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易筋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临床观察

2021-10-30 16:14朱爱华肖延龄秦子舒王利维孙晓莹于锋
康颐 2021年17期
关键词:乳腺癌

朱爱华 肖延龄 秦子舒 王利维 孙晓莹 于锋

【摘要】目的:评价指尖易筋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共纳入30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进行指尖易筋疗法治疗。按照1:1匹配的原則(匹配变量为患肢相对于健肢水肿最明显处的臂围),对照组选择同期同级别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给予徒手淋巴引流治疗。两组患者均按照我院临床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治疗方案,实施相同的单次治疗时间、治疗频率和周期,比较两组患者淋巴水肿康复情况。结果:采用指尖易筋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有效率高于临床常规使用的徒手淋巴引流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进行指尖易筋疗法治疗,可显著降低淋巴水肿程度,疗效比目前临床常规使用的徒手淋巴引流治疗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指尖易筋;乳腺癌;淋巴水肿;活动受限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DOI】

【课题项目】北京市朝阳区科技计划项目;(编号:CYSF191703)

在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1],已成为危害女性健康的高发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逐年升高。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降低了许多乳腺癌病人的生活质量[2-3]。乳腺癌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在术后2年内一直呈上升趋势,2年后发生率还会继续缓慢增加[4]。乳腺癌相关性淋巴水肿(breastcancer-relatedlymphedema,BCRL)可导致患者外观异常、乏力、疼痛,严重者感觉异常、丹毒发作以及上肢功能障碍,加重患者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反应,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

指尖易筋疗法创始人陈虹樑,对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病机制有独到见解,认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成因是手术疤痕的粘连,牵制了淋巴回流,粘连解除则病症全消。治疗中重点关注术后刀疤粘连部位,根据个体情况不同,采用阴阳配穴,由远及近的原则,针对肿瘤患者这一特殊人群,手法轻巧,着力点小而精准,重点穴位分次、反复操作,以达气通水运,通络消肿的目的。指尖易筋疗法以轻柔缓慢为特点,用指甲在皮下精细化的分离水肿及纤维化的组织,达到扶正利水的效果,从根本上解决水肿问题,在前期的临床中已显示出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治疗具有较好疗效。因此,本课题兼顾临床研究伦理要求,根据患者意愿进行分组,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5],以证实指尖易筋疗法治疗BCRL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被诊断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30名,进行指尖易筋疗法治疗,按照1:1匹配的原则(匹配变量为患肢相对于健肢水肿最明显处的臂围),对照组选择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接受徒手淋巴引流治疗。试验组年龄58.25±7.14岁,BMI值25.40±1.53,乳腺癌手术方式(根治/保乳/全切)的人数分别是21/1/8人,采用了放疗治疗的人数(是/否)是10/20,全部采用过化疗,手术距水肿时间11.56±5.46月,水肿距入组时间54.50±23.32月。对照组年龄60.91±10.30岁,BMI值24.88±2.55,乳腺癌手术方式(根治/保乳/全切)的人数分别是27/0/3人,采用了放疗治疗的人数(是/否)是13/17,全部采用过化疗,手术距水肿时间10.51±4.13月,水肿距入组时间64.64±31.53月。两组病例的基线资料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乳腺癌根治术后出现皮肤明显水肿或缺血现象,以及有皮下积液现象的患者,临床表现为患肢水肿,测量双侧掌横纹、腕横纹、肘横纹下10cm、肘横纹上10cm、肘横纹上20cm5个点的臂围,与健侧对比臂围大于2cm者为患侧上肢淋巴水肿。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诊断标准的患者;(2)一般状况(卡氏评分分级)要求>60%;(3)年龄小于65周岁;(4)知情同意,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1)明显智能、认知障碍,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2)局部皮肤有外伤、溃烂者;(3)孕妇和过敏体质患者;(4)有严重烈性传染病和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5)患肢临床诊断为急性淋巴管炎,并伴有白细胞升高等急性感染征象的患者;(6)有远处转移的Ⅳ期乳腺癌患者。

2 治疗方法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间、频次相同,每位患者每次治疗40分钟,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8次,每次测量臂围。

2.1 对照组

徒手淋巴引流:治疗师利用双手牵拉皮肤表层,扯动嵌入纤维,使初始淋巴管的内皮细胞打开,帮助堆积在皮下组织的多余水分进入淋巴管内。以极轻的力道(约30mm-Hg),并模拟淋巴管收缩的节奏(40次/分钟),牵拉淋巴管区段,引导淋巴液向前流动。

2.2 治疗组

给予指尖易筋疗法治疗。具体穴位:中府、幽门、阴都、章门、极泉、渊腋、大包、周荣、曲泽、合谷、小海、少海、天泉、期门等14个穴位。其中曲泽、合谷、小海、少海、天泉采用拇指推法每穴位操作:振幅;10mm,频率30次每分钟,压力350g,频次12次每穴;中府、幽门、阴都、章门、极泉、渊腋、大包、周荣、期门采用食指拨法每穴位操作:振幅6mm,频率24次每分钟,压力250g,频次12次每穴。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周径测量:在双侧掌横纹、腕横纹、肘横纹下10cm、肘横纹上10cm、肘横纹上20cm设5个测量点,测量肢体的周径,比较治疗前后两侧肢体周径。

上肢肿胀程度测量[6]疗效评定标准:疗效指数=(治疗前患肢臂围-治疗后患肢臂围)/(治疗前患肢臂围-治疗前健肢臂围)×100%。

3.2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疗效指数>90%;

有效:10%≤疗效指数<90%;

无效:疗效指数<10%。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的显效、有效和无效数据为有序分类变量,故采用秩和检验来评价两组有效率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分别对两种方法治疗后28天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有效率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单向有序CMH-CHI检验对两组间的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见表1。

结果:针对肘横纹下10cm、肘横纹上10cm及肘横纹上20cm三个点位,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一般认为发生淋巴水肿的主要原因是乳腺癌患者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前哨淋巴结活检以及放化疗引起的淋巴管道的破坏,从而导致患侧上肢的淋巴回流障碍,引发阻塞性淋巴水肿。西医对于淋巴水肿的治疗主要集中在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两个方面,淋巴水肿的一线物理维持治疗方法为综合消肿疗法,它通常包括手动淋巴引流,加压包扎、皮肤护理和患者教育[7]。在一项荟萃分析中指出,手动淋巴引流不仅安全、耐受性好,而且除了加压包扎外,对轻到中度淋巴水肿患者也可能是最有益的[8]。

中医根据患者症状将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归属于中医学“水肿”范畴,也可归于“脉痹”范畴。手术损伤局部脉络,影响气机运行,气滞血淤,“血不利则为水”,因而发为水肿。“水入于经其血乃成”津液因气化作用入于脉中而为血,若气滞血瘀聚于脉中,导致津液不能渗入脉中,聚于脉外则发为水肿。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徐力副教授[9]认为乳腺癌手术破坏脉络,乳腺癌患者多气阴两虚证,气血运行受阻,血瘀水聚,行于皮下而肿。因此病人常存在热、毒、瘀、络脉损伤等病理因素,组方常选用四妙勇安汤以清热解毒、活血通络。

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治疗方法繁多,且疗效显著。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整体局部相结合,内治外治相结合,利用中医优势,采用中药口服[10-11]、中药外敷[12-13]、中药湿敷[14]、中药熨法[15]、刺血拔罐[16]、推拿治疗[17]等方法综合治疗,常常取得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中医治法多样,疗效可靠,但无论从发病机制和治疗方式上都没有将中医的经筋皮部理论与浅层淋巴系统结合进行诊疗研究的报道。

乳腺癌术后的上肢淋巴水肿的病位在浅层淋巴系统,属于中医五体中的“皮部”,指尖易筋疗法的操作手法是将推拿手法中的拨法演绎到了极致,用指甲按固定振幅和频率操作,松解皮部淋巴组织周围细小的粘连结节。因此能够快速的恢复淋巴组织的正常形态改善淋巴循环,指尖易筋疗法在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上,不仅针对水肿部位进行操作,将中医的整体观念运用到整个的诊疗过程中,远端取穴,标本兼治,疗效持久。

乳腺癌患者術后出现上肢淋巴水肿,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其心理也会造成极大的障碍,而且目前的常规治疗技术很难达到临床治愈,无形增加了家庭及社会负担。指尖易筋疗法治疗淋巴水肿的同时,增加患者的自信心,促进家庭团结,社会和谐。且早期、个体化治疗的治疗方案,在保证治疗有效的前提下能够稳固疗效,延缓甚至逆转其病程的进展,提高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本疗法安全高效、轻柔无痛、经济环保,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柴凡,梁燕,姜军.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进展[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9,3(03):329-337.

[2]Vic Velanovich,Wanda Szymanski.Quality of life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lymphedema[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1999,177(3).

[3]Passik SD, McDonald MV. Psychosocial aspects of upper extremity lymphedema in women treated for breast carcinoma[J].Cancer,1998,83:2817-2820.

[4]Norman SA,Localio AR,Potashnik SL,et al. Lymphedema in breast cancer survivors:incidence,degree,time course,treatment,and symptoms[J]. J Clin Oncol, 2009, 27(3):390-397.

[5]王家良.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设计、测量与评价[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7月第4版,161-163.

[6]金军,张董晓.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临床分析[J].中医药学刊,2005,(08):1529-1530.

[7]Stiour Gergich N L S,Pfalzer L A,Mcgarvey C?et al.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enables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lymphedema[J].Cancer, 2008,112(12):2809-2819.

[8]Ezzo J 7 Manheimer E , Mcneely M L,et al.Manual lymphatic drainage for lymphedema following breast cancer treatment]J].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Online),2015,5.

[9]龚蔚.四妙勇安汤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验案举隅[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04):257-258.

[10]周月芬.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32例——附单纯功能锻炼22例对照[J].浙江中医杂志,2004,(03):22.

[11]罗雪冰.古方新用治疗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肿胀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06):58-59.

[12]李海龙,王芳,高秀飞.皮硝外敷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48例[J].中国药业,2013,22(08):96-97.

[13]钟少文,方琛,孙杨,许锐.四子散外敷配合物理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J].世界中医药,2013,8(08):929-931.

[14]曹阳,裴桂芳,刘学武,崔瑞刚,胡凯文.乳腺癌手术患者中医证候学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11):1203-1204.

[15]崔梦迪.香附四子散热熨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临床研究[D].导师:裴晓华.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16]蒋笑怡,卓睿.刺血拔罐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8,(08):37-38.

[17]吴玢,郭智涛.穴位推拿对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1):206-207.

作者简介:

朱爱华(1980-),本科,主治医师,擅长: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在乳腺癌的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

猜你喜欢
乳腺癌
MRI多序列成像技术对乳腺癌的鉴别诊断分析
乳腺癌综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不开刀治疗乳腺癌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2021年我国乳腺癌患者或达250万
男性也应注意乳腺癌
浸润性乳腺癌能治好吗
太干净的女性易患乳腺癌
男人也会得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