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高美1940年出生于捷克,五岁时随父母移居奥地利。彼时,战后的欧洲正面临着社会秩序的重建,在艺术领域,现代主义的思潮还在延续,而后现代主义正悄然兴起。作为家中唯一继承了父亲艺术天赋的孩子,安娜从小就对绘画、音乐和舞蹈抱有极大兴趣,但直到1976年,婚后的安娜才前往法国接受系统的美术学院教育。在那里,她师从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艺术创作也深受其影响。然而,一场车祸彻底地改变了安娜的艺术道路,由于无法继续作画,安娜将创作重心转移到雕塑上,不曾想,这一转变却无意中开辟出另一番天地。她用具象的形式连接起古代与现代、客观现实与精神世界,借助叙事性和剧场化将雕塑带入真实的空间。
在西方各艺术门类的发展中,雕塑在19世纪末开始突破传统的限制,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也正是在一个执着于追求形式创新和观念表达的社会中,安娜·高美毅然选择回归写实雕塑,用具象的方式探索雕塑本体语言更多的可能性。她的作品不仅凸显出勃勃的生命力,背后也蕴含着深刻的哲思与宗教情怀。她所创作的雪白大理石雕塑和青铜雕像,镌刻着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与艺术精神,体现着文艺复兴、巴洛克和超现实主义的典型风格。她将音乐、舞蹈与绘画、雕塑融为一体,完美地结合了欧洲古典浪漫主义与现当代艺术。
安娜·高美的雕塑非常强调典雅的历史传统,作品常带有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的元素。古老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是她创作主题的重要来源,各类神话人物,如尤利西斯、科林斯王等,都是她创作中反复刻画的对象。安娜认为,尤利西斯是一个典范,是人类自身的镜像,象征着通过重重考验,一步步接近知识和智慧的精神家园。在作品《尤利西斯》中,她选用青铜材料塑造尤利西斯结实的形体,并用颜色包裹,为作品在历史之维中注入了一丝现代的元素。
奥林匹克精神也是安娜非常喜欢的题材之一。“在现代生活中虽然出现了许多其他挑战,如对太空的探索、遗传研究等。然而,直到今天,奥林匹克运动仍然是和平竞争和勇于超越自我的象征。”[1]就雕塑本身而言,作品《奥林匹克精神》也正体现了安娜·高美对自我的勇敢挑战:三个相互叠加的处于不平衡状态中的杂技运动员,使得保持人体的稳定成为作品创作的挑战之一。安娜大胆使用铜作为创作材料,客观上又增加了使雕塑保持直立状态的难度。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雕塑艺术创作的材料日益丰富,一些新型的现代材料,如塑料现成品、图像、日常物品等,不断被艺术家用于创作。虽然安娜亦使用过铜这种较为现代的材料,但她的雕塑作品仍然大部分沿用青铜、大理石等传统材料。从这一点上也可看出安娜·高美对雕塑创作传统的坚守。
在西方艺术创作的传统中,人体一直是最古老、最重要的母题,具象人体艺术创作在学院美术教育体系中也是最为重要的类别。安娜·高美的雕塑作品中随处可见具象的人体,《尤利西斯》《科林斯王》《俄耳浦斯》等作品都使用神话人物作为创作的主体形象,象征人类对命运的抗争、对知识和智慧的追寻以及对爱情的勇敢守护。从造型上来看,安娜·高美的作品多表现运动中的人体,这和她喜欢舞蹈是一脉相承的。她认为任何静止不动的东西都会腐烂枯朽,只有运动中的物体才具有永恒的生命力。这样的创作理念与罗丹的艺术思想不谋而合,在谈到创作经验时,罗丹曾言:“即使我在某些作品中并不显著地表达动作,但我总是找出一种姿态来说明:我很少表现完全的静止,我常用肌肉的跳动来传达内在的感情。”[2]作品《欧洲》创造性地阐释了宙斯化身公牛劫夺欧罗巴的故事,画面中公主向后延伸的双臂和飘舞的头巾表现出强烈的动势,生动地体现出故事原本的戏剧性。
对自然满怀尊重,真实清楚地表现人物形态,是安娜·高美艺术创作的另一重要特点。她擅长模仿自然,其作品中塑造的人体,无论是身躯体态,还是动作线条,都准确有力地再现了人体真实的形态。例如,雕塑《翠鸟》的创作灵感就源于海鸥犹如杂技表演般的飞行姿态。作品中的两个人体都像是飞翔中的海鸥,处于强烈的动势之中,结实的肌肉、自然摆动的躯体在一倾一仰的姿态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唐·乔瓦尼和马》中莫扎特歌剧中的英雄人物的头部以马头来表现,《莱波雷诺(公鸡)》中人脸被附于公鸡的身体之上,这些作品都是安娜·高美将其所见的自然与自我内心感受结合起来的结果,它们都激发着观众透过事物之表象去体会内在的真实。
好的艺术总是能直击人的心灵,好的艺术家也要在接受了古典主义的技法、现代主义的形式以及后现代主义的观念的洗礼后,回归内在情感和精神。作为艺术家,安娜·高美是热情的也是敏感的,她采用具象雕塑这种传统的形式表现人的精神和情感,从现代主义对传统具象雕塑的颠覆中走了出来,为艺术注入了全新的观念,同时也为观者提供了一个反思欧洲经典雕塑的契机。《心灵的外衣》即是一件完美地体现安娜·高美艺术精神和思想的经典作品,它象征着艺术家追寻道德和平静的道路,彰显着对他人的慈爱和怜悯。“这件斗篷的中空部分是由我们的灵魂、我们的良知和我们的创造力所填满的,而这些正是能使我们获得永生的因素。”[3]空斗篷“空”的概念也体现着东方传统的美学意境,“空”比“满”更丰富、更有内涵。“空”包含着所有的东西,所有我们无法触及的最重要的东西,有爱还有痛苦,唯有这些超越物質的东西才不会被遗忘,它召唤着人类的良知,隐藏着人生的意义。
在作品中,安娜·高美不断地找寻生活的意义。她将日常生活的狂乱置于一边,转入神秘静默的思考之中,通过创作引导人们回归内心的情感。她并不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是将现代观念与个人情感注入古典艺术表达的形式中,在具象雕塑的创作中探索雕塑本体语言,兼顾作品的物质性与精神性,融合传统与现代,形成了独具个人特色的艺术风格。
(黄小娇/中国国家博物馆)
注释
[1]杨薇嘉,主编.和谐·经典与当代——安娜·高美雕塑艺术展[C].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5:66.
[2][法]罗丹,口述.葛赛尔,记.罗丹艺术论[M].沈琪,译.吴作人,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78:35.
[3][奥]安娜·高美. 心灵的对话:国际著名雕塑大师安娜·高美Anna Chromy[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