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德安
我今年73岁了,从2009年8月27日开始,我应邀去做宣讲,到现在,我到学校、进社区、入机关、奔农村,累计宣讲400余场,直接听众达10万人次。
我退休不久,即被吸收为市关工委思想道德教育报告团、市志愿者协会“百姓宣讲团”、区关工委关爱报告团成员,从此开启了新的征程。起初,邀请单位出于对“五老”的关心和厚爱,常常派车接送我。但是我想:宣讲是肩负组织重托,应不负时代机遇,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要尽心尽责落实在行动上。于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受邀单位派车之烦,自己挤公交车之累、步行之苦、等出租车之忧,我在家人的支持下,克服每月退休金只有1000元出头的困难,花费近3000元买了第一辆电动车,不论是雨水连绵的初春还是赤日炎炎的盛夏,不论是凉意袭人的深秋还是寒冷刺骨的严冬,我在市区里都是骑电动车去调研、宣讲、开会、办事,从未误事。至今我已更换了三辆电动车。
宣讲,要让听众坐得住、听得进、信得过,方法颇为重要。我的方法就是笨人笨办法,站着脱稿讲。平时,我有意把家里丢弃的包装盒收起来,隔三岔五剪成香烟盒一般大小的卡片。宣讲内容确定之后,我争分夺秒地把讲稿的主题、要点、事例、人物、场景、数字等写在一张张卡片上,并充分利用一切空余的时间,掏出卡片默读、通读、朗读,把基本内容都印在脑海里。有时,我心里觉得没把握,便请老伴放下手头活当第一位观众,我模拟宣讲,她鸡蛋里面挑骨头,我根据她挑出的“骨头”修改、补充、完善、提高,这样一张张卡片几经修改、完善,最后在我心中构成了一篇拿得出手的“腹稿”。有这个“腹稿”垫底,我站着脱稿讲,心里就踏实得多。
听宣讲,贵在听。为了让观众听得到、听得清、听得进,我费尽心思,购买新扩音机。当初,我选购了一种多功能数码扩音机,它体积大、功能多,可调高低音,适应室外宣讲;随后不久,我又购买了一种便携式多媒体扩音机,它声音尖细,可挂在胸前,也可别在腰间,适合面对室内50人左右宣讲;前段时间,我又购得一种超强扩音播放器,它声音响亮,既可固定放在讲台上,又可随身系在上衣旁,适合面对100到200人的宣讲。自从我带扩音设备上场宣讲,还没有人反映听不到、听不清、听得費劲。大家都说,听得清楚、听得舒服、听得不会打瞌睡,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宣讲,充实了我的晚年生活,为我实现为自己加油、为党旗争光的理想插上了有力的翅膀。我的形象上了中央电视台,我的名字上了《人民日报》。虽然宣讲占据了我不少休息时间,花费了我相当多的精力,增加了许多新的成本,但是它带来的乐趣却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