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幼儿走进课程游戏化

2021-10-28 22:26杨晨曦
幸福家庭 2021年11期
关键词:吹泡泡镂空薯片

杨晨曦

STEM活动强调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强调幼儿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STEM活动与课程游戏化教育理念的紧密结合,能帮助幼儿在面向生活的游戏化教育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和创新,获得更全面的三维科学知识。本文从问题与聚焦、调查分析和活动体验、设计与制作、测试与优化、展示与评价、拓展与应用这六个维度进行探究,跟着幼儿的STEM活动走进课程游戏化。

教师要及时抓住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机会,引导并激发幼儿探究知识的兴趣,帮助幼儿掌握学习的方法、技巧,让幼儿能主动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本领。本文以STEM活动“泡泡器”的开展为例进行探究,从玩吹泡泡游戏开始,让幼儿了解泡泡形成的原理;然后用各种材料吹泡泡,让幼儿发现泡泡器的特征;再把生活中不同形状、有封闭镂空圈的物品当作泡泡器,让幼儿知道不管泡泡器的形状如何改变,吹出的泡泡始终是圆的;最后选择适合的材料和工具,让幼儿设计制作泡泡器。

一、问题与聚焦

案例片段:一天,有一个孩子从家里带来了一个吹泡泡的玩具,他在操场上吹出了许多彩色的泡泡,好看极了。其他幼儿看到后特别羡慕,表示也想吹泡泡。幼儿A说:“老师,我们可以自己制作泡泡器吗?”教师说:“当然可以。”

孩子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泡泡形成的原理是什么,什么样的泡泡器能吹出泡泡,为什么泡泡都是圆的,选择何种材料制作泡泡器比较合适?于是,笔者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把握住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带领幼儿开启了“泡泡器”的探索之旅。

二、调查分析和活动体验

(一)吹泡泡游戏

笔者为幼儿准备了纯水、牛奶、果汁、泡泡水等材料,让幼儿进行吹泡泡游戏。幼儿A说:“我觉得果汁肯定能吹出泡泡,因为它是橙色的。”幼儿B说:“我觉得牛奶能吹出泡泡。”幼儿C说:“肯定是泡泡水能吹出泡泡啊,我在家经常吹泡泡的。”幼儿A说:“这个水怎么蘸不上啊。”幼儿B说:“那就是吹不出泡泡喽。”幼儿A说:“这个牛奶好像也蘸不上。”幼儿B说:“这个牛奶一蘸到泡泡器上就‘破掉。”幼儿C说:“蘸不上就吹不出来泡泡。”幼儿A说:“果汁也蘸不上。”幼儿B说:“果汁跟水和牛奶一样,吹不出泡泡的。”幼儿A说:“你们看,泡泡器蘸上泡泡水就有一层膜。”幼儿B说:“对着膜吹就可以吹出来泡泡了。”幼儿C说:“哇,吹出了好多泡泡,看来只有蘸泡泡水才能吹出来泡泡呀。”幼儿B说:“为什么蘸泡泡水就能吹出来泡泡了呢,它里面有什么魔法吗?”幼儿D说:“你们看,泡泡是彩色的,好漂亮。”

通过实验,孩子们知道了只有泡泡水才能吹出泡泡。

(二)泡泡器的特征

孩子們用完整的薯片盖、边上有缺口的薯片盖、中间有洞的薯片盖、有镂空圈的玩具、镂空圈断开的玩具作为泡泡器进行了初步探索。幼儿A说:“我觉得这个薯片盖子能吹出泡泡,因为它是圆形的。”幼儿B说:“我觉得没有洞的薯片盖子吹不出泡泡,中间有个洞的才能吹出来。”幼儿A说:“我觉得这个黄色的圆形玩具肯定能吹出泡泡,它中间有一个好大的洞。”幼儿C说:“我觉得那个断掉的圆形玩具也能吹出来泡泡,因为它也有洞。”于是,孩子们开始尝试。幼儿A说:“呀,这个中间有洞的薯片盖吹出来一个好大的泡泡。”幼儿B说:“你好厉害呀,我这个盖子虽然是圆的,但是没有洞,根本吹不出来。”幼儿C说:“我这个洞在盖子的边上,也吹不出来。”幼儿A说:“看来中间有洞的才能吹出泡泡呀。”教师问幼儿B:“你这个也有个洞,怎么吹不出来呢?”幼儿A说:“老师,他这个边上断掉了,所以吹不出来。”幼儿B说:“原来这个洞要连起来才能吹出泡泡呀。”

通过实验,孩子们知道了有封闭镂空圈的泡泡器能成功吹出泡泡。完整的薯片盖没有洞,有缺口的薯片盖和镂空圈断开的玩具虽有洞但外圈不封闭,只有中间有洞的薯片盖和有镂空圈的玩具具备了泡泡器的特征,即有封闭的镂空圈。

(三)泡泡器与泡泡形状的关系

孩子们寻找了生活中不同形状的封闭镂空圈物品当作泡泡器,再次进行探索。幼儿A说:“我找到了一个五角星的泡泡器,吹出的泡泡是圆的。”幼儿B说:“我用剪刀形状的泡泡器吹出的泡泡也是圆的。”幼儿C说:“我用狗骨头形状的橡皮泥模具吹出来的泡泡也是圆的。”幼儿A说:“我用娃娃家的漏勺吹泡泡,每个洞洞里都能吹出好多好多泡泡。”幼儿B说:“我发现夹子打开的时候不能吹泡泡,夹子合拢了就能吹出泡泡了。”教师说:“对呀,夹子打开的时候不是封闭镂空圈,夹子合拢的时候就形成了封闭镂空圈。”幼儿C说:“我用我的手指变成一个圆圈,形成了一个封闭镂空圈,也能吹出泡泡,真是太有趣了。”

通过实验,孩子们知道了不管泡泡器的封闭镂空圈是什么形状,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三、设计与制作

孩子们对泡泡器有了一定的了解,准备开始制作泡泡器。在制作泡泡器之前,孩子们提出了一些问题:什么样的材料适合做泡泡器,要制作一个怎样的泡泡器,需要什么工具?等等。于是,孩子们带着问题搜集了一些没有封闭镂空圈的材料:稻草、毛线、卡纸、毛根等,用这些材料开始了一系列的测试。

幼儿A说:“我把稻草围成一个圆,可是它总是不圆,会有一个尖尖的头,而且很容易断。”幼儿B说:“我用毛线围了一个圆,可是它太软了,根本竖不起来。”幼儿C说:“我用卡纸卷了一个洞,用它蘸泡泡水一会儿就湿透了,纸也烂掉了。”幼儿D说:“我用毛根做了一个三角形的泡泡器,很成功哎!”

孩子们最终选择“毛根”作为制作泡泡器的材料,自由选择了需要的工具,对即将制作的泡泡器进行了设计,制作出爱心形的、五角星形的、三角形的泡泡器。

四、测试与优化

幼儿A说:“我的爱心掉了。”幼儿B说:“这个双面胶碰到泡泡水就湿掉了,所以会掉。”幼儿A说:“看来不能用双面胶,我们还是直接把爱心和柄拧在一起吧。”幼儿C说:“这个三角形怎么变形了?”幼儿D说:“蘸了泡泡水太重了,这条边都歪了。”幼儿C说:“那其他组的毛根怎么不歪啊?”幼儿D说:“噢,我知道了,我们把柄装在角上就可以了。”

孩子们用制作好的泡泡器尝试了吹泡泡,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制作出最终的泡泡器。

五、展示与评价

这是一个自评与他评的环节,“泡泡器”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进行了贴贴纸点评。回顾这个活动,孩子们用泡泡器蘸不同的液体尝试吹泡泡,知道了只有泡泡水才能吹出泡泡;通过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知道了有封闭镂空圈的物体才能吹出泡泡;利用生活中不同形状的封闭镂空圈物品吹泡泡,知道了不管泡泡器的形状如何改变,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通过和组员讨论适合做泡泡器的材料,并把想要制作的泡泡器用绘画的方式展现了出来,认真制作了泡泡器;在尝试用自制泡泡器吹泡泡时,自主发现了问题并及时改正,最后做出了成功的泡泡器;能公平公正地评价自己组和其他组的作品。

六、拓展与应用

活动最后,教师提供了一个牙刷,引出了新的问题:牙刷能吹泡泡吗?孩子们带着疑问用牙刷进行了吹泡泡游戏,最终得出了结论:牙刷能吹泡泡。干牙刷上的毛是一根根竖起的,当牙刷蘸上泡泡水后,牙刷上的毛跟毛之间就形成了暂时性的封闭镂空圈,对着镂空圈吹就能吹出泡泡。这个实验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

具有游戏化背景的STEM活动在各种游戏化学习过程中能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培养幼儿实用、创新和协作的探究技巧。幼儿主要通过直接经验获取知识,STEM活动是在课程游戏化教育的概念下开展的,能在关注课程趣味性的同时,全面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STEM活动可以让幼儿体验到不同的科学知识,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让幼儿的知识体验更加真实,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青云幼儿园)

猜你喜欢
吹泡泡镂空薯片
吹泡泡
吹泡泡
镂空幻想
吹泡泡
最佳损友
吃薯片
拼折镂空立方体
镂空窗花朵朵开
对一枚镂空花钱的探究
脆不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