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珊
舞蹈课堂的教学环境,在线下是根据现实教学空间和教学要求作为界定,主要包括了练功房、把杆、镜子、钢琴等教学基础硬件设置。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才能开展正常舞蹈课堂教学。线上教学最为缺失的就是线下教学环境。舞蹈空间的运用与流动、镜像对比动态的及时性调整、钢琴伴奏的即时性辅助,都无法在线上教学中完成,一定程度上束缚和制约了舞蹈课堂教学的正常实施。
在线上教学环境的缺失中,由于原有的线下教学硬件配置无法实施,从而融入或衍生成其他教学生态环境。它的教学环境特点是利用网络多媒体,突出教材实施的多元性、课堂教学的聚焦性以及课后作业回课与课堂教学记录的完整性等。首先,教材实施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线上授课中视频、音响、图片、文字等多元性的教材,能够随时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及时切换实施。充分体现出线上课堂教材实施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有利于教学的推进。其次,课堂教学的互动聚焦性。以往线下舞蹈课堂教学中,学生和老师的教学互动,属于以点带面的广角式教学互动,即一个老师和十几个或者是二十几个学生进行交流。而线上舞蹈课堂教学互动属于一对一或者一对二的教学模式,教学的互动性会显得更加聚焦,有利于全方位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情况,相对于个体的提升很有帮助。其三,课后作业回课与课堂教学记录的完整性,主要是以视频的收集和录制为主。在多媒体软件上,学生每一堂课的作业回课都可以及时的收入,并根据课堂的教学需求,随时进行对比播放,对每一堂课的教学都可以进行完整录制,为后期教学做一些对比。
线下教学主要是针对在舞蹈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和学生面对面,通过呼吸、眼神、情感、动态的传递,呈现出课堂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学生现场的学习情况。是教与学的完整交流,更是一次观众与演员的完整艺术交流的过程,这个交流过程也是舞蹈课堂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是舞蹈课堂教学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相对于线上教学而言,由于教学双方是通过多媒体屏幕交流,不能直接感受到教师与学生之间最真实的呼吸和情感带来的艺术传递。这是其相对于线下教学的不足之处。
加强舞蹈多媒体教学的同步教学,指的是构建和营造“智慧和智能性”多媒体舞蹈的教学课堂。首先,应该从硬件设置上完善影音播放设备。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影音播放,观看和查阅相关的教学资料。其次,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摄像功能,现场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把现场教学情况,通过多媒体软件播放出来,让学生在教学的第一时间看到自己的学习动态,直接发现一些问题,且能够及时纠正并反馈到课堂上。这样做可以有效地强化并提高舞蹈课堂教学的整体进度。
拓展舞蹈线上线下的交叉变化教学模式,主要是指针对舞蹈课后的回课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回课,拟定相关问题或录制舞蹈课堂学习视频,并上传给教师。教师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完成线上的文档注释或者语音辅导,帮助学生完成课后答疑。包括课后老师把每堂课相关的教学内容、要求,以及教学目的,通过线上发送至学生, 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例如:教师把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实时跟踪录制,使学生在课后能够及时观看录屏,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另外, 教师也应将每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入线上复习板块的设计中。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程度灵活选择教学录屏、教学重点、教学难度等板块进行复习。最后,对学生复习板块的掌握可以通过放大线上回课板块的功能展示教学成果。充分利用线上教学模式,扩大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信息量。
其次,通过对多媒体的使用,优化线下课堂教学质量。打破既定的授课内容与课时分配,将传统的 90 分钟讲授与练习,通过整合与重组,将课时重新划分为讲授、练习、答疑以及多媒体实时观摩与实时创作五个板块。缩小讲授板块,将讲授内容分成若干元素,增加实时观摩与创作板块的教学内容,通过实时录制、实时观看学生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并进行改进,放大纠错功能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互动。
传统舞蹈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方式,如果线上继续沿用该方式,那么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新常态下舞蹈课堂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利用信息化的优势,确立“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为主”的教学理念,从而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与激情,创立新型的教学体系。
针对武汉大学校园文化特点,对舞蹈课堂学生采取任务教学法。在课堂中给学生提出,以校园文化特点以及学生专业背景为基础的创作节目,采取统一命题、个性创作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创作出一个个独立或全体性的舞蹈节目。通过线上课程有针对性的教学回课与指导,打造出完整的原创作品。最后,利用艺术学院与艺术教育中心的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推广。
面对线上课程的常态化,除了教学模式本身需要转变,教育与信息化教学的相关软件的开发,以及教学信息化的管理也应该与之齐头并进。
首先,根据学科差异整合校内教学资源,形成线上教学特色。线上课程需要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舞蹈专业教师并不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因此需要专门的培训以及与计算机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的多方位沟通与探讨,才能研发适应艺术课堂的多媒体应用软件。积极研发线上教学教材,为慕课教学做好储备。
其次,从监督机制而言,目前的教学管理模式为各学部、学院教学督导团加入大规模的不同种类的课程进行旁听与指导。但面对每周大量的课程,督导团不可能无时无刻在线听课。因此,教学管理难免会有漏洞。我们应利用基层教学组织的管理,激励教师间相互听课、定期开展线上公开授课与线上教学研讨的进度机制,与学校督导团形成互补。如果“疫情时代”的线上教学是开始,那么新常态下如何进行教学管理与信息化教学的有机结合才是我们现在应该关注的根本。
综上所述,高校艺术课堂教学,始终会在新常态下不断与信息技术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不管教学方法如何改变,教学革新只是手段,要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信息技术与艺术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最终达到提高高校艺术教学质量的目的。推进艺术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有机结合,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