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断层解剖学“三段三阶”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2021-10-29 05:29:38焦海山李东印
解剖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三阶解剖学断层

焦海山 李东印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院,苏州 215009)

人体断层解剖学是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传统上,该课程的授课一直以线下课堂授课为主,但由于课程本身的难度较大,加之断层解剖学的学习需要学习者具备较扎实的人体解剖学基础,导致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皆差强人意[1]。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逐渐兴起,以互联网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也在高等教育中迅速发展[2]。但在基础医学形态学课程中,尤其是断层解剖学这样一门边缘性小众化课程中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国内外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还不多,笔者利用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建设人体断层解剖学在线课程,将学习断层解剖结构分为既相互联系又呈逐步上升递进的“学”“识”“用”3个阶段,将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课堂授课相结合,书本理论学习、实验室标本观察和临床运用相结合,线上过程考核与线下理论考核相结合,形成全新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人体断层解剖学课程“三段三阶”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人体断层解剖学的课程教学改革,以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1 对象和方法

1.1 资料

随机选取我校2018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4个班级中的2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一个班级(40人)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37人)作为对照班。2个班级学生均为2018年全国统招高职学生,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对照班采取传统授课模式,按照学校教学进程进行线下理论(50学时)及实验授课(14学时),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考核(总分35分,包括平时考核10分、作业、出勤10分、实验考核15分)及终结性考核(65分,期中、期末闭卷考试分别占30分、35分)。实验组采用“三段三阶”混合式教学模式,理论、实验教学学时、进程、内容及课程评价的各要素占比与对照组一致,具体设计如下。

1.3 人体断层解剖学在线课程的建设

1.3.1 精选教学内容 断层解剖学的核心内容是各人体分部的不同系列(水平断层、矢状断层、冠状断层)的断层,但是每个部分完整的连续断层图像少则几十,多则几百张,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在线课程建设都不可能面面俱到,需要精选和优化。为此,课程团队邀请校内外教学、行业专家及专业课程骨干授课教师共同研讨,同时结合相关文献[1]研究成果,在基本保证课程知识体系相对完整的基础上,以后续专业课程(如影像诊断及各类设备检查技术等课程)学习需要和学生就业后专技职称考试需要为依据,选取有代表性、有标志性意义的典型断层组成在线课程建设的精选教学内容,同时将精选的典型断层及断层上的主要结构清单化,印发给学生。

1.3.2 建设在线课程 按照在线开放课程的制作要求,将上述精选出的典型断层制作成10~20 min的教学视频。为帮助学生更好学习和理解断层内容,在每个部分断层解剖之前都设置了该部分内容的概述,概述部分涉及面广,既是对人体解剖所学相关知识的复习提炼,又是对相应部分断层所要调用到的解剖知识的重点介绍。对部分理解较为困难的器官结构位置毗邻、方位走行、空间构象,课程团队查找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相关内容,精心设计、挑选精美图片、视频及影像资料用于课程教学,录制制作成相应短小的专题线上教学视频,围绕难点做专题介绍,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

利用课程平台,根据每个短视频的教学内容,结合断层解剖的形态学特点,在每段视频中植入“看图识结构”题目,作为实时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利用平台的“作业”、“章节测验”等功能,在每2课时左右的学习任务后设置1次测验,测验为学生自主完成,作为对学习内容的自我检测评估。作业则以主观题为主,由学生完成章节学习后线下完成。另外,为将断层解剖学内容与临床影像工作实践相联系,通过平台的“讨论板块”设置“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断层解剖学知识尝试解决临床上影像技术、影像诊断遇到的问题;学生也可在平台讨论区发帖,将课程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由老师或其他学生解答,如此双向良性互动,一方面拉近师生距离,同时也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时,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图1)。

图1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1.4 “三段三阶”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1.4.1 第一阶段:线上、线下学断层 在线课程建成后,按授课计划定期发放线上学习任务,线上学习任务包括:①教学视频,教师录制的每个人体解剖部分的概述视频、典型断层的教学视频和难点专题视频,视频中植入的“看图识结构”题目设置为答错强行回看3~5 min;②教学课件;③章节测验。以上学习任务,皆作为在线课程学习的必需完成“任务点”,各部分任务完成情况按预设的权重计入在线学习成绩。

按照授课计划,学生完成4课时线上学习任务后,安排2课时线下课堂教学。线下课堂教学不对线上内容进行简单重复,授课重点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①利用平台教师端查看学生线上学习结束后的章节测验完成情况,及利用课程平台的随堂练习功能收集学生线上学习中的薄弱环节;②讨论区及学生通过其他途径反馈的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③在线课程中尚未涵盖的内容或教师依据教学经验需要在课堂上主动讲授的重难点内容。线上线下学习皆完成后,线上发布该部分内容的“作业”,由学生线下完成,以便及时巩固学习效果。

1.4.2 第二阶段:虚实结合识断层 第二阶段学习安排在实验课上,由3个环节组成。首先,安排学生以精选的典型断层清单为依据,在成套完整连续断层标本或挂图上,寻找并识别典型层面及其主要结构。其次,在学生完成典型层面结构的识别后,安排随堂检测环节,利用实物标本或图像评估学生典型层面掌握情况。再次,由教师利用成套的连续断层解剖标本或图像,向学生现场讲解演示断层解剖的“连续追踪”观察方法,以学生已经掌握的典型层面的标志性形态、标志性结构为抓手,调用系统解剖学中所学的器官整体的形态、位置、走行方位、毗邻关系来判断、识别附近甚至未知层面上的结构,帮助学生逐步领会由此及彼,由已知到未知,适当延伸和提高。

1.4.3 第三阶段:联系实际用断层 第三阶段的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了典型断层结构并能灵活运用“连续追踪”观察方法的基础上,由教师引导学生在成套完整连续CT或MR图像上辨认典型断层对应的CT或MR图像上的结构(部分结构典型的影像图像也用在章节测验和实验考核中),同样,在掌握典型断层的影像图像后,借助“连续追踪”,识别典型层面或其他未知层面上的影像结构,从而完成从学习断层解剖到断层扫描影像图像的过渡,逐步学会阅读临床影像图像。

1.4.4 构建并实施线上、线下考核相结合的新综合考核体系 利用课程平台成绩管理功能,将课程评价中的平时考核、作业、出勤细化落实到在线学习时间、课程视频中题目答题情况、课程章节测验、课堂互动参与情况、阶段线上考试等线上学习过程,与线下的期中、期末考试、实验考核共同组成课程评价的各个要素,从而构建起线上、线下考核相结合的新综合考核体系,以便让学生平时学习过程都在综合考核中有体现,而学生的课程综合成绩恰是其日积月累过程学习的结果。逐步实现从终结式考核向过程考核的转变。

1.5 效果评价

统计2组学生的课程成绩并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满意度调查及效果评价问卷。课程成绩数据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数据用百分数表示。

2 结果

经统计,实验组学生课程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表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2组学生课程成绩比较

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①与单纯线上或线下授课相比,高达80.52%的学生更喜欢混合式授课模式;②认为课程平台上的教学视频和测验等线上任务点对养成平时的自主学习习惯很有帮助和有一定帮助的比例高达98.7%;③认同过程考核对课程学习有帮助的占绝大多数,尤其对注重平时学习,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等方面,认同度较高。

3 讨论

教学改革的落脚点在课堂和课程教学[3]。构建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有效实施关系到高职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人体断层解剖学这样一门教和学难度都比较大的专业基础课来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在线课程,适应移动、在线、碎片化学习形式,开展教学模式改革,有利于提高基础医学形态学课程的教学效果[3-5]。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笔者设计了“三段三阶”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利用课程平台构建线上、线下考核相结合的新综合考核体系,经小范围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1 “三段三阶”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主要优势

传统线下授课模式,往往存在学生课堂被动接受,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欲望不高的弊病。笔者建设线上课程时,充分利用在线平台的视频内插入测验功能,学习者答对方可继续学习,迫使学生只有认真观看在线内容才能顺利完成相应任务点,利用上述技术手段逐渐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另一方面,线下课堂难留痕迹,讲过即成过去,再精彩的课堂都无法还原。而线上课堂通常是教师精心准备,专业公司高质量制作,对学习者来说,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重复观看研读,相对线下授课的不可恢复有明显优势。

在线课程的建设,一定程度上把教师和学生从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个性化学习,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教学、提升教学水平。这一点在第一阶段线上、线下学断层中体现的较为充分。把原本6节线下课堂教学变成4节线上学习,后面紧跟2节线下授课,线下授课发挥着督促检查、提炼总结、融会贯通的作用。实施中也发现,实验组由于有充分的在线内容的学习,线下课堂上气氛活跃了、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多了,主动问问题的也多了,相对于对照组的传统授课课堂,学习气氛明显转变。

另一方面,虽然课程评价中也采用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但线下的过程性考核往往要到课程结束才能与学生见面,时效性不强,对学生的督促作用不大。而线上课程学生所完成的每个任务点、每次测验、参与的每次讨论,甚至每次考勤都能按预设的权重量化成分数,及时、真实的反映在学生的账号里,督促、警醒效果较好。

3.2 改进方向与措施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基础医学形态学课程,尤其是断层解剖学这样一门边缘性小众化课程中应用,国内外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还不多,笔者所提出的“三段三阶”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实施中还有较多值得反思和改进之处。

第一、从调查情况看,学生对建设的在线课程及实施的混合式授课模式认同度较高,反映了学生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期待,但是,也必须看到线上教学内容的质量、吸引力、互动交流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后期课程建设过程中需通过加强课程学习前引导,强化教学环节设计、进一步增加主题辅导、增加互动交流等方式优化线上、线下课程教学。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课程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切实的参与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来,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目前在线课程的内容仍以理论部分为主,高质量的断层解剖实验课程资源还比较缺乏,需要专业制作团队与专业课教师通力合作,加强建设。

第三、“三段三阶”中的“识”“用”2个阶段主要在线下课堂完成,督促检查的手段仍比较单一,课堂时间所限也很难做到所有学生全覆盖,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开发诸如游戏式学习软件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检查评估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建设了人体断层解剖在线开放课程,提出“三段三阶”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初步实施,但当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更多学校、更多领域、更多学科技术的加入融合,不断转变理念、创新方式,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进程,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三阶解剖学断层
三阶非线性微分方程周期解的非退化和存在唯一性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三类可降阶的三阶非线性微分方程
三阶微分方程理论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
不同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
断层破碎带压裂注浆加固技术
河南科技(2014年18期)2014-02-27 14:14:52
关于锚注技术在煤巷掘进过断层的应用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7期)2014-02-27 14:11:06
一类三阶非线性中立型泛函微分方程的振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