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练、赛”一体化递进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篮球项目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21-10-30 17:55:18黄日强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9期
关键词:一体化素质教育

摘要:在东莞这座全国闻名的篮球城市,群众篮球氛围浓厚,初中生也表现出了强烈的篮球欲望。课堂是学习学习体育知识、掌握运动基本技能和方法的主要场所,体育教师是体育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引领者和评价者。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存在课程目标割裂、内容脱节、课内外缺乏联动的现象,应用“学、练、赛”递进式教学,是能够全面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劳,实现素质教育的一项先进的教学模式。本文在“教会、勤练、常赛”的刚性背景下,探寻“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有利于提升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体育课程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

关键词:学、练、赛;一体化;素质教育

1. 研究背景与目的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部王登峰司长多次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提倡“教会、勤练、常赛”,这个理念对我们传统的教学观念形成强烈冲击,以前我们的体育课程实施从形式上强调“学”与“练”,而对“赛”多有忽略,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突出,学生学习兴致不高的情况。《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提出了“教材三个一”(如图1),主要指单一身体练习,以此为核心的组合动作练习,游戏或比赛。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学、练、赛”,三者是缺一不可的,我一直在反思,为什么学生喜欢打篮球,但是不喜欢上篮球课,原因大概就是传统的篮球课堂没能激发兴趣,而“学、练、赛”的递进式教学,能有助于我们达到球类的教学目的。文章以5个教学班的学生作试验,五个班贯彻“学、练、赛”教学模式,五个班进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效果對比。

2. 研究方法

2.1文献法

在中国期刊网(CNKI)、知网、维普中文期刊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2.2问卷调查法

对南城阳光实验中学5个教学班的学生实验课前和实验课后各发放问卷200份,共400份,回收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92份,有效率98%。向初中一线体育教师发放问80份,回收80份,有效率100%。

2.3访谈法

通过电话、微信方式访谈中学一线体育教师,大学体育系教师,听取其建议与意见,为本研究提供依据,保证研究的可行性。

2.4数据分析法

利用ECX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3. 结果与分析

3.1“学、练、赛”篮球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

3.1.1篮球基本技术教学内容安排

根据国家新课标改革要求,篮球课程是初中教材的必修科目,另外初中每班每星期不得少于3节体育课,结合本校的情况,每班每周可以上三节篮球课,每节课40分钟,这样我们在正常的教学当中可以对本次研究系统地进行。实验班体育课内容结构安排如下图(图2):

3.1.2篮球课程单元(模块化)教学计划具体内容

本次单元教学计划中,每次课都加入了“赛教结合,以赛促教”的元素,通过设置不同的练习数量、练习目标、练习时间和不同的教学情景或情境切换,让学生真正把技术运用到实战中,例如:在跨下运球突破投篮中,2人一组,1人消极防守,另一人运球突破投篮等。如图3

3.2实验课程后学生篮球学情的差异性分析

3.2.1实验课后对学生篮球兴趣的分析

篮球运动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也是中学普及最广的一项体育运动和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不过由于篮球技术和战术的复杂性和身体接触的对抗性,使一些运动基础较差的学生,特别是女生对篮球运动既有些喜欢,又感到生疏和担忧,多数学生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在课前对学生的篮球兴趣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对实验课后的效果作正确的导向。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篮球课的喜爱度从实验前的26%提高到45%,而不喜欢篮球的学生也从34%降低到21.9%,也就是说通过“学、练、赛”的单元课程后,学生对篮球的喜爱显著提高,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对篮球项目的兴趣。我们的这次研究课程是有效果的,打破传统的篮球上课方式,学生在课程中有更多的目标,更多的实践机会,这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2学生对“学、练、赛”单元课程的评价

通过问卷,我们看到了学生们在实验课后对篮球课的不同评价,如下表

由表2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本次单元篮球课的评价总体上很好,其中51.5%的学生表示篮球技术有较大的提高,鉴于篮球是一项非常复杂,难度很高的运动,有一半同学能在短时间内有较大进步,实属难得;76.5%的学生认为课堂合理、有趣;而课中最受学生喜爱的是小组间的互动与比赛,90.4%的学生认为从中不仅得到了锻炼,还促进了同学间的友谊。由此可见,我们的单元篮球课程教学是成功的。

3.3“学、练、赛”教学模式在初中体育课中的开展情况

近年来,东莞市体育与健康考研室致力于研究和推广“学、练、赛”这个新颖的教学模式,得到业内教师的一致认可。然而考虑到实际,课改的方法和手段各个地区或者各个学校不尽相同,好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也可能会遇到种种困难。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练、赛”在一线教学中概况。

由表3可以看出,一线教师对“学、练、赛”教学模式的了解是不足的,而经常在教学中运用该教学模式的教师更加严重不足,接近一半的教师依然在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学、练、赛”能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和热爱,是课堂养成锻炼飞屋的前提与基础。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运动兴趣,但是也可以找到他们的共同特点,即好动与竞争。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如果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穿插各种各样的比赛或者游戏,设计更多的练习目标,让他们能够体会到运动的快乐与收获,就能有助于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提高他们对运动的热爱,培养终身运动的习惯。通过本次的实验数据显示,在”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的课程后,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大大提高,相信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4.1.2“学、练、赛”是形成运动能力不可或缺的方式

教育部多次强调体育也健康学科课程要做到“教会、勤练、常赛”,说明“学、练、赛”三者是缺一不可的,三者的有機联合,才能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本次模块化教学,我们欣慰的知道,学生的篮球技术有较大的进步,实战能力也大大提高,大部分学生可以应付普通的篮球比赛实战,另外,“学、练、赛”的课程练习密度大,强度大,学生的运动能力也在练习技能的同时提高。

4.1.3“学、练、赛”能有效塑造体育精神和健全人格

在调查中可以发现,通过本次篮球课程,在学与练中学生锻炼了意志,在比赛中学会了勇敢拼搏,体会到的团队的力量,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之间的更深层的友谊。很好的验证了体育对“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4.1.4通过对一线体育教师的调查,说明“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基层的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程度有所欠缺。

4.2建议

4.2.1加强“学、练、赛”教学模式的学习与研究

在体育教学中坚持贯彻“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推陈出新,打破传统教学方法。

4.2.2赛教结合,以赛促教

单一的动作教学容易枯燥,比赛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练习运动技能,提高学习兴趣,健全人格,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2人、3人、4人或5人的比赛,进步幅度比赛,练习次数比赛,练习时间比赛等,让学生在赛中练习,不知不觉提高了运动技能。

4.2.3优化评价方法,以评促学

在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评价不可或缺。教师在课堂中可通过自评、同伴评价和比赛结果评价等方式,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挑战,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余立峰.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M].杭州.杭州教育出版社.2015

[2]于素梅.一体化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J].体育学刊.2019.26(5).15 -19

[3]熊会安.关于体育教学中“学、练、赛”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9.(12).20-23

作者简介

黄日强(1987-),男,汉族,广东东莞市人,初中体育教师,体育教育学士,单位:东莞市南城阳光实验中学,研究方向:初中体育与健康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一体化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40
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53:51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4:37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0:01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环球时报(2016-07-30)2016-07-30 10:14:36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38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