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
在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背景下,教育行业也发生了改变,教育部门颁布了相关的条例,而将学生发展作为新的教学目标,并提高对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力度,将其与各个学科进行紧密地联系,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是其中的重要內容。核心素养的出现丰富了学校的课程内涵,并且在不同的课程中都进行了融合。初中化学教材中的知识,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柴米油盐到探索太空都需要化学知识的支撑。因此,在开展化学教学时,除了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依托多种路径,从而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形成。目前,教育行业受到了广泛重视,并且开始推行新课改。在新课改中提出核心素养,并要求教师将其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初中化学是初三年级的新增课程,学生第一次接触,每个人的适应程度不同,教师要综合学生的学习状况,着力建立完善、合理的化学课堂教学体系,以此实现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学生的化学意识、能力等,这就需要教师主动做出改变,对原有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将以往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本文将探讨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化学好课堂体系构建。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通常包括学生课堂学习的态度、技能等,能加快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加快其适应社会发展的进度,具备全面的能力和素养。对于初中化学科目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应该立足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其他学科中。化学教材中的知识,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始终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并制定合适的教学环节,打造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堂教学体系,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化学好课堂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一)初中化学课堂趣味性差
在核心素养视野下开展化学课程,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设备或者是教具,引起学生的关注,打造趣味性的化学课堂。初中生对化学知识的接触比较少,普遍存在畏难的心理情绪,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差。因此教师必须要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才能顺利开展化学课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化学教师并没有注重提升趣味性,课堂教学中依然采取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背诵,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低,这样会导致学生灵活应用的能力降低,更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缺乏化学意识的培养
初中生的化学意识是培养其核心素养的前提,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化学教师,没有全面地认识到化学意识的重要性,导致其课堂并没有将两者进行充分的融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较低。例如,有许多初中的化学教师,在备课环节中缺乏化学意识,导致课堂教学以讲解教材中的知识为主,并没有采取启发式问题教学方法,而是延续以往的封闭式提问,这样不能达到锻炼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为了更好地构建化学好课堂,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
(三)化学应用能力培养不到位
初中化学教师应在核心素养视野下,进行化学课堂讲解,提高其化学应用能力,从而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在学生能灵活应用的基础上,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核心素养。在实际化学课堂中,部分化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没有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判断,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导致学生化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较差,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并且有部分教师对于课堂设计缺乏有效地运用,没有制定互动环节,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比较浅薄,造成教师不能准确地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导致学生的学习和运用的效果无法达到预期。
(四)化学实验课堂学生参与度较低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不能单纯地学习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才能让学生在探索中找到答案。学生在亲身动手的过程中,能直观地观察到化学反应,从而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习的欲望,对构建好课堂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部分初中学校,由于资金或其他问题,化学实验的设备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学生人手一份,使得学生课堂参与度比较低。对于一些课本中的概念理解不到位,容易产生错误的认识,从而阻碍后续的化学学习,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三、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化学好课堂体系构建的策略
(一)提高化学课堂的趣味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感觉到学习的趣味性,才有主动探索学习的欲望。化学在初中科目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新科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陌生,并且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在核心素养视野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从而构建好课堂。初中化学教师受到以往教育观念的影响,在课堂上会照科宣读地教学,学生会感觉课堂氛围压抑,思维无法得到发展。再加上化学教材中,各种方程式的学习和运用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如果死记硬背,长此以往容易出现厌学的负面情绪。因此,教师要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保证化学课堂的新鲜感,同时要确保课堂充满趣味性,才能更好地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
在核心素养视野下,学生拥有正确的化学意识,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需要初中化学教师先具有正确的化学意识,构建好课堂体系,进而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化学的学习如果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会适得其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思想进行改变,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确保其符合初中生现阶段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并做好指导工作,利用提问的方式,注重学生化学意识的形成,进一步发展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讲解《运动的水分子》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以及分子在不同状态下的运动,认识分子的特征。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问题导入的方式,促进学生化学意识的形成。教师可以提问:“水有哪几种状态?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蘸水写在桌子上的字会消失?”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并引导学生说出讨论的结果,然后教师再将答案进行总结,水的状态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水分子比较小,每个分子之间都具有间隔,并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状态。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知识,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内容,加深知识的印象,促进学生形成化学意识,进一步加快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
在化学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重视学生的化學应用能力。初中化学教师要具有长期培养的意识,将核心素养的养成贯穿在整个教学体系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化学核心素养。教师在实际课堂设计过程中,将核心素养和教学目标进行充分的融合,保证课堂中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是围绕目标开展,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例如,在学习《空气的成分》时,教师要确保学生可以掌握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以及氧气含量。在课堂中,教师要告诉学生空气的宏观概念,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探索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通过实验可以得知氧气约占空气的五分之一,然后再学习用微观符号表达化学反应。这样能帮助学生树立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
(四)重视实验探究的开展
化学科目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才能更好地了解相关知识。化学课程中离不开实验,学生的实验能力是化学核心素养形成的基础。实验的设计不仅要遵循探究性原则,还要注重科学性、可行性等。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对知识进行梳理,制定合适的教学环节,融合实验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加深对抽象知识的掌握,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这一单元时,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仅要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还要明白灭火的原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自行探讨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办法。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使用网络查找燃烧的条件以及防火知识,然后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确定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利用实验验证猜想,并得到最终的答案。同时小组的学生要将自己的实验和结果进行展演。学生在探究实验中,思维得到了锻炼,并且提高了动手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合作意识,有利于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
(五)借助微课构建好课堂
初中化学教材中有许多理论知识点,学生通过文字理解难度比较大,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微课主要就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里利用微视频的形式,将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讲解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微课视频能很好地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快速抓住课堂的重点。并且学生在学习微课视频的内容时,能根据自己对内容的掌握,调节视频的进度,实现个体差异化教学,满足教师分层次的课堂教学,为构建好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原子构成》时,学生单纯地从课本上的内容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有一定的难度,利用微课视频为学生展示分子的运动、间隔以及分裂等过程,这样能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概念,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构建好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视野下构建化学好课堂体系,需要教师保证化学课堂充满新鲜感和趣味性,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和能力。同时,重视实验探究的开展,通过实验直观地理解化学内容,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社会中,也要注意融合信息技术,借助微课,实现良好课堂的构建,从而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