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音乐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1-10-29 18:52张承嘉
艺术评鉴 2021年19期
关键词:学科发展问题与对策课程教学

张承嘉

摘要:《中国音乐史》是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对于培养认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和多元文化观念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目前中国音乐史学史的研究方法、书写范式对课程教材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专业音乐院校与综合大学的音乐系科《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知识点过分密集、难教难懂、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通过对此课程在高校音乐专业的现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基础上,重新定位其课程教学的多元性、创新性和个性性,另一方面借助高校音乐类理论课程的教学平台,尝试以课外实践和阶段教学为主线,实现音乐类理论课程的多元实践,进而希冀为当代《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提供探索经验。

关键词:中国音乐史  学科发展  课程教学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9-0101-03

一直以来,中国音乐史这一学科的研究方法、书写范式受到了西方音乐史研究模式的影响,大多数高校《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教学均遵循主流教材的内容与逻辑开展教学,导致普遍存在知识点过分密集、难教难懂、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课程教学研究的深入,面对当下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新学科、新方法、新思维的介入,笔者认为高校《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科自身特点出发,将古籍、古物、古曲与理论知识相联系,传统授课形式与现代科技技术相融合,专题教学与通识教学相结合,展开过去与当下的时空对话,立足本质、深入浅出、情理交融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合格艺术人才。

一、《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的发展概况

《中国音乐史》课程在中国的正式开展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1892年的上海“中西女塾”首次设立“音乐史”学科,其学校是由美国监理会妇女传道会主任海淑德(Laura Haygood)创办于上海。海淑德为首任校长,专收“高贵华人”女子入学,以培养亦中亦西的“通才”为宗旨。其所教课程“音乐学”中既有中国传统经典,又包含西方音乐史,用之以达“学贯中西”的目的。1915年四川高等师范学院首次将“中国音乐史”设置成专门课程和学术研究对象,1922年10月10日叶伯和所著的《中国音乐史》由成都昌福公司印刷发行,这是中国最早出版的一本音乐史学专著。时至今日,中国音乐史历经了“课程—学科—研究”的发展与融合歷程,既是音乐学专业的基础研究方向,也是高等艺术及综合院校的一门必修课程。

2015年8月,“中国音乐史学现代转型”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全国各大音乐学院以及多所综合院校的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对中国音乐史学的“转型”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且会议的重点放在了转型背景下本科高校中国音乐史学的学科、学术、教育、改革等系列问题上。因此,在对相关文献的学习和领会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工作经验,聚焦高校课程教学,对转型期下高校《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中的培养策略和多元实践有一些思考和见解。

二、新时代《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转变,《中国音乐史》学科的课程教学同样也面临着教材改写及教学模式转型等重大问题。首先,存在着人民日益增长的音乐艺术的精神需求与高校《中国音乐史》教育教学发展之间的不平衡的新矛盾。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物质基础保持稳定日益增长,人们越来越关注艺术给人们带来的影响。而音乐作为艺术的主要门类,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随着音乐文化多元化的发展,面对人们多样化的音乐需求,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不能适应当前人民的需要,因此学生在面对当代众多的音乐体裁时,选择更为潮流、更新速度更快的流行音乐成为了普遍现象,这就导致学生在生活中对传统音乐的关注较少,中国传统音乐面临着日渐式微的事实,导致多数大学生在学习《中国音乐史》课程时很难有兴趣去深入学习及研究。

同时,在当前新时代,复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树立“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而我们的年青一代高校学子在未来的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个新任务更加要求中国的高校音乐教育需要加重对传统音乐文化、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论摄入。

三、《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但是,受传统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惯性影响,《中国音乐史》在当代高校音乐专业的课程教学中还面临着以下诸多问题:

(一)知识点纷繁复杂,难记易忘

由于《中国音乐史》一科的大部分教材皆按照朝代的更迭进行撰写,因此每一朝代的音乐文化内容都显示出十分繁杂的特点,涉及乐人、乐官、乐书、乐教、乐器等等方面,在教学以及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内容安排紧张

《中国音乐史》这一科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当代音乐史三个部分。因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撰写常以朝代进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撰写主要以时代进行,中国当代音乐史则以民歌、戏曲、舞剧、歌剧等分类进行书写,这就致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前后知识衔接不紧密。其次,古代、近现代、当代所横跨时间长且每个章节内容涉及内容众多,而教学时间仅仅只有一个学期,所以根本无法满足教学时间,因此会导致教学内容安排较为紧张。

(三)无法进行深入讲解及扩展

在第二个特点的基础上,教学内容安排十分紧凑,因此很多时候也无法进行深入的讲解,学生一知半解,更加无法提高对传统音乐文化和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四)理论与实践脱节

中国音乐史的教学分为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以及中国当代音乐史,每个时期显示出不同的发展规律,以及各个时期因科学技术而引起记谱方式的不同,因此对于保存文献资料或录像资料的完整性就有十分大的差异。因此尤其以古代音乐史为突出,在讲授某些民歌或乐舞时,由于民歌资料大多只留存了歌词而并未保留曲调,乐舞大都只能从古代文献中去了解,因而无法结合视频、音频进行讲解,增加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难度。另外,随着近现代录音、记谱技术的进步,保存了较多的文献及音视频资料,且能较为完整的窥探到近现代中国历史背景下的社会音乐生活及专业音乐创作。但随着表演场域的变迁,时代背景的改变,很难真切感受到当时的音乐创作、表演的情绪与心境,因此这也是理论与实际难以结合的原因之一。

猜你喜欢
学科发展问题与对策课程教学
我国新闻学的学科地位及学科发展研究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配电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提高学科发展质量下高校项目预算管理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