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视角的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21-10-28 15:59侯佳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2期
关键词:双创教育高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侯佳

摘要: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求量明显提升,而高等院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理应肩负起为社会发展培养具备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一重任。高校工作室育人模式与双创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是双创育人活动开展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本文深度分析在高校工作室开展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策略,供广大教育界同仁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育;双创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策略分析

引言:众所周知,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都是社会应用型人才必备素质,在应用型人才供不应求的背景下,高等院校双创教育也因此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与高度关注。在双创教育理念引领下开展工作室教学,可以显著提升高等院校素质教育成效,使双创教育变得更加多元化、更加立体化,构建学生发展所需的职业性环境,促进高校学生双创能力提升与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此,高等院校应当秉承双创育人理念,创新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目标,不断提升教学效果,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发展,早日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工作室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一)通用型工作室

通常而言,工作室应当由具备专业素质的教师作为核心主导,而工作室当中的学生则作为工作室模式的受益者与核心主体。工作室主要接收来自社会、学校以及合作企业的相关项目,由指导教师对学生展开系统培训。这些项目可以作为核心教育内容与主要工作任务,通过此类实践活动来助力学生掌握实践能力与各项技能,从而更好地应对社会需求,逐渐成长为社会型人才。长此以往,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能力,提升自身与所学专业岗位的契合程度,胜任专业岗位工作,在为自身谋取良好发展前景的同时,也为企业发展、国家整体发展提供基础助力[1]。对于通用型工作室而言,其覆盖范围较小、学生数量相对较少,且素质较高学生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教育人员可以运用各种灵活多变的方式来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指导,因此,通用型工作室受到广大学生群体与教师群体的青睐[2]。

(二)双创型工作室

双创新工作室与通用型工作室有着些许区别,其中主要区别在于双创工作室主要以学生所学专业为指导方向,学生拥有共同的成长任务,同一项目参与学生数量没有过多限制,这种双创新工作室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同一专业学生在同一任务当中展开合作学习与讨论学习。除此之外,双创工作室的实践任务与实践项目与通用型工作室有所区别,更加局限于学生所学专业,因此项目内容应当由专业决定,不宜由工作室自行选择,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安排。在项目开展期间,相关指导教师处于辅助教育地位,只需对学生展开简单的指导,教会学生设备操作方法,其余由学生自主完成,因此相较于通用型工作室,双创型工作室为学生预留充分的自主发展空间,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双创能力的激发。随着双创工作室的日渐开展,工作室也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平台以及双创教育平台,并且出台相应的保障制度,双创工作室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对未来工作环境充满憧憬,并且逐渐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3]。

二、双创人才培养视野下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现存问题

(一)欠缺完善的双创人才培养体系

双创教育是一项具备专业化特征、系统化特征的优质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在实践环节需要结合专业课程体系以及双创教育体系来展开锤炼,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积累以及双创教育人才支持,才可以有效发挥双创教育成效。就目前而言,多数院校开展双创教育活动并不理想,与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无法做到充分融合,形式化现象严重,影响了双创育人效果。

(二)与传统教育存在严重冲突

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高校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体现,主体优势也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教学效率很难有效保障,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培养。工作室开展双创教育活动,要求高等院校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工作室指导教师平等看待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以工作室为实训基地,开展双创课堂创设工作,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双创能力展开培养。而双创教育活动与传统教育理念上存在巨大冲突,传统教育模式注重理论输出,对实践活动缺乏重视;实践活动与理论教学都是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徑,二者缺一不可,因传统教育观念的限制,工作室开展双创教育活动始终达不到预期效果[4]。

(三)欠缺优质的双创教育资源

国内双创教育工作开展时间较短,双创教育资源极为有限,很多优质的双创教育建设要求无法得到有效落实与精准实施。国内高等院校与政府部门、相关企业以及研究机构的体制壁垒成为限制工作室双创教育的重要阻碍,高等院校双创育人工作所需的各项资源,分散在各个学科与各个学院当中,无法实现资源共建与资源共享,而社会资源也难以转化为高校育人资源,导致双创教育活动的开展并不理想。

三、工作室开展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策略

结合目前形势而言,多数学生对双创教育还欠缺完整的认知与理解,甚至部分高校学生对双创教育存在一定的抗拒心理,认为双创教育活动会伴随一定的风险。这样不仅阻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空间,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发展。不仅如此,多数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略显欠缺,在毕业后无法将在校所学知识合理应用到实践环节,高校育人优势无法得到有效凸显,学生无法在工作岗位当中展现优势,因此在工作室当中开展双创育人活动,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合理应用到实践当中,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培养都有非比寻常的重要意义,不仅关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同样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双创教育活动可以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重要助力,而工作室开展双创教育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工作室实践育人优势,为高校学生双创能力发展提供助力。

(一)明确工作室育人目标,提升双创教育效果

在双创育人背景下,开展工作室模式创新,通常以工作室为教育平台,积极开展双创教育的各项活动,以国家发展所需、产业发展所需高素质人才培养为目标,对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展开培养。而高等院校当中汇集多个专业的学生,不同专业的学生由于所学专业特点不同,发展需求也会存在明显差异,高等院校在开展工作室教育目标选择时,应当做到精细化判定、差异化分析,以此提升针对性育人效果。例如针对互联网专业的学生,高等院校应当探索互联网专业学生的教育情况以及未来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合作能力、双创能力,使学生在完成工作室学业任务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来完成项目开发工作,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教师丰富的经验与知识,逐渐成为具备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在自主拓展环节完成项目开发,这些项目内容包括各种企业提供的实践活动以及国家竞赛类活动,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项目完成环节,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实现双赢效果。

(二)创新教育基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工作室育人环节,指导教师应当结合“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育人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开展工作室建设工作,将专业教学与实践课程有机融合。在工作室教学环节,将学生所学专业以及双创育人设计有机融合,借助工作室良好的育人氛围来促进学生发展,必要时可以结合项目特点开展团队合作,鼓励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项目活动当中。指导教师应当将学生所学专业的市场信息及时反馈给高校学生,拓宽学生视野,这样可以使学生提前对自身所学专业的对应行业有所了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以及发展需求来进行课程内容设计,为学生提供各种设计类活动以及科研活动,对学生展开科学训练。在教学环节上,指导教师可以提升师生沟通频率,对学生展开分层教育,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以及团队意识。为保障学生的双创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培养,教师应当对整个创作过程开展科学监管,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指导并且配合精准评价,结合学生的创作情况,予以客观性评价、公平性评价,并且设置相应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创新热情。

(三)凸显企业育人优势,打造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在工作室开展双创教育环节,高等院校应当合理利用社会资源以及企业育人资源,为合作企业培养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聘用企业内部的优秀管理人员担任工作室管理教师;聘用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担任技术教师,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来组织学生到企业当中参观,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对企业的生产工艺以及生产流程有所理解,并且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形成良好的实践技能,可以显著提升后續的工作室教学效率。合作企业也应当为高校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机会,将前沿性技术以及需求性技术引入到工作室当中,并且通过竞赛的方式来激发高校学生实践欲望与参与兴趣。除此之外,合作企业与高等院校应当做好教学辅助工作,将校企合作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力提升企业生产产能,培养高校学生成为企业的储备人员。

(四)创新项目管理方法,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

项目管理工作主要以学生为主,以导师指导工作为辅,在高等院校工作室平台建设环节,应当不断提升企业教师与高校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以企业项目为教育主题,对高校学生展开专业性指导,不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进行培养,端正学生的实践学习态度,对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展开深度考察,结合考察结果来进行工作室育人模式调整。为保证工作室双创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指导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管理观念、创新管理办法,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优势,这样才可以有效保障双创育人工作顺利开展。除此之外,高等院校还应当积极与政府部门展开沟通,争取得到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与政策支持,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度开展,以经济发展为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工作室的引导工作与督促工作,确保工作室双创育人工作顺利开展,为双创育人工作提供组织保障。鼓励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展开深度思考,并且通过工作室学习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为自身赢得广阔发展前景的同时,也为自身所学专业发展、对口行业发展提供助力。

(五)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在高等院校开展双创型人才培养环节,应当注重对工作室教学环节的优化,不断提升教育人员的教学水平与职业素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工作室教学环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教学原则,有意识地对学生学习兴趣展开培养,凸显学生在双创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课堂设计来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预留充足的自主拓展空间,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研究性。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引导式教学模式、问题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来对学生开展正确的引导与培养,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与创造热情。为此,学校不仅需要在工作室当中对学生双创能力开展培养,同样也应当鼓励学生进入到合作企业当中展开实践学习,在实习期间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并且与工作室指导教师展开高效沟通,将实践当中的心得体会与指导教师分享。由指导教师将实践当中形成的心得体会转化为知识,对学生展开精准讲解,使学生可以同时拥有良好的实践能力与理论基础,在自身所处岗位当中展开创新,这不仅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同样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培养。

(六)加强双创教育设计,提升工作室育人效果

为保证双创育人活动顺利开展,指导教师应当在学习开展之前向学生颁布项目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教育模式来对学生展开引导整个项目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从旁协助学生来完成项目任务。主要负责督促学生完成项目活动,掌握整体项目进程,并且制定任务指标,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展开精准验收,做好后续的记录工作,为类似项目教学活动积累经验,避免出现重复性教育作业。与此同时,指导教师应当每周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结合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来对后续的教育工作展开合理设计与科学安排,制定出下次会议的任务明细。并且对当前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若是出现目标延后或者目标延期等行为,教师应当及时给出补救措施。除此之外,工作室应当定期开展例会,由各组小组组长作为例会主持,对组内成员的工作进度完成情况展开精准讲解,简单介绍任务完成的心得与体会,由组长人员进行任务总结,分配接下来的任务安排。良好的例会制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作室的育人成效。

结语:

总而言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与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高度契合,二者之间具有诸多互通之处。高等院校可以通过明确工作室育人目标,提升双创教育效果、创新教育基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凸显企业育人优势,打造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创新项目管理方法,接受政府部门支持、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方式来开展双创人才培养工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核心素养发展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清蓉,陈忻,徐颂,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实践与反思——以《餐饮管理实务与运营》课程改革为例[J].高教学刊,2021,7(12):42-45.

[2]何晓伟,孙艳辉,柴新义,等.食品类专业"工学融通、双创互促"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滁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1,7(1):216-218.

[3]黄晓颖,张立志,吕宏岩."专创融合模块教学行动为先"的双创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与实践——以东北大学创业先锋班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13(6):121-124.

[4]王慧,李富宽,张桂玲,等.“双创”视域下地方综合性高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临沂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20,17(1):145-150.

[5]朋腾.权变组织理论视域下俄罗斯一流大学的创新创业路径研究——以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大学为例[J].高教探索,2021(5):72-78.

猜你喜欢
双创教育高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双创教育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以面向市场视角观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社区教育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双化”视角下培养高职双创型护理人才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