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摘要:校本教研、校本培育是推进初中老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渠道。但是,事实上,校本研究和培育工作却存在两面性。为将两者有机融合到一起,初中教学工作应始终秉持以校本教研为核心,以校本培训为主要支持力,以推动学生、老师和学校的共同前进为目标。目前,经过不断的实践摸索,很多初中已初步构成了以“专题性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校本研训一体化运作模式。主要流程包括主题设置、同伴协作、专业指导、教师反思等。
关键词:专题性课例研究;校本研训一体化模式;分析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假如想让老师的工作充满乐趣,就需先让日常课程不再是单调的任务,学校应带领每一位老师走上快乐的科研之路。”随着初中教育创新改革的不断深化,提高老师专业化的问题逐渐得到了大众的重视。老师的学习和科研比以前任何一个阶段,都更加受到重视,已变成促进初中教育全面前进和质量不断提高的关键推动力。但在事实上,初中校本培训虽然是推进老师不断提高专业化的主要方式,但大多较为片面,缺少针对性,最终导致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的解离。为将两者有机融合到一起,很多初中都开展了“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一体化模式研究”。经过不断实践与摸索,目前已初步构成了以“专题课程案例研究”为载体的校本研训一体化模式。
1、概念定义
首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专题”多解释为“专门探究或分析的话题”。因为问题所涵盖的领域比较大,一个专题通常包含了很多实质性的问题。它不同于“主题”的意识形态性质和“话题”的普遍性。其次,“课例”字面意思就是以实践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为例。通常教学实例包括了教学规划、教学记录和教学反思等。它是实践教学案例分析探究的产物。最后“专题性课例研究”主要是指在较为明确的基础方向和分析的前提下,从指定的一个层面审视和考察实践教学,并找出其主要问题,制定相应的处理办法,细化教学前进规律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它主要突出了三个主体,分别是:第一,专题;第二,课例;第三,研究。
2、“专题性课例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程示例是指实践教学中的示例。基于案例的研究在西方国家中已经流行多年。主要做法是让专家和老师选取经典课例,开展课前规划,课中实践,课后思考,并给出相应的优化举措,以提升老师实践教学时的专业水平,推进老师不停朝向专业化前进。目前,很多初中均组建了以省特级老师、教研人员和青年骨干为主导的语文、数学等综合研究队伍。本文主要从初中道德与法制的层面出发,分析了以“专题课程案例研究”为载体的研训一体化活动的主要内容。
2.1明确研究课题
在课例剖析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找到案例中的问题,明确分析课题的方向,让研究有目标性”。研究课题必须是初中阶段教育工作中的重点问题,是当前阶段老师较为关心或较难解决的问题。经过对问题的研究与剖析,搭建教师反思、同伴协作、专业指导的高效交流平台。为了能够精准掌握老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可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参与到公开课中。并由这些人员记录课堂上出现的问题。经过商讨和甄选,明确本次课堂案例研究的课题,以此决定研究的主要方向。应用研究是要面向一个班级的研究和一个具体问题的讨论,所以研究方向较为清楚、目标性较强。
2.2进行同伴协作
课例研究的主体是老师,同伴协作能够让其相互学习,寻找共识。在这个过程中,课例研究管理者要善于寻找拥有一定研究价值的课例,并组织老师一同观课和讨论。
2.3专业指导
专业指导是课堂分析和研究中的重点与支撑。它能够达到理论和实践相互交流的目的。能够引导老师环绕观察课题从理论的角度看待问题,是分析并研究构成新理论的主要推动力。能够促进老师不断优化教学,让其变得更加规范、科学。这意味着相关专家学者将从始至终的参与到本课程的研究工作中,并提供重要的培育和指导。
比如:在第一次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可让骨干教师对全体老师开展一次“课堂观察能力”的培训,让老师能够真正明白原来的“听”和“观察”是需要拥有一定技巧的。听课不仅是一味的追求流程,还要从多个的角度上观察、记录相关的内容。第一次教学后,会发现观察者提交的问题会根据观察视角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面对诸多有待处理的问题,哪一个才能成为重点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呢?专家学者和老师就需要,再次开展较为深层次的剖析和讨论。等主题彻底明确之后,可再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和老师就规划好的专题开展相应的讲座,以此为初中阶段的老师存储更多理论知识,供其能够自主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与剖析。此外,在进行第二轮讨论的过程中,也需再次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参与并指导工作。首先可以对老师的课开展微妙的点评,然后再让其与老师们一同剖析目前课堂教学实践规划工作中的一些误区,以此提高初中阶段老师的专业能力。
2.4撰写教学反思
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是目前初中阶段教育的新趋势。它需要老师在不断的自我中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实践过程中的各项问题,不停开展自我调节、自我构架和放松。在上课前应反思“教学规划是否能够满足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及学科特征”。课后,要反思所使用的教育内容和办法,记录实践教学中的各项问题和教育反思,重视教育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和细节。
3、有效性与反思
进过有关分析与研究,能够清楚地发现,“专题性课程案例研究”可以卓效优化初中阶段的教研和校本培训两面性的情况,不但目标性变强,而且实效性也得到了增强。让基础性研究和培训得到显著加强的同时,还提高了教师专业化水平。很多初中在运用这种模式以后,老师们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就,比如:让众多老师变成了自己学科中的领头人物、骨干教师和教学新秀等。当然,为了有序、卓效地进行“专题性课程案例研究”的校本研训,还应特别注意这么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专题”的构成必须要立足于全面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专题必须要有一定突出性、核心性和价值性。其次,专题研究工作应以课例学习为前提,从调研开始,在课例的领域开展研究和实践。除此之外,校本研训一体化模式的构建应按照“循序渐进”的行为准则开展。在不间断进行的校本研训中,逐步提出“专题性的课例研究”问题,然后再通过反复的研究、分析、实践,不断积攒经验。最后“专题性的课例研究”的校本研训一体化模式并非单一、死板的研究过程。它需要老师在课例分析的前提下,找到本学科教育中的各类问题,并尝试经过反思的方式彻底解决这类问题,让老师在进行实践研究和反思的时候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结语:
综上所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初中阶段的老师必须不断探索以"专题性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校本研训一体化模式,增强学校与学校、学生与老师间的联系,推进初中老师专业化水准的均衡发展,以此让初中阶段的教育品质得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林丽卿.解释性——名师课例研究的新视角[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06):21-22.
[2]许杰,刘焕军.关于如何构建农村小学校本研训一体化模式的一点探索[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6.
[3]张明红.以“专题性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校本研訓一体化模式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7):188.
[4]华俊昌.谈“教、研、训”一体化主导下的多种校本教研模式[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7):11-12+22.
[5]闫慧武.“研训一体化”——校本培训新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新课程,2007(05):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