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在元代山水画中的表现

2021-10-28 19:20朱明丽
牡丹 2021年16期
关键词:笔墨山水画意境

意境是绘画的灵魂,在中国古典美学当中意义重大,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山水画中,意境成为检验一件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元代宗教以及政治的影响对儒、道、禅采取一种融合的态度,寄情于书画创作,在绘画中逐渐开始展现意境。

一、意境的概述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当中一个重要的评判因素,作为艺术范围当中一个独特的类型,是中国古典美学用来标示文学、书法、绘画等艺术活动中的一种审美范畴。一般来说,绘画中的意境是指绘画作品中所营造的氛围,是画家情感和景物的有机结合,需要画家借助身外之物加上自身情感,经过艺术形式的加持,与观看者形成一种情感的共鸣。一幅作品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意境的展现。意境又是展现美的一种形式,无论是什么样的美,意境中的美都需要做到情景交融。

(一)解读意境

“意境”可从“意”“境”两方面理解。“意”是上下结构字体,上面是表示声音的“音”,下面是“心”,表示人们在接受外界事物的声音后内心的情感表述。《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境”的:“竟,乐曲尽为竟,从音从人。”人们可以把“境”理解为一种事物终止或者地域的一个尽头,是一种限定概念。

(二)意境的发展

在中国古典文学批评历史中,从先秦开始,人们对于“意”的寻找已开始。例如,儒家经典《易传》就提出了“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的观点;唐代,在批评意象外,又显现“境”的概念。在诗人王昌龄的《诗格》中指出“诗有三境”,包括物镜、情境、意境。这是“意境”一词第一次以组合的形式出现。随后关于“境”的论述越来越多。刘禹锡对“境”的美学范畴给出比较明确的规定。唐末的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则主要揭示了意境的美学本质,指出意境说与老子美学的内在联系。至此,唐代的诗学家提出了意境的完整范畴。明清时,意境在美学范围内出现。清末民初王国维重新对“意境”和“境界”进行解释。后来的胡适开始用意境的观念论述诗,宗白华在意境的运用中结合具体实践,朱光潜用意境论来进行批评。

(三)意境在绘画中的发展

意境在绘画上主要表现在山水画中。魏晋南北朝时文人士大夫追求画面简单的效果,山水画避开纯写实,不能只照搬自然景物,绘画中要体现画家思想。唐代张彦远使意境发展走入一个新阶段。五代时荆浩提倡“真景”。到宋代郭熙的“重意”的出现,《林泉高致》中“意境”一词的出现可以看作意境在山水画中的开始,那时讲求在创作时画面中表现意境。宋元绘画逐渐兴盛,苏轼提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观点。元代倪瓒“逸气”的出现,使得从简单模仿事物上升到了精神层面。直到清代,笪重光在《画筌》中说“其天怀意境之合,笔墨气韵之微”,使用“意境”一词,以此开始了深入的研究。

二、意境在元代山水画中的表现

元代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经历蒙古族的统治,文化进行了多方面融合,使得每个人在思想选择上有多种选择性。儒、道、佛的思想在元代文化中流行,人们有多种选择。儒家思想地位增高,“虚静”说与元代画家追求的清静无为、超脱现实的精神不谋而合。佛家的“空”说,也就是“留白”对于意境的展现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道家比较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的观念,这更加贴近当时人们的心理活动,人们比较向往无欲无争、自由自在的环境,主张“得意而忘言”,以外界之“象”来表达内心之“意”,所以道家受到推崇。

此外,元代是一个战乱不断的时代。战争频发,汉族文化和北方异族文化之间纷争不断,在当时社会发展中也有许多不和谐的声音出现,这些对于元代文化以及绘画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文人们开始向艺术方面发展,追求自然、向往自由,并且比较重视个人心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山水画绘画艺术的进步和发展。

(一)图示中的意境表现

绘画中讲究构图,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简”和“繁”是绘画构图的重要原则。例如,元代赵孟《鹊华秋色图》采用平远构图,两座山在左右,左边是鹊山,右边是华不注山,均在远景位置,近处是一片辽阔水乡,树木众多,红绿相间,树木枯润,充满沧桑感。两山之间留有空白,显现其巍峨,水乡之间可见农人,整个画面充满着一种宁静的气氛,有一种恬静的意境之感,仿佛给友人一个遥远的乡国之梦。

再如,倪瓒的作品构图巧妙,以三段式构图居多,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种江南之静。在作品中,上为几座山峰,中间做留白,下为近景的树木,简单勾勒呈现出简逸的构图,在巧妙之间表达画家的心境、展现自己的“无我之境”以及一种淡雅的精神状态。

(二)笔墨中的意境表现

简单的构图与繁复的笔墨相互结合便成一幅画的灵魂。笔墨的使用是画面中意境的重要表现手段。例如,王蒙《青卞隐居图》中笔法众多,墨法繁复营造出一种意境。在笔法上使用篆书用笔,在画面左下角的树丛用笔利落,长线条与短线条相互融合;在墨法上,干湿互用让整个画面层次分明;在苔点的表现上点洒随意,其中有浑点、破竹点、胡椒点、破墨点,层层点洒,表现山石树木的苍郁。整个画面当中曲折的线条、跳跃的一些苔点以及众多树上皴擦的焦墨和枯笔,让整个作品展现了一种不安以及烦躁难定的心境。当时社会战火不断,整個社会陷入动荡之中,《青卞隐居图》通过画面展现出画家内心的真实心境。

社会环境影响文人士大夫向往自由生活。倪瓒《容膝斋图》是典型的三段式构图,画中土坡上画杂树几棵,几棵点叶、几棵垂叶,在树后面有茅亭;画面中间做留白处理,一片茫茫的湖水,展现了一种宁静之感;画面远处,加入远山。整个作品笔墨很淡,以枯墨为主,墨色比较清新,用笔比较干,干笔皴擦多于渲染,设色比较少。画面中的山石、土坡皆以干笔皴擦,然后使用焦墨来点青苔,树木杂乱,比较萧条,但给人一种简单之感。此画作墨色变化比较多,浓淡适宜,画面节奏控制巧妙,笔墨收放自如。整个作品虽然给人一种简单萧瑟的感觉,但是笔力使用巧妙洒脱,墨色复杂具有多变性,画面展现了画家的“简逸之气”。从作品营造的意境中也可以看出画家生活上的简单淡雅,比较清高。在当时所处社会环境之下,追求一片自由安静的地方,也可以看出画家对于现实社会的失望以及对于自由自在、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

三、对后世的影响

作为艺术范畴中的一个特殊类型的意境,对明清绘画以及现当代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社会不断发展更新的今天,艺术创作的形式出现了复杂繁多的特点,例如,近现代的中国画坛在人物、花鸟、山水等多方面向多元化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绘画题材也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始终不变的是画面中的意境都是画家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曲阜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朱明丽(1996-),女,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美术学、美术史论。

猜你喜欢
笔墨山水画意境
我来打开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笔墨童年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