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君萍
摘 要:目的 观察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采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广饶县中医院接收的80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输注)和观察组(40例,采用瑞芬太尼+七氟烷复合吸入)。分析两组患者麻醉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言语顺利应答时间以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进入手术室、麻醉诱导、手术后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麻醉采用瑞芬太尼+七氟烷复合吸入能够较好地控制患者应激反应,值得临床使用。
关键词:效果;临床;观察;子宫切除;麻醉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3-0187-02
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主要是利用腹腔镜将子宫全部切除掉,从而达到根治目的。这种方法可以针对子宫体或者子宫颈的一些疾病,也可以针对一些恶性肿瘤,具有微创和痛苦较少的特点。腹腔镜子宫切除对于手术麻醉要求较高,以保证患者手术安全。临床上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输注均有一定麻醉效果,而采用瑞芬太尼+七氟烷复合吸入能够较好地控制患者应激反应,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1]。本文即对比分析了采用瑞芬太尼+七氟烷复合吸入和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输注麻醉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广饶县中医院内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法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年龄38~50岁,平均(49.85±3.85)岁。观察组40例,年龄38~50岁,平均(49.15±3.36)岁。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等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知情同意;②均为腹腔镜切除术患者。
排除标准:①患有心、肝脏等其他疾病;②精神异常;③依从性较差;④手术史患者。
1.3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输注。对照组患者禁食禁水8~12 h,将瑞芬太尼作为麻醉诱导,吸入纯氧3 min,静脉滴注咪达唑仑(生产企业: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025)、维库溴铵(生产企业: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172)、瑞芬太尼(生产企业: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15)。并对患者心电图、心率、动脉压进行检测。采用丙泊酚(生产企业: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40079)麻醉维持 4~12 mg/(kg·h)。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瑞芬太尼+七氟烷复合吸入。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禁食禁水8~12 h,将瑞芬太尼作为麻醉诱导,吸入纯氧3 min,静脉滴注咪达唑仑(生产企业: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025)、维库溴铵(生产企业: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172)、瑞芬太尼(生产企业: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15)。并对患者心电图、心率、动脉压进行检测。实施1%~3%七氟烷复合吸入,在手术中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使用浓度。直到医生缝合切口时,停止使用七氟烷。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麻醉后自主呼吸时间、言语顺利应答时间以及拔管时间。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麻醉后疼痛、发热、心率失常发生率。③对比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麻醉诱导、手术完成后收缩压变化。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言语顺利应答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七氟烷复合吸入后呼吸恢复时间、言语顺利应答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兩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收缩压变化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进入手术血压值、麻醉诱导血压值、手术完成后血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是将子宫全部切除,在腹腔镜下操作,手术安全性较高,但对手术期间麻醉要求也较高,因此在手术过程中不仅需要保证患者安全性,还需要保证患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思想意识,并快速拔管。除此之外,在进行腹腔镜手术时,患者容易出现发热、心率失常等不良反应,所以需要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保证手术安全[2]。
瑞芬太尼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具有见效快、促使患者快速恢复等特点[3]。在临床上应用效果较好,但患者一旦停药后容易造成血液中浓度快速下降,所以需要与其他药物进行配合使用[4]。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使用能够较好控制患者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安全性较高[5]。本文即分析了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输注和采用瑞芬太尼+七氟烷复合吸入麻醉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七氟烷复合吸入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言语顺利应答时间以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七氟烷复合吸入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七氟烷复合吸入后进入手术血压值、麻醉诱导血压值、手术完成后血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研究分析我们还发现采用瑞芬太尼+七氟烷复合吸入后麻醉后患者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麻醉采用瑞芬太尼+七氟烷复合吸入能够较好地控制患者应激反应,恢复良好心理状态,临床效果较高,因此值得参考和使用。
参考文献
[1]赵玉潮,陈萍,余得水,等.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及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9,8(2):109-111,114.
[2]罗彬.丙泊酚或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的麻醉效果[J].大医生,2019,4(3):85-86,115.
[3]孙旺春.丙泊酚或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的麻醉效果[J].河北医学,2018,24(7):1086-1090.
[4]秦正敏.七氟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及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23):77-78.
[5]王细根,杨芸.七氟醚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5):2278-2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