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囡囡 李萍萍
孩子是家长的镜子。改掉孩子的坏习惯,让孩子爱上阅读并不是多难的事,只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孩子便自然而然地会去效仿。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明确指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
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语文学科考核的难度、广度将会逐步提升。语文,作为曾经被学生、家长忽视的科目,将会在未来成为拉开学生档次的决定因素。这一趋势的改变也为小学语文的学习,以及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
小学阶段是学生打下良好语文基础的关键时期。语文学习的核心是“阅读习惯与能力”的养成。如何引导学生热爱阅读、提高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与家长需要共同重视的问题。
攻克生字难关,帮孩子扫清阅读障碍
调查显示,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是学生将读物从以图画为主的绘本转换为以文字为主的关键时期,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在过渡时期衔接不好,才会对文字较多的书籍有明显的抵触情绪,以至于无法养成阅读的习惯与兴趣。
其实,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阅读的过渡期,就要先帮助学生扫清阅读上的障碍。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阅读文字较多的中外名著最大的问题是生字较多,很多孩子即使会在刚看见生字的时候仔细查字典或百度搜索,但也会逐渐失去耐心,认为读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严重的甚至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形成阅读障碍。
这个时候,语文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要告诉学生虽然遇见生字生词查字典或百度搜索是一个有助于学习的好习惯,但是过多地依赖字典,反倒不利于培养阅读兴趣。如果遇见了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根据后面的文字与情节推断出大概的意思,学会猜测生词的含义,做好标注,等阅读结束之后再进行查阅,避免让这些陌生的词汇形成障碍,阻碍我们的阅读节奏。
另外,教师和家长在为学生购买书籍时,要尽可能依照学生的年龄阶段与阅读喜好进行选择。很多教师、家长在推荐或买书的过程中,往往急于求成,甚至根据网络上提供的书单购买大量中外名著,殊不知很多书籍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难度极大。为孩子购买这样的书籍反而会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挫败感,大大降低阅读兴趣。
在小学一二年级的过渡阶段,应以文字为主、插画为辅的书籍作为主要的读物,切忌揠苗助长。随着孩子阅读能力的增强,将插画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少,循序渐进地将孩子的读物从绘本过渡到纯文字书籍。等到孩子到了三四年级,就可以让孩子阅读与阅读能力相关的名著。这个过程可帮助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地扫清阅读的障碍,在不经意间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在我班开展的“大手拉小手,亲子共读”活动中,学生小刚(化名)的家长跟我诉说自己的孩子厌恶读书,每到阅读时间就哈欠连连,怨声载道。在去小刚家家访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这个学生厌恶阅读的原因——母亲为他挑选的书籍难度系数过高,其中包括了《巴黎圣母院》《红与黑》《苔丝》这类成人文学,孩子不认识的字词较多,情节内容读起来也是云里雾里,因此,怎么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兴趣呢?
在我的建议下,小刚的母亲将书籍换成《八十八天环游地球》《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这类阅读难度相对较低,并且能够成功吸引小刚兴趣的冒险类书籍。不到一周,小刚的妈妈就欣喜地向我反映——现在的小刚手不释卷,不到约定的阅读时间,就会主动拿起书来自主阅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给孩子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为重要的任务。从小刚同学的改变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没有天生不爱阅读的孩子,只有不会引导的家长和教师。
营造家校阅读环境,助力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阅读环境,良好的阅读环境离不开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努力。
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给学生营造阅读氛围,除学校构建书香校园促进阅读以外,在班级中充分利用图书角开展阅读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关键环节。不仅如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发挥自身作用,可以在大课间与中午休息时指导学生利用闲散时间进行阅读,不能让图书角成为教室的摆设。
作为家长更应该以身作则,发挥带头作用。很多家长下班回家忙完家务后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或举着手机、iPad看视频刷抖音。连家长自己都起不到表率作用,哪里来的威信要求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呢?
家长不妨在每天下班之后放下手机,选一本书进行阅读。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言传身教之下,孩子很难不受到积极影响。
思思(化名)是我们班的学生,她的妈妈曾经多次跟我抱怨思思喜欢玩iPad里的游戏,一玩就是一两个小时,怎么说也不愿意停下来。思思的爸爸为此没少责骂思思,思思的妈妈也经常会把iPad藏起来,可即使这样依然无法让思思戒掉游戏。
我问思思的妈妈:“您和先生下班之后会做些什么呢?”
思思的妈妈思考片刻,说:“也没什么特别的,无非是吃完晚饭看看电视、手机便睡觉了。”
思思妈妈的回答让我找到了思思“游戏瘾”的根源,因此建议思思的妈妈不要一味地打骂孩子,可以和思思的爸爸先改一改自己的习惯,比如说不要一回家就守着孩子玩手机,而是阅读一本书,让思思在家庭的影响下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后来,思思的妈妈反馈,在刚开始的时候,思思玩游戏玩得肆无忌惮,但是时间长了也渐渐有所收敛,思思觉得爸爸妈妈都在看书学习,而自己却在玩游戏,与整个家庭氛围显得格格不入,因此也自觉地放下了iPad,拿起了课外书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
孩子是家长的镜子。改掉孩子的坏习惯,让孩子爱上阅读并不是多难的事,只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孩子便自然而然地会去效仿。
养成反复阅读的习惯,提升孩子阅读能力
小学时期的阅读,是阅读的起始阶段,无论是阅读速度还是理解能力,必须要循序渐进,这样才有利于系统提升阅读能力。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欠缺,知识储备不足,所以引导小学生阅读需要精心、具体。
学会阅读文章、掌握阅读方法,离不开循序渐进的阅读顺序。让学生完全领悟一篇文章,至少需要阅读四遍。
第一遍是初读,通过全文阅读,了解全文大意,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文章内容,对文章的写作特点与写作目的有一个初步了解。
第二遍是精读,学生应当边读边想,弄清楚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掌握文章的逻辑与中心,进而读懂内容,理顺思路,通晓全文。
第三遍是悟读。让阅读不单单只停留于文章表面,而是要体会出文字背后的思想内容,通过表象文字进行深入思考,站在作者的角度感悟文章的真正要义。
第四遍是熟讀。让文章的内容变成自己的语言,既学习了好词好句,又能将整篇文章进行复述。
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如果此时父母过于强调考试成绩,极有可能会扼杀孩子的阅读兴趣。不过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父母也不必教条,以免孩子在压力中产生抵触情绪,导致适得其反。
(作者系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北郊镇大姜小学教师)
(责编 吴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