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庆丰
苦难中的觉醒
1898年10月24日,彭德怀出生于湘潭乌石彭家围子的一个贫农家庭。那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民不聊生。8岁那年,他母亲病逝,父亲也久病在身,他只得中断学习,挑起家里的重担。上山砍柴卖柴,帮打短工……他每天起早贪黑,在繁重的劳动中度过了苦难的童年时光。
乌石峰上有座古祠,祠内祭祀着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叫易参政。他是元末明初农民起义军的参政,曾在乌石一带劫富济贫、保境安民。儿时的彭德怀上山砍柴时,常在祠中躲雨。他常想,乌石的百姓为什么祭祀易参政呢?13岁时,他有了答案。这一年,他到离家不远的土煤窑做窑工,累死累活地在煤洞中爬行拖煤,没想到到了年终,窑主跑了,他白干了整整一年。这让他想起易参政,乌石百姓为他建祠立像,香火供奉,不正是盼望有他这样的英雄来劫富济贫,拯救穷人吗?
反抗中的成长
彭德怀15岁这年,湘潭大旱,农民颗粒无收,草根、树皮、观音土都成为充饥之物。可地主富商们却不顾灾民死活,囤米卖高价。乌石有个大地主叫“陈满钻子”,家囤数年积谷,却不肯向灾民平价卖出。他向灾民哭穷,还打开谷仓,以示证明。彭德怀感到奇怪,认为“陈满钻子”有诈。他看了看空空的谷仓,又望了望陈家的瓦房,忽然发现房梁以上,都被遮得严严实实。莫非“陈满钻子”将谷藏到了房梁上?他偷偷爬上房梁,揭开瓦片,终于发现了“陈满钻子”的秘密。
这一发现救了乌石的灾民,却得罪了“陈满钻子”和他背后的团防。他们以“聚众闹事,扰乱乡曲”为名,要抓捕彭德怀。听到消息后,彭德怀拿着五叔卖猪仔得来的钱,逃往洞庭湖南岸。五叔说,洞庭湖是鱼米之乡,那里好活命。
然而,所谓的洞庭鱼米乡,也只是剥削者的天堂。彭德怀15岁当堤工,干到17岁,泥里来水里去,担子压弯了他的腰,总共才赚得三担半米的工錢。这巨大的不公平,激起了他本能的抗争。他读过私塾,认字识理,堤工们都听他的话。在1916年春节前的闹饷斗争中,彭德怀又被堤工局判定为“不安分子”,遭到驱逐。
水滴石穿的感悟
遭驱逐后,彭德怀愤愤不平,但又毫无办法。这时湘军正在长沙招兵,他一时兴起,决定投军。于是,他匆匆向长沙赶去。
途中遭遇大雨,彭德怀躲进了一个山洞。山洞较大,能隐约听见洞内有滴水的声音。他转身看去,只见石缝中从上往下在滴水,“滴答,滴答”滴个不停。彭德怀静静地看着,当目光下移,他惊讶地发现,水滴把石板滴出了一个小坑。只要天长日久,水滴真能穿石!他想,自己的活路、穷人的活路,应该就是这样!他心潮澎湃,决定为自己取号“石穿”,纪念这番感悟,更激励自己奋勇前行。
1916年3月,17岁的彭德怀入伍湘军,几年后他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1928年初,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为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的革命战争之中。
抗美援朝,是他的最后一战。这一战,让号称联合国军总司令的美军上将克拉克自嘲地说:“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1953年7月28日晚上,志愿军总部举行庆祝停战协定签字联欢晚会,从不跳舞的彭德怀来到了现场。当志愿军文工团的小女孩牵着微微驼背的他,随着舞曲走进舞场时,全场上万志愿军将士欢声雷动,向这位童年苦难、少年艰辛,但革命意志坚定的司令员致敬!
(张甫卿摘自《放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