教版)主要编写者,广东省九年义务教育《书法》教材主要编写者,广东省小学书法教材《愉快的书法》分册主编。出版有《蒋向前书画集》《张迁碑解析》《颜真卿勤礼碑练习指导》等。
在书法上,他五体兼攻、技法娴熟。在人生路上,他年少获得大名、中学时就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在生活中,他具有独特的敏感,是一位大智若愚式的人物,这就是蒋向前。早年他于汉碑和“二王”行草一脉用功甚勤,功力深厚,气息醇古,颇具魏晋风度。自南下深圳后,在这座充满机遇和奇迹的现代化都市里,他波澜不惊,淡泊处世,极少参加各类活动。不理解的人以为他故作清高,熟悉的人方知他的内心简单纯粹,纯粹得只剩下艺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书画痴,这是蒋向前内心的最好写照。
“ 你既然喜欢书法,也可以参加这个比赛”
1974年10月,蒋向前出生于河南省固始县。固始为“河南省十大文化强县”之一,自古文风昌盛,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古为番、蓼、蒋等国,建县有近2000年历史。东汉光武帝刘秀取“事欲善其终、必先固其始”之意,封开国元勋大司农李通为“固始侯”,“固始”由此得名,并沿袭至今。
蒋向前的父亲是当地的一名大学生,常年在县城工作,每年义务给村民写春联,过了很多年,他依旧记得,每年别人家放炮,我们还在写春联。因此,蒋向前从小就对书法十分感兴趣,他一有时间就拿起毛笔写写画画,或者在报纸、或者在杂志。
当时,小学开设了书法课,蒋向前临摹了大量的碑帖,包括《张迁碑》片段,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等。
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全国第一届新人新作展征稿,蒋向前有一个同学,他的哥哥喜欢书法,有次去他们家里玩就知道了这个消息。
“你既然喜欢书法,也可以参加这个比赛啊!”同学的哥哥建议道,“我可以吗?” 蒋向前满脸狐疑。
得到肯定的回答,蒋向前赶紧抄了一下邮寄地址,当时还没用过宣纸,他用两天的早餐钱买了几张纸,初次用笔,墨水就在宣纸晕开了。
反复试了好几次,蒋向前才找到毛笔的感觉,这时定睛一看,宣纸早已经被写完了,心理别提有多沮丧了。可是,已经练了这么久,怎么能够放弃,蒋向前拿起一张毛边纸就将内容重新写了一遍,写完之后,他看也没看就寄了出去。
原以为就这样石沉大海,可是,有一天县城的文联主席和一位老书法家就找到家里:“你是不是写过一副书法作品?”
蒋向前早已忘了这件事,摸着头仔细回想,还没等他回答,文联主席就说,“信阳市入展三个人,两个是河南省书协副主席,你是我们县城唯一一个。”
很多人搞了一辈子都无法入展,可是当听说这个好消息,蒋向前没有任何高兴,这个年纪他迷迷糊糊,似乎并不明白这个事情有什么特殊意义。
或许是天赋使然,高中的时候正好中书协举办大中小学生全国书法展,他写了一副作品竟然是隶书一等奖。
就这样,蒋向前很早就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
“想要做学问,还是应该到学校”
少年成名,蒋向前自然喜不自禁。这辈子吃艺术的饭,考入中国美院便成为心中的期许。
蒋向前了解到,中国美院注重笔法的训练,技法是清一色褚遂良,包括笔法翻动、使转等,主要体现操作毛笔的技术能力,不要求写气息。可是,他一直以来,最擅长的却是隶书,这种风格似乎与考试“格格不入”,为了考试,蒋向前按照学校的要求,背臨《兰亭序》、汉印、小篆等内容。
或许是在艺术上花的时间太多,文化课却落了下来,蒋向前第一次高考落榜了。于是,他努力地补足文化课的短板,第二次考试,经过初始、复试、面试层层审查,他过关斩将。
可是,这一次却因为英语不过关,在最后的关头,蒋向前还是没有考上,当时他十分不理解,我搞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非要把英语学好。
但是,抱怨归抱怨,蒋向前还是开始了第三年的补考,似乎命运都和他作对,这一次难为他的还是英语。
三年下来,蒋向前突然感觉实在没有动力再继续念书,一个声音在他心中不断回荡,“我爱艺术难道非要学这个专业吗?”
就这样,他听从内心的声音,依靠文化课成绩走进湖北一所大学学习法律专业,到了学校他才发现,身边的同学都是比他小三四岁,就连老师的年龄似乎都不大,蒋向前就决定休学在家。
后来,待在家也是闲不住,蒋向前跑到郑州报社打工,当时有本杂志,属于新华社。因为文笔好,他得到领导的赏识,而且还赚了不少稿费,走进社会,他如鱼得水,就像一个雄鹰展翅飞翔。
转眼间,休学的时间到了,在父母的不断劝说下,蒋向前终于回到学校,当年他毕业的那年是最后一批包分配。蒋向前先是分到司法系统司法局,因为更喜欢文化,也和当时宣传部、文化局的领导比较熟,就申请调到文化局,成为文化馆的专业创作员。
然而,一个安逸的地方始终无法收藏那颗躁动的心,2002年3月,他终于选择南下广东,成为中国文联《中国艺术报》深圳站的驻站记者。
工作了一段时间,蒋向前觉得,“要是想要做学问,还是应该到学校” 。2002年9月,他就去深圳沙井一所中小学成为美术老师。
在这里,蒋向前终于沉淀了下来,尤其是面对一个个热爱艺术的孩子,他似乎又回到了童年,因为对孩子的喜爱,蒋向前教起书法特别起劲。
当时全国各种中小学书法比赛,全深圳10个一等奖,蒋向前的学生就能拿七八个,在教育圈得到了广泛认可。
当时,教育部发文倡议,“把书法列入课堂”,因为带领学生比较出众,省教育厅邀请他编一套广东省的书法教材,蒋向前先后编写《愉快的书法》等书籍。
后来这个教材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在江苏、河南、陕西等省份广泛应用,得到了同行的一致认可。
艺术是一种“自娱”,也是一种“治愈”
在不断播种的同时,蒋向前也没有忘记提升自己。工作之余,他也终于圆了自己的“青春梦”,来到了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绘画。
如果说之前对艺术的追求源于莫名的冲动,进入大学的学习更像是一场艺术的回归。因为有着对于书法的深厚理解和功力,蒋向前的绘画总有一种特殊的韵味和思考。
赵孟頫在《秀石疏林图》上有题诗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这首诗被看作是“书画同源”的理论基础,赵孟頫本人也是宋元以来文人画的重要代表。
“文人画”自魏晋发端,无论是宗炳的“澄怀观道,卧以游之”,还是王维的“以诗入画,画中有诗”,或者是倪云林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蒋向前绘画皆是用书法用笔写出来的,他掺入唐人法度和宋人意趣,举凡率更之峻峭、东坡之醇厚、元章之欹侧以及觉斯之恣肆皆纳入笔下、收于腕底。
黄宾虹曾说:“画不师古,未有能成家者。”然而,蒋向前并非简单的学古,还有着丰富的生活趣味。蒋向前有一幅名为《嫩头青》的画,旁人不知何故得此名,实际上画的也是家乡的一种特产——青萝卜,乡间俗称“嫩头青”而已。他经常画的一种不知名的植物,也是家乡田间地头的一种野草,俗称“辣蓼子”,但凡童年在野地里方便时忘记带纸的,都有一些痛不欲生的经历,皆是拜这种植物所赐。
蒋向前的画徐徐展开便是一幅家乡的风情风物图,他笔下的野草、莲藕等,皆用古法所绘,而形态却异于常人,因为他画的都是最熟悉的家乡风物,自然与别处不同。
这倒令人想起鲁迅笔下趣味横生的百草园了,蒋向前仿佛就是一位散文高手,随着画笔的勾勒点染,一个个封存于童年记忆的虫草花鸟便活灵活现地跳跃出来,令人怀念起童年的纯真和趣味了。
在笔者看来,蒋向前的画简淡高远、高格独标,每一幅都有自己的气质与风骨,淡淡没骨,寥寥勾筋,严谨中透露着些许文气,淡雅中带着几分清高,出尘拔俗。恍若陈老莲笔下的人物,超拔磊落、简约高古,又如八大山人笔下的鸟,淡看世事、过眼云烟,不经意的一瞥便会将你带到宋元明清的文人世界。
在蒋向前看来,书法的最高境界就是简约,寥寥数笔、尽收眼底,因此他不断地追求绘画中,“能够伸手都能画出生笔”。“生”代表一种新鲜感,与之相反的就是看上去很“熟练”,熟练了那种敏锐度就会降低,带来自然记忆、审美惯性,线条的新鲜度就不够了。
在对艺术的追求中,蒋向前怡然自得,在与古人对话的过程中,他发现一个新的世界,慢慢的蒋向前的心境也随着艺术的滋养变得澄澈。他經常说,对于人生而言 ,艺术是一种“自娱”,也是一种“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