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坚持到底”

2021-10-28 12:14李延明
军工文化 2021年9期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高炉边区

李延明

李强(1905—1996),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评价他:不仅是革命家,而且是科学家和经济专家,是我党一位难得的复合型人才,在科研领域、军工生产领域等都做了许多奠基性或开创性工作。

1938年3月,李强在延安就任中央军委军工局副局长,主持日常工作,1941年以后任局长。

发展军事工业,除了物质条件,首要的就是人才。抗战初期,一批具有強烈爱国热忱,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的专家放弃稳定的职业和丰厚的收入,通过公开或者秘密的渠道,从中国的各个城市或国外自愿来到陕甘宁边区, 参加抗日救国事业。其中,有自学成才的沈鸿,学化学的钱志道,学冶金的徐驰等。一时间,军工局成为人才荟萃之地。

沈鸿曾在上海创办“利用五金厂”生产弹子锁。淞沪会战后,沈鸿将11部机器打包装船,历尽千辛万苦,率领八名工人押运机器经西安转赴延安。到了军工局,被任命为茶坊兵工厂即军工局一厂的总工程师。然而,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有些人却向他投去了怀疑和否定的目光。他们宣称沈鸿是资本家,甚至在墙上用大字标语写上“资本家的机器,资本家的工厂”,让沈鸿感到心灰意冷,想要离开延安。李强听说这件事以后,感到问题很严重,他不能让沈鸿抱着希望来,带着失望走。于是,李强策马赶到位于安塞茶坊的兵工厂 , 与沈鸿进行了推心置腹的谈话。他告诉沈鸿,陕甘宁边区虽然一穷二白,但这种环境正是军工人大有作为,施展抱负的广阔天地。只要延安前途光明,我们个人就前途光明。李强对沈鸿说:“不要理会他们这些人!我是相信你的,延安的军工需要你,抗日战争需要你,安下心来,踏踏实实,继续工作吧!”

为了留住沈鸿,李强四处奔走,告诉人们:边区的“工业困境”是无法凭空洞口号解决问题的。在共产党连生存都很困难的延安,正需要技术人员和各种物资,沈鸿愿意留下来为抗日出力难能可贵,是爱国和进步的表现,共产党人怎能排斥沈鸿这样拥护党的领导、积极投身革命、并有一技之长的好同志呢?李强的仗义执言和坚决果断的“保护性”措施,使沈鸿深受感动。后来,毛泽东在自己的窑洞里亲自接见了沈鸿,鼓励他好好工作,沈鸿更感受到了我们党对他的信任。

沈鸿和军工局一厂的职工奋战数月,制造出40 台(套)造枪设备,整整装备了一个造枪厂。到了抗日战争胜利时,沈鸿已用母机制造出134 种、近千台(套)专用设备,供军工局子弹厂、迫击炮厂、枪厂、火药厂和前方游动修械厂使用,不仅发展了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工业,还支援了边区的其他工业建设。1944 年5 月,毛泽东亲笔为沈鸿题词“无限忠诚”。

制造弹药需要合格、稳定、有威力的炸药。军工局决定建立火药厂时,恰逢浙江大学化学系毕业的钱志道来到延安。李强知道后,就把他要到军工局,主持建设紫芳沟化学厂。过去,军工局生产的手榴弹装填的是黑火药,爆速低,杀伤力小,不能满足作战需要。钱志道上任后,研制了一整套设备,用正规的机械化、半机械化方式生产出含氯很高的原材料,生产出四万多枚手榴弹,爆破力和威慑力较前有极大提高,为保卫党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发挥了重要作用。1944 年5 月,毛泽东亲笔为钱志道题词“热心制造”。

灰生铁是铸造机体、迫击炮和掷弹筒弹壳体的重要原料。军工局没有灰生铁,初期只能通过韧化处理白口生铁来解决问题。高炉是炼铁的关键设备,当时只有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的徐驰是小高炉设计的最佳人选,但他却在“抢救运动”中被“隔离”了。李强说:“谁能设计高炉?只有徐驰, 他是这方面的专家。高炉设计已经到了关键阶段,我们不能没有徐驰!不管他还有什么没有审查清楚的问题,先让他出来工作!”冒着政治风险,把徐驰“保出来”,任命为炼铁部的工程师。徐驰出来以后,没有辜负李强的信任,以大局为重,毅然承担了设计制造高炉的任务。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战,徐驰设计的现代化小高炉,年产量达60 万斤。在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兼中央财经办公室主任贺龙的支持下,徐驰又帮助建设了贺龙铁厂,年产量约64 万斤。在一年多一点时间里相继建成两座小铁厂,基本满足了边区军工生产的生铁供应,创造了边区军工的奇迹。

在陕甘宁边区,在军工局,李强喜欢跟知识分子交朋友的特点广为人知。他同他们肝胆相照,使他们感受到难得的尊重和平等,有心里话也愿同他讲。1941 年4 月,中央军委发布《关于兵工建设的指示》,文件充分肯定了李强保护和重用技术干部的做法,使延安经验在各抗日根据地不胫而走。

1944年5月,陕甘宁边区工厂厂长暨职工代表会在延安召开,李强获颁陕甘宁边区 “特等劳动模范”称号。会议发表宣言说:“要学习军工局长李强同志,他领导、计划、布置、设计,并亲自动手,推动和帮助了边区重工业的各种主要发明和制造精神”,对李强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毛泽东亲笔为李强题词:“坚持到底”。

猜你喜欢
陕甘宁边区高炉边区
高炉炉前风口用电动葫芦改造实用技术
高炉前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过载栈
从陕甘宁边区到解放前甘肃老区的扶贫工作回顾
抗战时期边区人民调解制度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在陕甘宁边区的宣传斗争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私营商业发展的政策动因及启示
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
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
1280m3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异常偏高的护炉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