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堂明
在学前教育领域,幼小衔接是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科学的幼小衔接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重视幼小衔接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确立了“问题导向,双向联动,整区推进”的研究思路。经过一年的探索,幼儿园和小学幼小衔接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家长的焦虑心理得到极大缓解,呈现幼小衔接整区推进的“环翠范式”。
变“分散研究”为“整区推进”。根据区域幼儿园、小学实际,结合教育部文件,我们制定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整区推进方案,在研究共同体组建、联合教研制度建设、教师研训、督导调度、激励措施等方面给予保障。此外,成立区级幼小衔接工作推进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工作推进和开展。目前,全区有6所市级实验园(校)和2处省级课题组成员园,重点开展幼小衔接项目实践研究,及时传达贯彻总课题组研究思路、方向和建议,引领全区研究共同体的实践工作。
我区25所小学和40所幼儿园组建了25个研究共同体。每个共同体通过座谈、问卷等方式,了解学校、幼儿园、家长三方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科学分析幼小衔接开展情况。为促进幼小衔接工作整体落实,我们将全区幼儿园以教研责任区为单位,并入中小学5大协作区,实行幼、小、初一体化衔接。
变“口号衔接”为“理念衔接”。家长的教育观念影响幼小衔接的实施,我们通过四种方式解决。一是在相关微信公众号中开设幼小衔接宣传专栏,以扭转家长过度强调知识准备的认识偏差。二是举办幼小衔接家长讲座,帮助家长摒弃提前学习小学教育内容的错误倾向。三是开展亲子活动,引导家长充分认识游戏的作用。四是在大班下学期,教师与家长一对一沟通,给予针对性指导。
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决定幼小衔接的效果,我们在四个方面助力教师发展。一是以园(校)共同体为单位召开教师会,解读相关文件,使教师明确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任务和具体分工。二是以园(校)本培训为平台,引领教师精读专业书籍。三是对幼儿园业务园长、骨干教师开展幼小衔接专题培训。四是每月组织幼小衔接园(校)共同体分享推进中的优秀经验,提升衔接质量。
变“活动衔接”为“课程衔接”。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方式,幼儿园将游戏融入幼儿一日生活,有机渗透文明习惯、情绪管理、自我保护、规则意识、任务意识、时间观念、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内容。比如,在幼儿园餐点环节实行自主取餐,中、大班推行使用筷子就餐等。还围绕“你好,小学”主题,带领幼儿走进小学,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近距离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之处。小学方面要构建适应教育课程,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变“单打独斗”为“教研联动”。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为深入解决相关问题,我们以园(校)研究共同体为单位组建教研组。教研组以问题为驱动,以促进幼儿能力提升为直接目标,以课例或游戏案例为载体,开展学习心理、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等衔接方面的研究。我们坚持每月确定一个教研主題,通过听评一节课、看一份教案(课程/游戏案例)、看一本学生作业(幼儿作品)、参加一次座谈、观摩一次活动(幼儿游戏)、写一篇反思体会等“六个一”工作,共同促进教师对不同学段儿童年龄特点的理解。
我们通过真问题、真体验、真解决的方式为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衔接架起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对于今后的幼小衔接工作,我们将坚持从细节落实,通过科学、适宜的方式,帮助幼儿顺利过渡。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幼儿发展的入学准备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20ZC001)
责任编辑:陈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