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红 李 丽 肖 洁
江西省萍乡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江西萍乡 337000
高危妊娠对胎儿和孕妇都有很大的危险,高危妊娠孕妇发生难产甚至危及性命的概率较高。一般情况下,高危妊娠的发生,和年龄、先天性基础疾病、身体因素、妊娠期并发症等有关。年龄<16 岁或>35 岁属于高危妊娠,身高<145 cm,体重偏高或者偏低,或有先天性的心脏病等,妊娠期间出现感染或者并发心脏病,高血压等都是高危因素。随着“二孩”政策的深入,高危妊娠产妇的比例逐年上升,据相关数据显示,其发生率达20%[1]。高危妊娠产妇的大幅增加,对围产期的管理提出新的挑战[2]。风险预警评估近年应用于临床中,是评估高危妊娠产妇风险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旨在探讨风险预警评估管理在“二孩”政策下高危妊娠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10月萍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6 例二胎高危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38 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中,年龄23~40 岁,平均(34.96±5.7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0 例,高中及以上18 例。观察组中,年龄23~39 岁,平均(28.67±5.66)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8 例,高中及以上20 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①孕妇在孕12 周内在萍乡市妇幼保健院建卡者;②孕妇在初次孕检的时候,年龄、身高、孕前体重等相关信息均填写完整;③孕妇的整个孕期规范检查次数不少于8 次;④孕妇的孕检、分娩等相关信息均记录完整。排除标准:①孕检不规范者;②年龄<20 岁者。
对照组采取传统高危评分法,对所有孕妇在产检过程中按照《高危孕产妇评分标准》[3]进行高危因素筛查。然后对孕妇进行对症治疗和常规管理。
观察组采取风险预警评估管理干预。①初步筛查。常见的妊娠危险因素包括高龄、低龄、有过一次或一次以上的剖宫产病史、有基础性疾病的孕妇。结合这些情况,为孕妇制定风险预警初筛表,表格的内容要详细、具体,包括孕妇的年龄、体重、手术史,还有孕妇的遗传疾病等。护士要指导孕妇如实填写,准确填写。完成表格的填写以后,对于高危隐患的孕妇,还需要做好进一步的复查。②评估分级。对于这些孕妇,通过风险预警评估管理法,对患者进行诊断,分为5 级预警程度,分别用不同的颜色表示,绿色(表示孕妇正常)、红色(表示孕妇为重度高危孕妇)、橙色(表示孕妇为中度高危孕妇)、黄色(表示孕妇为轻度高危孕妇)、紫色(表示孕妇为极轻度高危产孕妇)。③妊娠管理分类。对孕妇进行风险评估后,实施分类管理。对于红色预警的孕妇,要做好全程监护,发生严重并发症则需要转至产科进行产前监护,监护工作要一直持续到孕妇分娩。对于橙色预警的孕妇,则在监护方面,需要做好重点监护,专项登记,还需要严格落实产前监护和诊断,当产妇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时候,需要转至产科进行产前监护,监护工作要一直持续到孕妇分娩。对于黄色预警的孕妇,需要做好定期产检、监护工作,指导孕妇要按时复诊。对于紫色预警的孕妇,需要转至专科定点医院进行专业治疗,同时,还需要结合孕妇的情况做好相关检查,以保障安全。④针对性管理。在这个方面,则要做好所有孕妇的病情档案的建立,还需要及时记录病情变化,加强管理,密切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日常还需要做好饮食指导,生活习惯指导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两组孕妇均由入院建档开始干预至分娩出院结束。
观察产妇的具体风险分类、成功分娩情况、母婴结局、妊娠合并症、新生儿Apgar 评分。
①风险分类。在患者入院的时候,根据患者的情况,采用自拟量表,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类、一般风险类、较高风险类三类,低风险类:孕妇基本情况良好,经检查后发现孕妇无妊娠合并症和妊娠并发症;一般风险类:孕妇基本情况有一定的风险,或者孕妇合并孕期并发症,病情相对稳定。较高风险类:孕妇年龄≥40 岁,或者体重指数≥28 kg/m2,或者孕妇合并有严重妊娠合并症等危及母婴安全的情况。高危妊娠总发生率=(一般风险类+较高风险类) 例数/总例数×100%。量表信度系数为0.84,信度系数较好。②成功分娩情况:患者成功分娩的情况,指顺利分娩,胎儿及产妇均平安。③不良母婴结局:包括剖宫产、早产、低体重儿、巨大儿、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④妊娠合并症:包括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妊娠期高血压、胎盘因素、甲状腺疾病、子宫肌瘤等疾病的发生情况。⑤新生儿Apgar 评分: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1、5 min 时的新生儿Apgar 评分。根据新生儿肌张力、呼吸、心率、皮肤颜色、插鼻、弹足底反应等对新生儿的呼吸情况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示新生儿的状况越好[4]。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高危妊娠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产妇风险分类的比较[n(%)]
观察组成功分娩率97.37%(37/38),对照组成功分娩率为92.10%(35/38)。两组成功分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不良母婴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产妇不良母婴结局的比较[n(%)]
观察组妊娠各合并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产妇妊娠合并症的比较[n(%)]
两组新生儿Apgar 评分在出生后1 min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生后5 min 新生儿Apgar 评分高于出生后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 评分在出生后5 min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出生后1 min 新生儿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新生儿Apgar 评分的比较(分,±s)
表4 两组患者新生儿Apgar 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出生后1 min 出生后5 mint 值P 值观察组(n=38)对照组(n=38)t 值P 值7.22±0.64 7.24±0.59 0.193>0.05 9.66±0.87 8.17±0.95 10.557<0.05 12.346 5.287<0.05<0.05
妊娠期合并症会对母婴健康造成威胁,严重者还会发生新生儿死亡、产妇死亡等恶性后果[5]。因此,对于高危产妇进行筛查,并根据筛查结果,做出针对性的干预,是十分必要的。传统的评分办法比较混乱,而且针对性不强,多数高危妊娠的孕妇,其本身不单单是一种高危因素,而且不同的阶段还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判断方法对于孕妇的分类不够精准,使得干预效果受到影响[6-8]。
风险预警评估是一种新的评估模式,从专题角度对孕妇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结合孕妇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从而开展良好的孕期保健管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9-11]。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高危妊娠的总发生率较低,母婴结局较好,新生儿质量较高(P<0.05)。对孕妇实施风险预警评估管理,根据孕妇的情况,制订初筛表,及时进行干预,减少了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而且,根据孕妇的情况,为孕妇建立个人病情档案,加强管理,制订科学的管理流程,对医护人员要培训后上岗,提高医护人员的相关知识水平,以及操作技能,可以改善孕妇的满意效果[12-14]。及时和孕妇沟通,了解孕妇存在的疑惑,积极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干预方案。
在对孕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做好胎儿的生长监测,使得孕妇得到最佳的孕期护理,合理规避危险因子,发现异常,快速抢救、处理[15-16]。通过不同的颜色,区分孕妇的高危妊娠程度,结合孕妇的个体化状况,按照病情,对症干预[17]。分级管理模式,能够指定责任护士监督孕妇的日常,落实保健干预措施,及时了解孕妇的个体情况,做好最快速地危急时候的处理。李志敏[18]探讨了风险预警评估管理模式在高危妊娠产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发现,患者的生产成功率、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评分量表评分、满意度等均得到了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二孩”政策下风险预警评估管理应用于高危妊娠产妇的效果较好,患者高危妊娠总发生率较低,成功分娩率较高,母婴结局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