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
摘 要:近年来,利用博物馆独特的场景优势和丰富的专家、展览资源,开展青少年讲解员的教育培训越来受各大博物馆的重视。同时,开展青少年讲解员的培训也是博物馆深化社会教育功能的有力手段和重要途径,对于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提升青少年的语言表达能力、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培养青少年的社会服务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开展青少年讲解员教育培训工作在博物馆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分析了现阶段博物馆开展青少年科普讲解教育培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青少年讲解员教育培训的思路,并实例说明如何开展青少年讲解员的培训,提升青少年服务社会的公众意识和品德修养,从而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博物馆 社会教育功能 青少年讲解员
自教育被提升到博物馆功能的首位以来,我国各博物馆逐渐实现从“以研究为中心”向“以教育为中心”的转向。[1]2015年初国务院颁行的《博物馆条例》第四章第三十四、三十五条明文规定:博物馆应该根据自身特点、条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教育和服务,博物馆应当对学校开展各类相关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这为博物馆社会教育提供了基本依照和遵循,而且预示着博物馆社会教育步入新常态。如何拓展和深化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是现代博物馆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2]。
青少年是博物馆主要的观众群体,也是求知欲最旺盛的群体,更好地服务于青少年是博物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开展青少年讲解员培训教育,是深化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有力手段和重要途径,它不仅可以更好地培养青少年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青少年道德修养和服务社会的意识,还有效拉近了公众与博物馆的距离,使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更加人性化,可以做到因人施教。所以,如何充分利用博物馆的场馆资源优势,通过青少年讲解员教育培训,发挥其“校外教育潜力”,更好地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养,是目前博物馆一线科普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1 在博物馆开展青少年讲解员培训的作用和意义
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陈列、讲解以及多种多样的参与性教育拓展活动来实现。而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观众提供多种体验、增进他们的知识储备和智慧。青少年讲解员培训是博物馆教育功能体现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激发青少年探究科学的精神
青少年讲解员培训,充分利用了博物馆独特的情境与氛围,丰富的展品和多元化的呈现手段,抓住教育的关键期,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培训方式,利用博物馆展览的直观性,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可以极大地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1.2 培养和强化青少年服务社会的意识
青少年讲解员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学员在展厅对公众进行义务讲解。从小就开始对青少年服务社会的意识进行引导和培养,使孩子们在学习和讲解的过程中,通过接触到不同层面的观众,真正参与到服务公众中来。在为观众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服务他人的快乐。通过讲解服务,增强责任意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并把志愿者的精神传播开来,通过从培训到服务的过程,成为志愿者的种子,为博物馆储备志愿者人才。
1.3 增强了学员的语言表达能力
青少年讲解员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培训学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在讲解时的站姿、手势以及在讲解时如何与公众进行沟通互动,达到良好地讲解的目的。通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培训之后,可以增强学员在公众面前的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
1.4 榜样的引领推进科学教育
博物馆的青少年观众大部分处于小学阶段,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维活跃,表现欲望强烈,喜欢参与性强的活动。特别是看着同龄人在博物馆绘声绘色地讲解,他们更是又羡慕又惊奇,也希望可以通过学习,能够很好地展示自己,成为博物馆青少年讲解队伍中的一员。
2 我国青少年讲解员教育培训的现状和问题
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是我国博物馆主要服务内容之一。青少年讲解员教育培训作为独立的教育活动,受到越来越多博物馆的重视。它在面向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青少年讲解员教育培训仍然面临着一些实际问题。
2.1 缺乏规范的培训方式方法,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青少年讲解员的培训活动,虽然在国内已经呈“风靡之势”,但是博物馆开展此类培训的时间都不长,尚没有规范的培训方式方法来指导培训。据了解,国内博物馆工作人员具备教育学、心理学背景的工作人员相对短缺,导致很多青少年教育培训没有经过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指导,培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也就造成了培训方式多种多样、培训效果有高有低。特别是很多培训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到青少年的生理发展特点,一味照搬成人讲解员的培训方式。其实,无论培训的方式方法如何,只要能够符合青少年的生理特征,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让孩子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健康成长,就是有效的培训方式。
2.2 培训方式中,填鸭式教育現象依然普遍
在博物馆的青少年讲解员培训过程中,部分场馆已经做到了以学员为主、教师为辅,尊重学员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特点,符合博物馆的探究式教育方式。但是随着青少年讲解员培训活动在全国的“风靡”,很多有“师资力量”的场馆都在开展这一培训活动,使得青少年讲解员培训成为博物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笔者对国内一些场馆开展青少年讲解员培训的了解,大部分场馆的培训方式还是照搬科学知识、博物馆的基础概念,没有从学员作为儿童的角度去考虑如何开展培训,说教灌输的内容多,学员启发创造的内容少;成人的痕迹多,而儿童发挥的空间小;培训出来的学员属于“简化版”的展厅讲解员;有了博物馆成年讲解员特点,而没有了儿童应有的机灵和童真[3]。这种培训方式很容易抹杀孩子对科学应有的好奇心。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儿童应该是快乐的,成人们应该负起责任来敲碎儿童的地狱,建立儿童的乐园。”我们要培养的不是死记硬背讲解词的“展厅讲解复读机”,而是青少年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和融会贯通的科学素养。这是我们培训过程中应该重点注意的问题。
2.3 青少年讲解员培训教育后续工作开展不足
在我国,青少年讲解员培训班结束后,后续工作开展不足。博物馆的培训教育和其他教育机构最大的区别就是独特的展品资源优势。而开展青少年讲解员培训教育的后续工作,也是这一优势资源的重要体现。青少年经过培训,掌握了博物馆基本的讲解技巧。那么,为青少年讲解员提供适合且方便的讲解平台,可以激发青少年继续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青少年奉献友爱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养成到博物馆学习、提升和服务的习惯,并因此产生归属感。
大部分青少年讲解员在培训班结束的初期,想要展示自我,服务公众的热情很足,支撑着学员到博物馆展厅进行义务讲解工作。随着讲解热情的逐渐消退,慢慢地也不再到博物馆讲解,甚至不再去博物馆参观学习。如果博物馆没有相关的后续活动吸引青少年持续关注博物馆,那么他们学习讲解,对科学的兴趣可能会消失。
所以,如何开展青少年讲解员培训教育的后续工作是青少年讲解员培训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
3 开展青少年讲解员教育培训的思路
科普教育活动的组织和策划过程,是对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科学技术以及组织管理人际沟通等多门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体现。博物馆开展青少年讲解员教育培训活动,要依托场馆特色,发挥场馆优势,充分利用青少年的年龄特点进行教育培训。主要是要做到五个“注重”。
3.1 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方式的设计注重学员的心理特征
博物馆青少年讲解员培训的设计应该符合这一年龄段学员的心理特征以及知识接受能力。而现在博物馆的科普教育工作人员在进行科普教育活动设计时,大多从自己的工作经验出发,从学员角度考虑问题偏少。活动设计很多时候不能符合这一年龄段学员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比如把一些科学知识短期快速地灌输给学员,让学员在公众面前“背诵”,而不是去讲述展厅内容,把本应该初中阶段才学习的内容放到小学这一年龄段的学员身上等等。所以我们在设计教育活动的时候,应该注重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支持。解决这一问题的短期办法就是在活动设计时,加入学校优秀老师的意见建议。与此同时,加强本单位科普教育工作人员在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修养。
3.2 注重教育培训的趣味性
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所有学生都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即好奇内驱力(求知欲)。内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教育过程应重视学生内部动机的形成,并把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4]。青少年获取知识的根本动机就是“好玩”,因此在青少年讲解员教育培训过程中,应重视趣味性和娱乐性的设计。而博物馆的培训教师因常年处于科普教育的一线工作岗位,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便成了孩子们书本外可以分享的一手资料,看似枯燥的培训知识穿插在科普采集或者科普实验的趣事中,极大地增强了青少年科普学习的趣味性,使学习也变得相当容易了。
3.3 注重教育培训的连续性与一致性
一个优秀的科普教育活动,一定要注意活动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即以一个相对固定的频率连续多次开展。每一次开展活动都要通过整体过程的控制,维持并逐步提高科普教育活动的教育效果,拥有稳定并不断提升的品质保证,才能保持培训活动的长久生命力。
对于青少年讲解员培训活动,不能简单地为了开展培训活动而开展活动。开展活动的过程是科学教育的过程,要以培养学员对科学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更多的学员能够受益为目的,偶尔开展一次或两次活动肯定是不能够满足公众的需求,需要我们连续多次开展。
为了保证整个培训的质量,我们应该保证每次培训都按照一定的标准完成,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动开始就要制定培训及后续服务标准。如:明确培训要求、培训时长、培训内容及范围;明确考核标准及后续讲解服务标准;对于青少年讲解员讲解服务的奖惩机制等等。通过多次开展培训活动,不断地总结培训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升我们的培训质量。但是青少年讲解培训工作,由于实际执行者的不同、受众群体的不同等,要允许有风格、个性和有尺度的现场发挥。
3.4 注重多样化的培训模块组合
在对青少年讲解员教育培训的授课中,要充分考虑到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和专注力程度,课程设置要具备合理性。教师在传授知识时,采用知识的多模块组合形式。[5]比如:语言艺术的学习模块、博物馆展品的学习模块、展厅讲解实践模块等,各种教学形式穿插进行。还可通过观察实践类的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5 注重培训活动的后期评估工作
在教育活动培训过程中,或者培训结束后对培训学员开展系统的科普效果评估活动。了解学员培训之后在认知领域、态度领域以及行为领域所受到的不同影响,获得培训的效果评价;评估不同类别学员对于培训各个环节、培训形式、培训内容难易等各个方面的满意程度。通过评估工作可以对以后的培训提出新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提高培训的效果。
4 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展馆青少年讲解员教育培训实例分析
为了拓展青少年的科学知识,培养青少年口语表达能力,在我国,已有首都博物馆、中国科技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开展了青少年讲解员教育培训。以笔者所工作的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展馆为例,解析如何开展小讲解员的培训活动。正阳门展馆从2018年起针对6-12岁的青少年,开展语言艺术与自然科学知识的系统教育培训,3年中,共有百余名学生接受了青少年讲解员教育培训,他们成了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展厅中独特的风景线。
4.1 培训课程设置
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展馆科普教育工作人员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进行沟通,在博物馆属览内容的基础上,对博物馆的课程内容进行了设计。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情况,要进行60-90课时的培训,学习时长从20周到30周不等。根据青少年特点,每周学习一次,每次3課时。这一课时设置,充分考虑了青少年的学习规律。
4.2 语言基础培训
在学习过程中,注重青少年语言艺术的基础学习,每期培训班都要从青少年的吐字、发音、手势、形体进行系统培训,使青少年能够初步具备一名合格讲解员的基本素质。在我们培训活动的基础上编写了课程教材,使学习在规范和统一标准中进行。
4.3 科学知识教学
中国铁道博物馆是铁路专业博物馆,这种行业属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血统”,是我们有别于其他博物馆的最显著的“标签”,也是我们自身独一无二的优势资源。所以我们在学习语言艺术的同时,考虑到青少年的兴趣特点,获取知识的根本动机是“好玩”,一般都从青少年最感兴趣的电力机车开始学起,也就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复兴号”。然后,是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的学习。在传授科学知识时,不仅是去展厅实地学习,还要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型、动手等加深青少年对知识的记忆。比如,在学习电力机车知识的时候,会带领学生拼插3D“复兴号”纸模,使他们从机车的零部件真正了解电力机车的工作原理。诸如此类课程设置,满足了直观性教学、情景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激发了青少年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探究式学习的快乐,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学习中讨论交流,活跃气氛,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建立人际交往的能力。
4.4 服务社会公众意识的养成
在长达20-30周的培训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博物馆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对展厅展品也有了相当的熟悉程度。然后,博物馆提供讲解条件,让学生每周或隔周来馆进行志愿讲解。由于青少年讲解不同于博物馆成人讲解员,同龄人讲解更具吸引力,也更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同龄人的羡慕和表扬,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讲解员的讲解热情,使他们更专注和热爱博物馆的讲解工作。
4.5 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及时修正课程内容
为了进一步详细地了解培训效果,完善培训课程内容,博物馆一直对现在所有能够联系上的小学员进行了培训中短期效果的评估工作。通过培训效果的评估,了解到学员通过培训,在铁路知识的掌握以及与相关科学内容的行为方面的变化,以便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培训内容。
4.6 建立培训后续激励机制
为了进一步巩固并提升青少年的培训效果,博物馆积极创造条件组织青少年讲解员到其它博物馆及铁路沿线进行交流。如:暑期组织学员到开滦博物馆、京张铁路沿线参观和学习,進一步激发学员对科学的兴趣与激情和对博物馆的热爱。参观调研的活动,都极大地激励了青少年来馆从事志愿讲解服务的热情,提升了青少年服务社会的公众意识。
总之,青少年讲解员教育培训,作为博物馆众多科普教育活动中的一种,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认同和应用,成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博物馆中的具体体现。它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到博物馆的事务中来,扩大了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博物馆教育也因此成为青少年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通过博物馆的资源优势和展示平台,提升青少年的品德修养、科学素质以及服务社会的公众意识,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普场馆的功能与职责,正是博物馆青少年讲解员教育培训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赵瑶.学习理论是视角下看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J].中国博物馆,2020(4).
[2]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 王芳.中国文物报,2013-11-27(5).
[4] 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中心,北京市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办公室.教育学[M].北京出版社,2010.
[5] 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等,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