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惠忠
一、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试题特点
新高考Ⅱ卷(适用地区:辽宁、海南、重庆)作文“写人与做人”的漫画材料,文字内容语带双关,借“学写字”喻“学做人”,蕴含着古代“为人之道”,包括儒家的“中庸”观念。任务要求“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意在引导考生对材料寓意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进行“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站在当代青年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材料,体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正确态度,使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三、审题立意
(一)把握漫画内容
命题材料是一幅四格漫画,内容是关于写字的“描红”。漫画第一格是书写“人”字的第一笔“撇”——“逆锋起笔,藏而不露”;第二格是书写“人”字第二笔“捺”的开始部分——“中锋用笔,不偏不倚”;第三格是书写“捺”的最后部分——“停滞迂回,缓缓出头”;最后是一个完整的“人”字。其内在逻辑有一种线性发展关系,在最终完成“人”字构造的过程中,几个阶段都有“文字说明”,而这些文字对立意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二)领会漫画寓意
从第一格的“文字说明”看,“逆锋起笔,藏而不露”,这是写好书法的秘诀,它同样适合做人:由字及人,重在“藏而不露”四字,即倡导做人要懂得“藏”,也就是“隐”,就是低调而不张扬。“藏而不露”者就像许地山笔下的花生,饱有内涵却不外露。从某种程度上说,过分表露反而浅薄,而深藏不露却是智慧的表现——不是贪生怕死,而是韬光养晦,伺机而动。“起笔”二字,则暗示要想出头,先学埋头。
从第二格的“文字说明”看,“中锋用笔,不偏不倚”,重在“不偏不倚”四个字上。宋代大儒朱熹《中庸章句》题下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就是说,“不偏不倚”原是朱熹对儒家中庸之道之“中”的解释,即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后泛指不偏袒任何一方),寓意做人做事要持折中调和的态度——中庸的本质是行为的调和,调和就是适度的平衡,就是不在人生路上一意孤行而迷失方向。当然,漫画中的“不偏不倚”所要突出的乃是“行事端正”“做人正直”。
从第三格的“文字说明”看,“停滞迂回,缓缓出头”,重在“缓缓出头”之上。“缓缓出头”意指做人要注重积淀,而没有必要汲汲于人前风光。与“缓缓出头”相对的应是“急出头”“强出头”,正如《增广贤文》所言“烦恼皆因强出头”,“急出头”“强出头”只会惹烦恼。
第四格的“描红”,是从整体上提示作品寓意,也可理解成告诉我们做人要像“描红”一样有借鉴且守规矩。事实上,漫画原作者唐光雨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写字与做人”漫画的核心是体现做人的道理。他说,自己年少时有过骄傲的时候,但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感受到自己的“无知”,这就有了漫画中“逆锋起笔,藏而不露”的内容;他觉得做人最重要的是正直,要做一个好人,这是“不偏不倚”的意义所在;“自己可解读出来的还包括写字如做人,一笔一画都要认真‘描红’,是在一定框架下把字写端正,这也是在说做人”。
综合看来,命题指向显然在于“如何做人才能成功”。画中内容既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做人的智慧,也直接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
(三)结合写作要求“鉴别与取舍”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整体把握”属于内容指令,它提醒考生不能只抓其中一格图构思作文,而应留意四者之间的联系。此外,如果停留在如何写好书法层面就事论事,属于偏题。至于无视所给材料中的“文字说明”,大谈特谈“人”字的一撇一捺象征着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支撑,进而引申到成长道路上,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萍水之缘、滴水之恩等温暖著我们,这也属于不切题意。
“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这一条属于思维指令,其中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意味着在常规立意之外,考生们还可独抒己见或者另发新见。具体说来,就是考生既可以认同与肯定,也可以思辨并否定(包括部分否定)。
1.正向立意
●逆锋起笔,藏而不露:开始做事时,应含蓄内敛,不可过于张扬。
●中锋起笔,不偏不倚:事情进行中要中正平和,不偏激,不极端,从而让自己的人生更顺利。
●停滞迂回,缓缓出头:事情临近结束,要三思后行,稳扎稳打,圆满收场,不可急躁,以免功亏一篑。
●描红摹字,遵规守距:从人之初到青年时期,再到人生处于低谷也是接近成功的时候,都应当承传统而守法度。
2.反向(辩证)立意
●做人与描红本就是两个概念,自己的人生需要自我开拓、发展创新,哪有什么范本可供“一笔一画”照着临摹?
●“调和折中”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体现,在某些情况下固然有利于调节矛盾、促进和谐,可是对于国人性格中的妥协性,是不是应好好反思一下?与其一味提倡“不偏不倚”,是不是也可“于无声处听惊雷”?
●所谓“藏而不露”“缓缓出头”,是不是与“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的保守思想颇有相通之处?当今时代,直面竞争是否也是一种选择呢?
(责任编辑: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