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2021-10-29 01:20程长寿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高中语文策略

程长寿

内容摘要:在语文教育领域,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有生命力的教学形态,它突破了孤立阅读的行为,改变了单篇教学的传统,也可以跳出单元教学的框架,从“单篇”到“一群”,让阅读朝着多元化、主题性、高效率趋势发展。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围绕单元人文主题、同一作家多篇作品、不同作家作品的对比拓展等多个角度展开。

关键词:高中语文 群文阅读教学 策略 方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结构设计依据中写道:“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旨在引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力求改变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这里明确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课标的“群”是建立在单元人文主题之上的课程安排。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分解、整合、拓展等多种途径实施群文阅读教学,引领和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完成语言积累与知识建构,从而逐步提升语文素养。

一.以教材单元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实施群文阅读教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所以,围绕单元人文主题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是必要的切入点,也是首选的方法。

例如,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单元主题是“青春的价值”。单元导语说:“本单元的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创作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对青春的吟唱。作者或感时忧国、抒发情怀,或感悟人生、思考未来,让我们体验到各具特色的文学表达,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当年32岁的毛泽东事业上并不顺利,被排挤出党中央。但一个意志坚如铁的真正的革命家,在挫折面前是绝不会消沉的。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在个人事业遭受挫折的时候,诗人依然愈挫愈奋,“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就是青年的担当,这就是青春的风采,这就是青春的价值。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应该引导学生在作品中捕捉青春别样的风采,挖掘青春特殊的价值。

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以“巨人、白云、北冰洋、太平洋”的组合意向,象征五四时期那种时代狂飈,中国这个青春“巨人”伟大的创造力将会建树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不断的毁坏和不断的创造正是青春中国的雄强之力。闻一多《红烛》,赞美红烛的奉献精神,表达青春的困惑与希望和对理想的坚毅追求。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借岩壁上一只小小的蜘蛛,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雪莱《致云雀》,诗人热情赞美云雀这“欢乐的精灵”,表现了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茹志鹃《百合花》,叙写了“小通讯员这个年轻美丽的生命、这个纯朴善良的生命、这个尚未体验爱情的生命,如百合花般的纯洁,又被残酷的战争毁灭”的悲剧故事。生命的毁灭,是对战争的否定与诅咒;生命的毁灭,超越了人情和人性,是对生命意志的讴歌,是青春生命的美丽与张扬!铁凝《哦,香雪》,描写的是香雪们天真烂漫、活泼向上的纯美形象,再现了在时代变革的大潮中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对文明的追求,给人以生命美的启迪。

二.以同一作家的某一系列作品实施群文阅读教学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常常寄寓着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2019版统编高中语文课本在古诗词单元编排的时候,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不同风格的诗词名作汇集在同一单元,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学习任务中有这样的描述:“阅读本单元诗作,可以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深入理解作品。比如,了解杜甫及所处的时代,有助于理解《登高》中忧国伤时、悲秋苦病的深沉情思;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及《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词作中蕴含的壮志难酬的忧愤及旷达洒脱的豪情。”

因此,设计本单元教学时,选取某位诗人同一时期的系列作品,实施群文阅读教学,从而全面深入了解诗人的人生际遇和思想情感,可以实现知人论世、触类旁通学古诗的目标。

杜甫《登高》一诗,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寓居夔州时所作,诗人通过重阳登高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峡江两岸萧瑟旷远的秋景,抒发了潦倒一生、年老多病、漂泊他乡的身世之感和忧国伤时之悲。可以把《登高》作为杜甫在安史之乱(755年-763年)大背景下的系列诗歌之一来鉴赏。在以《登高》为主篇目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时,可以选取杜甫同时期的《悲陈陶》(756年)、《春望》(757年)、《蜀相》(760年)、《岁暮》(763年)、《旅夜书怀》(765年)、《登岳阳楼》(767年)等格律诗作為辅助篇目,对比鉴赏。这个时期杜甫“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思想,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感时伤怀、忧国忧民是其诗歌思想情感的主旋律。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悲陈陶》)诗人把对胡虏的仇恨、对官军的痛惜、对长安百姓的同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等种种感情,都凝聚在特定的场面中,体现出一种悲壮的美。“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诗句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包括诗人自己)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岁暮》)“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这些诗句诗篇,无一不是既写安史之乱的灾难岁月中自己漂泊异乡、穷困潦倒、老病孤愁的悲苦命运,又抒发诗人“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爱国情怀。杜甫诗中的家国情怀贯穿了他诗歌创作的整个生涯,这也是鉴赏《登高》及其同时期诗作学习任务群最为重点的教学目标。

三.以不同作家作品的多维对比拓展实施群文阅读教学

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最开放、最灵活的方式是挑选不同作家的作品来组织实施。从群文选篇的角度,可以是课本同一单元内的作品,也可以从课本篇目到课外选篇的拓展;从群文组合的角度,可以按照不同作家作品的体裁、题材、时代、主题、风格的异同组选篇目;从群文阅读教学目标的角度,可以从不同作家作品的主题思想、风格特点、艺术手法等多维目标出发开展群文阅读;从群文阅读教学方式的角度,可以在课堂上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也可以在课外由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一)课本同一单元内作品的对比群文阅读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从体裁来说都是小说,从作家、时代来说有中外古今,从语体来说分文言和白话,而且五篇小说的内容、主题、风格、手法等都各有其特点。如果以单篇教学的方式来设计本单元的教学,势必会出现耗时多、知识点重叠、单调乏味等现象。通过仔细研读选文、单元导语和单元学习任务,可以找到本单元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1.从分析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实施本单元群文阅读教学

《祝福》中的魯镇社会扼杀了祥林嫂的一切生机,鲁镇社会其实就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一个缩影,鲁镇的风俗文化就是中国封建思想、礼教、迷信等糟粕余毒,鲁镇的人际关系就是在封建时代各种精神桎梏下形成的麻木不仁、冷酷愚昧的国民劣根性的外化。《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的遭遇,表面看是因为高俅父子对他的迫害,深层的因素却是北宋末期朝政腐败、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官逼民反的社会背景。《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是保守、僵化和奴性的代名词,而俄国残暴专制制度下沙皇反动统治与时代大潮做着垂死挣扎的黑暗社会,是孕育“套中人”的土壤。《促织》和《变形记》都写了人化为虫的故事,两篇小说虽然时代国别、语言风格、艺术手法都不相同,但离奇荒诞的情节中都透露出严酷的社会现实。

2.从分析小说要素和风格特点异同实施本单元群文阅读教学

《祝福》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两篇小说都多次描写了雪景,教学时可以将两篇小说“雪”这一环境要素的作用异同作对比鉴赏分析。

《祝福》四次描写雪景,其作用是:营造一种悲凄的氛围,为祥林嫂悲惨的死做了环境的烘托和气氛;衬托“我”听闻祥林嫂死讯的孤寂悲愤的心情;暗示柳妈的话将带给祥林嫂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自然推动情节的发展;祥林嫂在鲁镇欢乐喜庆的祝福氛围中凄惨地死去,巨大的反差带给读者强烈的艺术震撼,深化了文章的悲剧主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直接描写风雪景象有三次,还有多次侧面描写衬托风雪。“风雪”的作用有: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渲染凄冷悲凉的气氛,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衬托了林冲孤独、悲壮、坚定、勇敢的英雄形象。

在《促织》与《变形记》的对比阅读中,离奇荒诞的人变虫的故事情节具有某些相似性,但两篇小说的艺术风格又各有千秋。《促织》中“求神问卜”和“魂化促织”的情节,带有某种神秘色彩,幻想与现实相交融的写作手法呈现出中国传统志怪小说的独特艺术魅力。《变形记》中,各种人物面对主人公“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这一事件,反应各式各样,荒诞不经的背后又显得有几分合情合理。

(二)从课内篇目到课外选文的拓展群文阅读

1.不同作家的同题材作品群文阅读

在教学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课文茹志鹃的《百合花》时,可以选取课外篇目孙犁的《荷花淀》进行对比拓展阅读。两篇作品都是战争题材的小说,堪称“现代诗化小说双壁”,两位作家都是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两篇小说的政治倾向、取材角度、篇章结构、审美追求、情感体现和艺术特色等多方面比较其创作异同。

《百合花》与《荷花淀》的相似点:一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两篇作品都是表达军民的鱼水关系、同志的互爱关系,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求;二是选材角度的新颖别致——两篇作品从人物的塑造上,都选择战争背景下生活中最平凡的人作为主人公;三是情景交融的诗化风格——两篇作品就像是两朵纯洁的花朵,语言清新朴素,着力描写优美的自然风光,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

《百合花》与《荷花淀》的不同点:一是塑造人物的手法不同——《百合花》善于出色地揣摩并描写人微妙而隐秘的心理变化;《荷花淀》以人物的对话为主,同时多处描绘白洋淀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来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二是审美追求的角度不同——《百合花》侧重表现战争背景下青春的欢乐与生命逝去的痛惜,具有悲剧色彩;《荷花淀》写战争,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诗情画意的梦幻水乡风光,作品始终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具有喜剧色彩。三是篇章结构不同——《百合花》结构细致严密,具有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感和节奏感;《荷花淀》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描写战争的风云变幻,随意洒脱,不蔓不枝。

2.不同作家的相互关联作品群文阅读

在课内篇目与课外选文组群时,作家之间的相互关联对于组群选文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比如,在教学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中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时,可以选择司马光的《与王介甫书》组群,再将《宋史·司马光传》和《宋史·王安石传》选入,做一个群文阅读专题教学设计。教学准备阶段,要求学生先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如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司马光、王安石二人的性格学识和政治主张,《与王介甫书》和《答司马谏议书》的写作背景、二人文章的主要观点及文学价值等。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设计多角度的话题或论题,让学生讨论、交流或辩论,课后布置每人自选论题写一篇小论文。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方法是开放的、灵活的、嬗变的,是见仁见智的。同时,群文阅读教学不是万能的法宝,它并不凌驾于“单篇教学”之上,更不可能完全取代单篇教学。单篇阅读教学是群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没有单篇阅读教学就没有群文阅读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方式,不唯“群文”论,惟其如此,才能悟得语文教学法之本质。

参考文献

[1]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06.

[2]苏曼君.浅谈《荷花淀》和《百合花》的创作异同[D].茂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015.04.16.

[3]周国伟.浅谈群文阅读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路径[J].语文教学通讯,2020(04):56-58.

(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教学高中语文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的三个问题
群文阅读教学的三个问题
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浅谈小学生群文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