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岩画:穿越千年时空的骆越图腾

2021-10-30 02:31黄华丹
文史春秋 2021年8期
关键词:骆越左江崇左市

黄华丹

广西崇左市境内广泛分布着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峰丛林立,秀美的左江流淌于群峰之中。左江全长约345千米,它的北面是西大明山,西南面为公母山和大青山,东南面为十万大山,河流顺着地势由西南向东北方向蜿蜒而去。左江区域地形复杂,有峰丛、峰林、孤峰等,山峰海拔一般在200米至400米,山岭中溪流密布。部分江段的百米悬崖峭壁上绘制了大量赭红色岩画,这就是左江花山岩画。

左江悠久的历史文化

考古发现,在十几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左江流域已有人类居住。先秦时期,今崇左地区为骆越居住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地区,设立南海、象、桂林三郡,关于象郡治所,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说临尘(今崇左市境),一说象林(今越南广南维川)。秦朝末年,平定岭南的秦将赵佗自立为王,建立南越国,崇左归属南越。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兵平定南越国,设立南海九郡,崇左隶属郁林郡,东汉沿袭。目前,通过岩画图像与考古出土器物的对比、对与岩画相关的实物进行科技测年等多种方法,综合推定左江花山岩画的绘制年代为战国至东汉,岩画的主人就是生息繁衍于此的壮族先民骆越。

花山,壮语称“岜莱”,即“有画之山”。左江沿岸凡称为“花山”者,崖壁上都绘有岩画。

南宋李石《续博物志》卷八记载:“二广深谿石壁上有鬼影,如澹墨画。”“二广”,宋代指广南西路与广南东路,即今广西与广东,今存唐宋之前的古代沿江壁画,只有左江流域,“鬼影”“墨画”应指花山岩画。明代张穆《异闻录》:“广西太平府有高崖数里,现兵马持刀杖,或有无首者,舟人戒勿指,有言之者则患病。”清康熙《思明府志》卷二:“花山,在府西八十里,其山近水,怪石嵯峨,现人像、马、象,执戈刀旗鼓之类。”清光绪《宁明州志》:“花山,距城五十里,峭壁中有生成赤色人像,皆裸体,或大或小,或持干戈,或骑马,未乱之先,色明亮,乱过之后,色稍黯淡。又按沿江一路两岸,崖壁如此者多有。”左江两岸的各族人民一直崇拜岩画,保护岩画,岩画得以流传至今。

光怪陆离的神话传说

左江两岸的奇峰异洞、岩画不胜枚举,故事与传说纷纭,其中以蒙大的兵马传说最为传奇,广为流传。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宁明那利有一个叫蒙大的青年,力大无穷,吃得也非常多,60斤米只够他喝一餐粥,吃一餐饭得120斤米才够。当时皇帝暴政,民不聊生。蒙大想造反,但没有兵马,于是在纸上画。他画的兵马,经过100天就可以变成真人真马。为了不让人知道,蒙大只好白天一个人在屋子里画,晚上才去做工。秋收时,蒙大已经画了90多天。蒙大的母亲见他白天不做工,心里很着急,有一天趁他不在家,悄悄地走进他的房间,打开箱子看,所画的兵马就都飞走了,不知所踪。后来,宁明县岜耀屯一个靠打柴为生的穷后生去花山打柴,不小心把柴刀掉落到崖边。他顺着悬崖滑落下去爬到山脚下,不知不觉到了明江边,突然听到从一个岩洞里传出来敲锣、打鼓、弹琴、唱戏的声音。走到岩洞深处,看见很多兵马在那里驻扎,他就对那些兵说自己在山上弄掉了柴刀,特地下来找。士兵都很同情,对他说,你想要什么东西,我们这里都有,你自己选吧!砍柴人才发现这个山洞非常宽大,里面堆满金银珠宝,闪闪发光。但他什么都不要,只要一把柴刀和两斤大米。从此以后,岜耀屯的人遇到生活困难,便都到岩洞去找士兵解决。年轻人走亲戚去借一两套衣服,姑娘们赶歌圩去借首饰,用完了就拿去还,没人私占。后来,有个贪心的人借了不还,岩洞就自动关闭了,这人怀恨在心,把这件事告诉皇帝。皇帝认为那岩洞里的兵马一定是蒙大的,便派兵去攻打,山洞里的士兵寡不敌众,最后全部阵亡。血和尸首映到明江边的峭壁上,就形成壁画,花山壁畫的人兽图形,就是当年那些士兵的形象。这则传说以大胆的想象解释了花山岩画的来历,也反映了壮人对英雄的崇拜。

穿越时空的恢宏画卷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位于崇左市宁明县、龙州县、江州区及扶绥县境内,沿江分布总长度约105千米,38个岩画点含有岩画109处,图像4050个,岩画与山崖、河流、台地等环境要素共同构成花山文化景观,是中国南方乃至亚洲东南部区域内规模最大、图像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的赭红色岩画群。宁明花山岩画是左江花山岩画的典型代表,所在的崖壁高250米,宽200米,距离江面最高的岩画点有90米,画面底部高出江面30米,整个画面8000多平方米,共有图像1951个,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岩画。

花山岩画图像内容丰富,大致可归纳为人物、典型器物、动物3大类。人物图像是左江花山岩画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共计3315个,分正身和侧身两种,大部分身高为1米至1.8米,其中最高的达3.58米。正身人像的性别特征不明显,大部分都有头饰或发饰,可分为16种样式。侧身人像的发饰不如正身人像复杂,可分为6种,基本形态是面向左或向右,手脚向同一侧伸展,多数为双手曲肘上举,身高为0.5米至0.8米。除了正、侧人物图像,宁明花山岩画和沉香角岩画各有一处男女交媾图。通过对比得知,左江花山岩画的人物形象程式化的特点更为突出,蹲式人形图像在岩画中占主导地位,比例高达82%。器物图像主要有铜鼓、羊角钮钟、环首刀、剑、船等。左江花山岩画中的圆圈图像为铜鼓图像,数量较多,在大多数岩画点都可见到,目前还能清晰辨认的约有368个。羊角钮钟图像11个,有些悬挂于一个呈“干”字形的架子上,有些没有钟架。环首刀图像在许多地点的岩画中都可以见到,共计39个,其形态大致相同,大多斜佩于正身人物图像的腰间,少数持于手上。岩画中的剑图像共有174个,有格或有首剑的图像在许多地点的岩画中都可以见到,大致可分为“有格无首”“有首无格”“无格无首”3种类型。扁茎短剑图像只有1个,仅见于宁明花山岩画。比较清楚的渡船图像见于宁明花山岩画,船形物为一条简单的弧线粗短线,长约1.1米,船上有7个侧身人像。动物图像以犬类居多,目前能辨认的共约113个,都是侧身,作奔跑状和站立状,一般画在正身人图像下方,专家推测是狗的图像。动物图像除了犬类图像,沉香角岩画还有1个飞禽图像。大体上看,左江花山岩画的一组组图像似乎一样,细看之下又各有不同。骆越相信万物有灵,因而祭祀的内容是广泛的,岩画中不同的画面记录不同的祭祀活动。例如鬼神祭、河神祭、田(地)神祭、铜鼓祭、祈求胜利等。以单一岩画符号“蹲式人形”为基础的图像,反映了古骆越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面貌。

左江两岸作画的崖壁均是宽大、平整、基本垂直于地面或上突下凹的灰黄色崖壁,这种独特的选址对作画技术有着极高的要求。根据与岩画相关的遗迹和周边地形地势的分析,当地骆越因地制宜,大概采用至少3种方式接近崖壁绘制岩画,即自下而上攀缘法、直接搭架法、自上而下悬吊法。骆越用来绘制岩画的工具,目前考古尚未发现实物证据,但从各地画面上的图形线条、笔画的特征以及图像周围的溅墨、下流的渗墨来看,有4种推测:竹笔、草笔、羽毛笔、麻布团。这些工具,都能一次吸附较多的颜料涂抹画面,能满足作画的需要。作画的颜料是赤铁矿粉,加上植物树液混合而成。这种颜料附着性强,渗入岩面与崖壁浑然一体,而且具有很好的耐酸碱、耐光、耐候性能,非常稳定,经历2000余年的风吹日晒,颜色依然鲜艳。凭借着简单的绘制工具和质朴的艺术技艺,历经骆越数百年的绘制,最终形成色彩鲜艳、动感十足、画幅巨大的左江花山岩画。

漫漫申遗路

花山岩画从2003年正式申遗到2016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经历漫长而曲折的13年。早在1999年起,宁明县就每年从财政中拨出专项经费用于花山岩画保护工作。2003年,广西在全区文化遗存中筛选一批重点项目,花山岩画名列其中,完成首个申遗文本。2004年5月,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率局相关部门领导专程考察花山岩画,同年11月,花山岩画以文化、自然双遗产的形式,列入当时由国家建设部审定的《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进入排队备选阶段。2006年12月,花山岩画进入国家文物局《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重设目录,第二次进入申遗队伍。2012年11月,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再次入榜国家文物局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正式开始编制申遗文本。2015年1月,左江花山岩画被确认为2016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自治区文化厅(今自治区文化与旅游厅,下同)实时跟踪指导花山申遗工作,对花山申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定期召集自治区、市、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会商,及时解决。崇左市各相关部门协调推进,着力抓好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2016年7月15日,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9處世界遗产。

丰硕的研究成果与保护传承

经过考古发掘,在崇左市江州区木榄山岩洞发现距今11万年的古人类化石,江州区濑湍镇绿轻山矮洞、那隆镇独山洞穴遗址发现距今2万至5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这表明早期人类活动的范围已遍布今崇左市。至新石器时代,人类的活动已经遍布今天的崇左市各个区域。目前,左江流域共发现50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宝剑山遗址和冲塘遗址。宝剑山A洞遗址为新石器时代中期至晚期遗址,位于崇左市龙州县上金乡两岸村小岸屯,洞穴遗址地处左江右岸的一处悬崖上,洞口临江,在河段蓄水的情况下,离水面大约10米,该遗址遗物主要有石器、蚌器、陶器、骨器等。冲塘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中期贝丘遗址,位于崇左市江州区太平镇冲塘村,葬式以屈肢葬为主,出土的文化遗物以大量的石制品为主,陶器多为种类单调的夹砂陶。新石器时代晚期,最具代表性的物证为大石铲,它是农耕文化的遗存,广西左江、右江交汇处是大石铲分布的中心区域,表明这里是农耕较发达和集中的区域。东周时期(前770—前256)至汉代,考古遗存中很多内容成为岩画所表现的对象,如铜鼓、扁茎短剑、羊角钮钟,反映出先秦时期左右江流域的青铜冶铸技术已经相当成熟,青铜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骆越是先秦至两汉时期南方百越族群的一个重要支系,分布在今天的红水河以南、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以东,南至雷州半岛及海南岛。崇左左江流域地处骆越分布区的中心地带,崇左是骆越的主要分布区域。根据综合科技测年、考古发掘等研究结果,左江花山岩画的绘制年代可以确定为战国至东汉(约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绘制者是聚居在左江流域的骆越。骆越创造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与当地旧石器时代文化和新石器时代文化相互衔接,骆越后裔一直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从开展左江花山的研究与保护工作以来,中央和自治区领导高度重视,多次深入当地,考察工作。从1963年至2014年,关于左江花山岩画保护的规章依据、管理办法不断升级,到现在左江 38个岩画点分别被列为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依法受到保护。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左江花山岩画的研究保护工作一共经历3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是起步阶段,共组织3次大规模的花山岩画实地调研活动,出版第一本记录和介绍左江花山岩画的文献《花山崖壁画资料集》。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为深入研究阶段,组织了多次对花山岩画的调研活动,编写和出版了《广西左江岩画》《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等专著,为左江花山岩画的保护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000年以来为保护和研究并重阶段。2007年至2011年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崇左市岩画属地文物管理机构对左江花山岩画进行了又一次全面调查。2012年至2015年,为配合左江花山岩画申报世界遗产,自治区文化厅组织区内和国内外著名大专院校、研究机构的学者开展20多个研究项目,科研人员利用丰富的研究成果和现代科技手段,倾力保护岩画。2016年申遗成功后,崇左市有关部门连年举办花山国际文化节(周)、“三月三骆越王节”“九月九骆越感恩节”等系列文化活动,通过骆越始祖公祭大典、民俗风光摄影展、壮族山歌擂台赛等民族民俗活动,展现花山文化魅力,传承花山文化。

猜你喜欢
骆越左江崇左市
骆越•印象系列设计
悠悠左江情
南宁市博物馆馆藏西周铜盘赏析
骆越花山岩画的稻作文化解读
广西左江、右江流域石器时代文化概述
巫山
践行行知思想 打造魅力二小
——广西崇左市江南第二小学
践行行知思想 打造魅力二小
——广西崇左市江南第二小学
花山,锦绣画图
西瓯、骆越的出现、分布、存在时间及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