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菊,赵 凯
(1.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河北 廊坊 065000 ;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 廊坊 065000)
利用矿相显微镜研究矿石是金属矿床找矿勘探工作者应该掌握的基本功之一,利用矿相显微镜(反光偏光显微镜)研究金属矿石的矿物成分、组构(结构、构造),以及它们在时间发育和空间上分布的规律性[1,3],为进一步研究矿床成因奠定提供基础依据。
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包括方铅矿(5%~10%)、闪锌矿(5%~10%)、黄铁矿(约2%),另含有少量的黄铜矿、深红银矿和磁黄铁矿等;矿石中透明矿物含量少于83%。矿石具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脉状构造和浸染状构造。其中,方铅矿的反射色为白色,它形粒状,大小大部分0.2mm~3.8mm,少部分<0.2mm,可能多与闪锌矿一起沿裂隙分布,黑三角较发育;闪锌矿的反射色为灰色微带褐色调,呈它形粒状,大小一般0.3mm~2.5mm,少量<0.3mm,多与方铅矿混杂分布,粒内可见乳滴状、小鳞片状固溶分离物黄铜矿,粒内另可见少量方铅矿、磁黄铁矿,少被方铅矿交代;深红银矿的反射色为浅蓝灰色,呈它形粒状,大小一般<0.37mm,多交代方铅矿,分布在其内,具深红色反射色;磁黄铁矿的反射色为乳黄色微带粉褐色,呈它形粒状,大小一般<0.05mm,分布在闪锌矿内;黄铁矿的反射色为淡黄色,呈自形-半自形粒状,大小为0.15mm~0.55mm,星散分布,具白铁矿化;黄铜矿的反射色为铜黄色,呈它形粒状,大小一般<0.03mm,分布在闪锌矿内。此外,根据样品1种各类主要金属矿物含量,目估铅锌含量均达到工业品位以上[2]。
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包方铅矿(10%~15%)闪锌矿(2%~5%)、黄铜矿(>2%)、黝铜矿(>1%),另含有少量的自然银和磁黄铁矿等;矿石中透明矿物含量少于45%。矿石具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脉状构造和浸染状构造(图2)。其中,方铅矿呈反射色为白色,它形粒状,颗粒粗大,大小一般>13mm,少量<13mm,可能多沿裂隙分布,黑三角发育,少量交代闪锌矿,局部被黝铜矿交代;闪锌矿的反射色为灰色微带褐色调,呈它形粒状,大小一般0.3mm~10.5mm,少量<0.3mm,星散状分布,粒内发育乳滴状、小鳞片状固溶分离物黄铜矿,粒内另可见少量磁黄铁矿,少被方铅矿交代;黄铜矿的反射色为铜黄色,呈它形粒状,大小一般0.05mm~1mm,少量<0.05mm,星散分布,少量分布在闪锌矿内或方铅矿颗粒边缘或内部;黝铜矿的反射色显灰白色,呈不规则粒状,大小一般0.05mm~0.5mm,多分布在方铅矿颗粒边缘;自然银的反射色亮白色微带乳黄色,呈它形粒状,大小一般<0.08mm,零星分布,少交代黝铜矿;磁黄铁矿的反射色为乳黄色微带粉褐色,呈它形粒状,大小一般<0.05mm,分布在闪锌矿内。
图1 样品1典型显微照片
图2 样品2典型显微照片
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包方铅矿(<10%)闪锌矿(2%~5%)、黄铜矿(>10%)、自然银(>0.5%)和少量的磁黄铁矿,矿石中透明矿物含量约75%。矿石具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脉状构造和浸染状构造(图3)。其中,方铅矿的反射色为白色,它形粒状,颗粒较粗大,大小一般0.4mm~7mm,少量<0.4mm,可能多沿裂隙分布,黑三角发育,少具揉皱。闪锌矿的反射色为灰色微带褐色调,呈它形粒状,大小一般<0.5mm,星散状分布,少量交代黄铜矿,粒内发育乳滴状固溶分离物黄铜矿;黄铜矿的反射色为铜黄色,呈它形粒状,颗粒粗大,大小一般0.2mm~7mm及>7mm,少量<0.2mm,多与方铅矿混杂沿裂隙分布,少量分布在闪锌矿内,少量黄铜矿被极少量蓝辉铜矿沿颗粒边缘交代;自然银的反射色亮白色微带乳黄色,呈它形粒状,大小一般<0.11mm,零星分布,少交代黝铜矿;黄铁矿的反射色为淡黄色,呈半自形粒状,大小<0.15mm,星散分布[4]。
图3 样品3典型显微照片
综合三件光片鉴定结果可知本区矿物的基本生成顺序(矿物生成顺序的基本概念,即同一矿化阶段内,能形成一组矿物,这些矿物不是都在同一时间内形成的,各种矿物生成时间的先后即为矿物的生成顺序[1]):局部可见一些交代现象,如黝铜矿交代方铅矿、方铅矿交代闪锌矿、闪锌矿交代黄铜矿,深红银矿交代方铅矿,自然银交代黝铜矿,黄铜矿被蓝辉铜矿沿颗粒边缘交代,黄铁矿具白铁矿化,推测出矿物从早到晚的生成程顺序依次为,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黝铜矿→自然银,蓝辉铜矿、白铁矿属于表生期。从矿物生成顺序进而分析矿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