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振兴乡村需结合各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产业基础和资源情况,发展特色产业,研发特色产品,避免同质化、低质化竞争,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广西作为多民族融合的自治区,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民族文化资源,应该结合本地民族特色,深挖历史、文化内涵,并进行相关主题文旅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本地民族;文化内涵建设;南宁市;顶蛳山文化
引言
特色独、民族多、历史久这些都是广西的特点,同样也是是推动广西文旅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优势,所以进一步强化民族地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经济发展,更是增强少数民族群众文化自信并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形式与重要抓手。但在实际融合中却往往存在着缺乏资源产品化意识不高、宣传意识与能力不足、资源深度挖掘不够以及顶层设计和规划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广西文旅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一、南宁市顶蛳山文化情况简介
南宁市邕宁区顶蛳山贝丘遗址从1997年4月的初次发掘开始,至今共经历了三次发掘。目前已发现墓葬331座,古人遗骸400多个。其中还发现了距今约5000年至10000年以前的古老居所——这些成排的、有规律的柱洞是广西乃至中国南方唯一可以作为通过考古发现来确认史前人类居所构造形式的唯一依据。墓葬中的肢解葬也是国内外独此一份。
中国社科院考古专家傅宪国认为,顶蛳山贝丘遗址的内涵、意义和科学价值完全可以和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博物馆相媲美。后来顶蛳山遗址被统一命名为“顶蛳山文化”,成为中国原始文化序列中广西第一个以当地地名来命名的史前文化。
综上所述,对顶蛳山文化进行项目化建设是具有充分历史背景依据并有助于加强民族团结融合,推动文化建设内涵化、乡村振兴特色化的。
二、南宁市顶蛳山文化资源当前开发的存在问题
一是对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旅产品的意识不够高。当地村民由于对该历史与文化过于熟悉,所以更多的是具有习惯性与自然性,而不是资源性与产品性,政府对于顶蛳山这一宝贵历史文化资源的主要举措也还停留在保护性开发阶段,产业化推行的意识与力度都还不够大。二是宣传不足,产品力较弱。离开邕宁区之后,即便是同为南宁市的市民,知道顶蛳山这一景点的人也不多,很多外地游客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到达该景点,线上的宣传信息量和浏览量也少,以大明山为例,截止2021年9月,百度词条“大明山”的浏览量已经有48万余次,而“顶蛳山遗址”的浏览量仅有2万余次。三是缺少对该历史资源的深度挖掘,产品开发方式较单一。在该景点附近,除了顶蛳山博物馆与公园之外,基本没有其他的相关产品,尤其是缺少带有相关文化属性的产品,而博物馆与公园仅能够满足游客旅游的一般文化属性与体验属性需求,难以对游客产生深度吸引。四是缺少统筹规划,当地村民受限于认知水平与经济实力问题,既缺少将当前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旅产品的能力,更缺少产业延长、升级与融合的全产业规划意识,难以将历史文化资源价值最大化与产业长久化。
三、对南宁市顶蛳山文化进行项目化建设的建议
一是加强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旅产品的意识,加大产业化推行力度。首先应该是政府层面应该先确立好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旅产品的意识,并通过相关的产业化推广项目,再对当地村民进行项目宣传与讲解,帮助当地村民也树立好相应的历史意识、文化意识、产品意识与经济意识。
二是利用好当前独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做好宣传工作。首先应做好对区内人民的文化常识宣传,这样既可以促进区内人民对自有文化的了解,并树立好顶蛳山文化遗址在大家心目中的文化价值地位。政府可以利用多种媒体平台与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如拍摄相关的宣传片、记录片,或举办相关的线上线下专题活动等,并积极联络相关的广播电台、自媒体甚至是学校等进行合作宣传。在完成基本的自我文化认知与自信的基础上,再以“广西独有”的历史文化特色点,对外进行宣传,进一步打开宣传面与市场面。
三是进行文化内涵再挖掘,将文化价值具象化、实际化。2020年中国旅游研究院的调查显示:“文化活动和旅游消费越来越相关,有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表示文化体验是其外出旅游的主要或部分目的。”所以应当积极进行文化内涵挖掘与文化产品创造,比如将当地传说故事戏剧化、影视化、创作化、创新化与IP化,像先民与巨龙的故事、广邕剧《顶蛳山人》等。或将当地的风俗活动化、美食产品化等。让文化的价值能够具象化、接触化与体验化,以促进文化价值的提升与文化消费的升级。
四是注重顶层设计,提升项目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并实现乡村振兴。政府应充分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高起点做好项目的系统性设计,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以具有本地特色的顶蛳山文化为核心,进行合理的布局、引导、宣传、协调、规范和管控。以确保项目前期实际化、中期规范化、后期持续化。同时做好产业融合,并将文化价值引回村庄,借助文化价值的引流作用,将游客牵引回到村庄,引导村民做好文旅体验服务,积极培育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民宿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优势互补,有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经济链。帮助具体乡村地区的人民收入得到提高、经济得到发展。
四、总结
近年来,广西的文旅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和制约瓶颈,需要更进一步注重本地民族文化内涵建设,加强资源产品化意识、提高宣传力度、深度挖掘资源内涵并完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工作,才能促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任民辉.新时代广西文旅创新的困境与突破[J].西部旅游,2021(02):1-4.
[2]卢子铭.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1(01):158-160.
[3]王晓川.文旅融合背景下南宁市旅游产业发展路径探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0,41(05):98-103.
[4]范建华,李林江.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的几点思考——以广西花山岩画为例[J].理论月刊,2020(10):80-88.
作者简介:覃杨(1984—),男,漢族,广西南宁人,武汉大学硕士,南宁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经济与管理、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