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
目前,幼儿教育逐步呈现出课程游戏化特点,这是因为游戏活动比较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可以作为保护、解放幼儿天性的重要媒介,可以直接锻炼幼儿的行为能力,让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获取认知。并且,游戏活动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能潜移默化地改善幼儿的意识行为惯性,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幼儿能自觉遵守道德行为规范。乡土资源是实施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载体,是促进幼儿实现全面发展的资源保障。由于乡土资源具有地域性、开放性与丰富性等特点,便于一线教师构建特色化的园本课程,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开阔幼儿的视野,有利于激发幼儿热爱家园的良好情感。因此,在组织区域游戏活动时,教师要主动开发、整合乡土资源,为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做准备。本文分析在幼儿区域游戏活动中开发、应用乡土资源的方法,以期能切实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在幼儿区域游戏活动中,如何尽最大努力增强区域环境创设的效果,根据游戏主题展现相应的物质环境、人文环境,将直接影响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思维活跃度与情感代入情况,也关系幼儿是否可以在游戏中实现自主创作。每个幼儿都是在特定环境下成长的,教师要主动利用乡土环境创设有效的游戏情境,优化游戏目标的指向性、游戏环境的启发作用,从而增强幼儿的游戏体验感,让幼儿能全神贯注地完成游戏任务,获得相应的经验。
为了让幼儿亲近自然,教师可以尽量保留自然生态环境,让幼儿亲近土壤、观察花草树木,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发展幼儿的心智。四季更迭,每个季节的自然资源都不一样,教师可以跟随季节的变动设计不同的区域游戏活动。比如,在夏天,生态园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此时,教师可以在生态园区设计“过家家”的区域游戏活动,即幼儿要扮演小蜗牛、小蚯蚓、七星瓢虫等各种小动物的“监护人”,为这些小动物准备水、食物,还要照顾花花草草,避免花草枯萎或被虫子吃掉。幼儿本身就非常喜欢色彩鲜艳的花花草草,天性亲近大自然,并对小动物抱有同情、友爱的心理,所以他们很愿意照顾这些小动物。在生态园区内,幼儿的表现非常好。有的幼儿会用一些木头、布料搭建小帐篷,在下雨时为脆弱的花草遮风挡雨;有的幼儿会亲手搭建小房子,为小动物搭建家园等等。在区域游戏中,幼儿会尽己所能地保护着每一个小动物、每一种植物,履行着“监护人”的职责,懂得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爱惜小动物的生命,学会了亲近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许多区域游戏须依赖特定的游戏道具才能展开,这就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然而,乡土资源具有物美价廉的特点,甚至不需要投入任何资金,有利于区域游戏活动的实施。对此,教师要客观分析区域游戏活动的具体目标,根据游戏主题投放乡土材料,丰富游戏内容,让幼儿能利用乡土资源实现游戏创作,从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动手实践能力,逐步优化幼儿的游戏体验,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做好充足准备。
例如,在“变废为宝”游戏活动中,游戏的主旨是为了让幼儿懂得珍惜资源,让幼儿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主动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新玩具、新物品,从而延长这些废旧材料的使用寿命,锻炼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因此,在本轮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主整理丰富的乡土资源,如各类纸盒、瓶子、木头、竹竿、布料、冰棒棍、废纸等等,让幼儿积极展现自己的创造能力,顺利实现自主创造。在这些乡土资源的支持下,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有的幼儿用竹竿与白酒的包装瓶做了一个灯笼,有的幼儿用冰棒棍做了一把扇子,有的幼儿通过剪裁纸盒做了一个储物柜,有的幼儿用各种各样的玻璃瓶做了一个透明的灯罩等等。这个游戏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在利用废旧材料的过程中懂得珍惜资源。
之所以要强调乡土资源与幼儿区域游戏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除了因为乡土游戏是实施区域游戏活动的重要资源保障之外,还因为乡土资源中本身就流传着丰富的民间游戏活动,可以直接优化幼儿的游戏体验。一般来说,民间游戏活动是人们为了达到放松娱乐的目的而设计的,或者是在特定时节下为了庆祝某个节日所形成的乡土游戏,内容非常丰富,可以很好地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有利于发展幼兒的行动能力和语言能力,让幼儿自觉传承本地优良的地区文化。因此,教师要分类整理乡土游戏资源,以此组织区域游戏活动,丰富幼儿的游戏项目。
以户外体育游戏为例,“老鹰抓小鸡”是一个有利于锻炼幼儿走、跑能力的传统民间游戏,让幼儿分别扮演鸡妈妈、小鸡与老鹰,老鹰要捕获猎物,鸡妈妈要保护小鸡。与这个游戏类似的乡土游戏还有很多,如“警察抓小偷”“狼来了,要吃饭”等等,幼儿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游戏中根据口令快速奔跑,随机应变。因此,在训练幼儿跑步能力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乡土体育游戏组织体育锻炼活动,能有效激发幼儿参与运动的兴趣。此外,还有很多游戏都可以锻炼幼儿的行动能力,如剪纸游戏、涂色游戏、捏泥人游戏等等。教师可以创编民间游戏的园本课程,以不断丰富区域游戏项目,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心智与行动能力。比如,为了让幼儿顺利参与“丢沙包”的游戏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一起缝制沙包这一游戏道具,提前准备一些小碎布、针线、少量的玉米粒,让幼儿将小碎布缝起来,在里面装入玉米粒,制作沙包。这种做法不仅丰富了区域游戏项目,还节省了资金投入,综合锻炼了幼儿的行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区域游戏活动开拓了一片新天地。
从广义的乡土资源概念来讲,乡土资源包括家庭资源、社会资源、社区资源、网络资源等等,但是这些资源并不一定都能引入幼儿园中,教师要带领幼儿主动走出幼儿园,走进自然、社会或家庭中,在特定的乡土环境下组织区域游戏活动。为了进一步拓展区域游戏的组织形式,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让幼儿在游戏中实现健康成长,教师要主动打造教育合力,在特定的乡土环境内组织区域游戏活动,摆脱传统的时空限制,从而改善区域游戏的现实环境,增强幼儿的游戏体验感。
幼儿天生爱玩,教师可以与家长分享区域游戏的活动计划,以便家长在家中陪伴幼儿游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家长向幼儿讲述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游戏活动,如跳皮筋、打四角等,教给幼儿跳皮筋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优化幼儿的家庭成长环境,增进亲子交流,让家长找到更加适合幼儿的教育方法,还能实现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此外,教师还可以与社区、社会相关部门合作,共同组织游戏活动,在真实的乡土环境下推动区域游戏活动。比如,为了让幼儿感受各类职业的辛苦,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教师可以与幼儿园附近的商店合作组织角色扮演游戏活动,让幼儿体验“售货员”的身份,服务他人,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提高劳动能力。
总而言之,在幼儿区域游戏活动中开发、整合乡土资源非常重要,将直接关系幼儿心智发展、行动能力、品格意识、生活态度等多方面的健康发展。因此,幼儿教师要根据区域游戏活动的需求开发、整合乡土资源,既要利用乡土资源优化区域游戏环境,也要利用乡土资源丰富游戏素材,组织乡土游戏实践活动,在真实的乡土环境下组织区域游戏活动,全方位提高幼儿区域游戏质量,综合开发幼儿的发展潜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增长智慧、发展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