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格局下构建高校思政育人新方法分析

2021-10-28 15:59汪璟晖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2期

摘要:在大思政的格局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贯穿到全部学科建设过程中,运用思政育人的新方法建设崭新的大思政教育体系,充分发挥高校思政教育的功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升其应对未来职场竞争的核心能力。文章从大思政格局下的高校思政育人的意义角度出发,揭示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思政育人的问题,探究高校在大思政背景下的思政育人新方法。

关键词:大思政格局;高校思政育人;思政育人意义;思政育人问题;思政育人方法

引言

在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主题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开创教育事业的崭新局面。在大思政格局的背景下,高校应该坚持发挥自身作为培养健全人格学子的阵地性作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全部教学内容中的深入,充分发挥高校的思政教育功能,积极构建高校思政育人的新方法、新格局。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针与内容应该与党的相关政策内容保持一致,从而形成有利于思政教育效果提高的合力,真正实现对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的引领,达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效。

一、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思政育人的意义

(一)达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目标

高校的教育目標是实现对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既能够让毕业生掌握足够的专业技能以应对职场竞争,有具有良好道德观念指引其未来生活。在高校教育改革工作的推进过程中,立德树人被充分融入到改革进程中。高校在推进立德树人的同时,可以将立德树人的理念和思政育人的观点相统一,两者的统一能够创新高校思政育人的体系,使得高校的思政教育效果得到增强。立德树人和高校的思政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存在相似性,在教育的本质上也具有高度关联性,立德树人和思政教育都强调对教育的健全人格功能的重视。而在立德树人理念的推广工作中,高校的工作效果有所减弱,因为立德树人和高校传统的以提升就业率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之间存在偏差。但是在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可以建立完善的思政育人教育体制,能够在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功能的前提下展现立德树人的理念,保证立德树人与高校思政育人相统一,推进高校思政教育效果的提升。

(二)促进高校教学理论与其实践相结合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系统中,高校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同等重要,相比较于初高中阶段的知识传授,高校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工作,因为高校的教学成果需要借助学生的社会就业率来加以展现。当学生在高校就接受大量实践教学时,其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会有利于其职场竞争。高校的理论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大学生准确掌握专业课程的相关知识内容,形成专业知识网络。实践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大学生准确应用理论知识,为理论知识的牢固掌握创造良好机会。学生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相互结合,思考理论知识的相关问题,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提升专业领域的应用能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是高校的重要教学环节,两者都不能够被去除。两者之中任何一个教学环节的缺失,都会导致教学成果的降低。从高校思政教育的视角来看,高校的思政育人方法在应用到专业课程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理论课程的融入,而对实践课程内容的融入程度不高,影响思政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在大思政格局下改进思政育人的方法,将有利于整合高校思政教育手段,将思政教育的内容贯穿到高校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中,促进高校教学理论与其实践的结合,进而实现对良好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完善贡献积极力量。

(三)将思政教育通过专业课程加以展现

在新时期,高校的专业教育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紧密结合,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已经被全面贯彻到专业课程教学中。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客观背景为思政教育通过专业课程加以展现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发挥思政育人的作用。但是在现实的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的相互融合过程中,两者陷入融合性不足的困境。而在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将思政教育的资源和专业课程教育的资源统合到一起,发挥教育资源的集约性作用,能够有效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的相互融合,充分发挥思政育人的功效。高校应该根据大学生的成长背景,有针对性选择思政育人的素材,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和看待事物的方式。大学生接受到的思政教育内容来源于专业课程,而专业课程的讲授也贯穿了思政教育的相关素材,因而大学生的心灵受到更加强大的感染,更容易在大思政格局下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高校在大思政格局下充分发扬教育育人的精神,根据思政育人、立德树人等理念调动高校的全部教育资源,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推动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相互融合,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高校进行思政育人教育方法的完善过程中,高校的完善方法应该以专业课程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相互融合为角度,实现高校全部教育教学资源的积极整合,将思政教育通过专业课程以展现,实现思政育人目标的充分达成。

二、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思政育人的问题

(一)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思政育人的效果不足

在大思政格局下,高校的思政教育效果能够被通过更加科学的方式加以提高。高校应该利用大思政的契机,坚持将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与现有的高校教学计划相充分结合,推动专业课程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共同发展,在新时期构建全新的思政教育模式,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达到在全部教育过程中的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在大思政格局下的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从目前来看还不能够有效发挥。高校在大思政格局下进行思政教育内容的专业课程融入过程中,没有深入理解思政教育的相关内涵,思政教育内容和专业课程内容之间的融合性不强,甚至彼此分离。学生在接受高校专业课程的过程中无法深入感受到思政教育的魅力,思政教育的引领性作用无法达到有效发挥。综合而言,高校基于大思政格局的思政教育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通过专业课程教育体现出的思政教育效果不足。

(二)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思政育人的方法滞后

在大思政格局下,高校的思政教育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出现深度融合,思政教育的方法需要被及时加以变革。在新时期,伴随教育环境的变化,思政教育的具体路径出现崭新特点,整个高校的思政教育现状呈现出多样性的变化特征。新的思政教育理念和思政教育手段等层出不穷,对思政育人方法的改进产生影响。相比较于思政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部分高校所采用的思政教育的方法依旧滞后,不利于思政育人效果的达成。一部分高校在展开思政育人工作的过程中,拘泥于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坚持在课堂教育中集中传授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学生在日常校园生活中感受不到思政教育氛围,降低思政教育的效果,影响高校子思政育人新方法的构建与完善。

三、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思政育人新方法

(一)大思政格局下改善思政育人理念

首先,在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想要构建思政育人的新方法并保证新方法的良好效果,需要正确认识到思政育人的重要性,改善其思政育人的理念。高校在转变思政育人理念的同时,推动思政教育新手段的使用,积极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高校及其教师成员应该高度重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深入学习大思政的相关理论知识,在对大思政有精确了解的前提下推进思政教育的改革,实现思政育人的良好效果。高校可以在学校层面建立专门的大思政学习小组,由校级相关领导担任小组成员,通过共同学习与讨论的方式掌握大思政的深刻内涵,检视在大思政背景下的思政教育路线与内容,依据大思政格局内容革新思政教育,充分发扬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将在大思政格局影响下的思政教育融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之中。其次,高校的思政教育目标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高校应该从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为中心推动大思政格局下的思政教育工作,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与个人需求。高校在大思政格局下的思政教育工作应该针对不同的大学生进行特定展开,充分满足不同大学生的思政教育需要,让大学生可以通过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锻炼到自身所需要的能力,在专业教育的引领下提高思政教育的思想引领的效果。最后,高校在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相融合的过程中,应该将德行培养放置在融合目标的显著位置,注重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大思政格局下创新思政育人途径

高校在大思政的格局下应该以提升思政教育的新引力为构建思政教育新方法的突破点。高校应该根据新时期的大学生兴趣构建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发挥思政教育的功能,真正将思政教育的内容落实到高校的课程教学中。高校可以在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过程中,将案例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手段等引入到其中,将高校的传统课堂教学予以灵活化转变,实现学生思政教育效率的提高。其次,高校可以在思政教育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构建学生网络交流平台,教师在与学生的平等交流过程中引领学生科學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最后,高校在大思政的格局下应该建立统一的思政育人平台,将思政育人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工作资源等统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中,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高校可以在平台中将不同的专业课程内容进行与思政教育相关的深化,为思政教育的效果发挥提供帮助。高校还可以定期安排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活动理解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思政格局下的思政育人新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为新时期的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参考文献:

[1]郑俊玲.高校大思政育人模式分析——兼论专业教师与思政工作者协同育人问题[J].宏观经济管理,2017,S1:157-158.

[2]荀振芳.高校构筑“大思政”育人格局的理论审思[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119-124.

[3]马中全.构建大思政育人支持体系的实践探索——基于四川警察学院大思政育人工程的思考[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6,2806:86-92.

[4]邱国良.基于矩阵式定位模型的高校“大思政”育人格局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9,05:52-53.

[5]林小燕.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大思政”育人格局的构建[J].海峡科学,2020,08:73-76.

[6]周雪梅,王国忠.论高职院校师生共育的大思政育人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6,22:68-70.

作者简介:汪璟晖,1993.05.31,女,汉族,籍贯:湖北武汉,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位:武汉交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