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兴趣发展出发剖析“虫虫博物馆”

2021-10-28 01:12刘晋桃
幸福家庭 2021年11期
关键词:虫虫昆虫博物馆

刘晋桃

幼儿园博物馆教育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不仅因为其本身是一个新的教育领域,而且要求教师具有专业的博物馆知识。如今,很多教师能有意识地把博物馆理念运用到日常教育实践中,跨领域主动学习博物馆相关知识,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通过幼儿园博物馆教育,幼儿能感知世界、探索世界、开阔眼界、增长见闻。这可以为幼儿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奠定基础。幼儿从最初面对博物馆时的好奇,到对生活中万物名称、习性的追问,再到收藏、记录、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喜爱之物,这个过程是幼儿的探索发现之旅。

幼儿园博物馆教育是融合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在幼儿园博物馆教育中,每个活动的内容主题不同,可以提高幼儿参与的兴趣,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本文通过小班“虫虫博物馆”的案例,探讨如何在发展幼儿兴趣的基础上开展幼儿园博物馆教育。

一、“虫虫博物馆”教育的渗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指出:“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方式,以及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从这个角度看,幼儿园博物馆教育是践行《指南》精神的一种新型教育实践方式。

“虫虫博物馆”活动的起因是幼儿被连廊里各种各样的昆虫标本吸引,主动提出观察昆虫的想法。为了满足幼儿的需求,笔者在一楼连廊创建了一个“虫虫博物馆”。活动开始,教师在连廊内展示昆虫画报、昆虫标本。幼儿可以直接观察昆虫的外表,通过海报和昆虫拼图直观地了解了50多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及特征。为期两周的观察探究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幼儿不只停留在观察和讨论的层面,有的画了起来,有的开始模仿昆虫的动作,有的将昆虫角色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在班级里玩起了昆虫游戏。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兴趣的不同,教师在一楼连廊创设了昆虫表演区、昆虫的家、昆虫研究区等区域,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为幼儿提供欣赏、模仿、表达的机会。这样,通过不同领域间的相互跨越、相互渗透和相互整合,教师既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又尊重了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二、“虫虫博物馆”教育的实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实际的學习是综合的,整体的教育过程,使幼儿通过真实且有意义的活动,主动学习获得完整经验。”笔者观察到,在实施“虫虫博物馆”活动时,幼儿在第一次游戏中就将各种各样昆虫的生活和自己的生活进行对比。幼儿讨论:“昆虫会像我们一样生活吗,它们需不需要生活用品呢?不如我们来模仿昆虫玩送快递的游戏吧。”在这个小游戏中,收、取快递的游戏环节锻炼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幼儿基于生活经验,能更丰富、更深入地融入游戏。

于是,笔者利用游戏讨论的形式和幼儿一起丰富送快递游戏的细节。在第二次游戏中,幼儿逐步加入了送货游戏,参演角色有昆虫老板、昆虫顾客、昆虫送货员等,它们根据任务单(任务单中融合了数学知识,如数与点的配对、物与点的匹配、规律排序等)给顾客送饮料。部分幼儿缺乏经验,不知道取货的具体操作流程。教师据此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深入学习的欲望,为幼儿提供调查表,发放昆虫头饰,标记昆虫的家,准备幼儿写信的材料。游戏结束后,幼儿不仅找出了七种颜色不同的商品,而且有规律地把每种颜色的瓶子放在对应的架子上。最让笔者惊喜的是,多数幼儿知道了如何按照昆虫顾客的要求配送不同颜色的货物。

三、“虫虫博物馆”教育的依据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当营造尊重,接纳和关爱的氛围,建立良好同伴和师生关系,幼儿园应当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有利条件丰富和拓展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在“虫虫博物馆”游戏案例中,教师通过观察,一次次与幼儿展开讨论,激发幼儿学习探讨的兴趣。比如,有的幼儿对网上购物感兴趣,有的对送快递感兴趣,有的对写信感兴趣,教师支持幼儿的想法,将兴趣点相同的幼儿分为一组,通过多种途径鼓励幼儿自主解决问题。比如,教师带幼儿实地体验快递站的整个操作流程,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游戏的深度挖掘和广泛开展提供足够经验支持。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要现场观察陪同幼儿,游戏后组织幼儿讨论分享,倾听幼儿的游戏诉求,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困难,为幼儿提供游戏中所需的材料及维护活动秩序,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游戏环境。

幼儿在第四次和第五次游戏中开始联动游戏。“虫虫博物馆”热闹了起来,幼儿不受区域间的约束,置身于真实的生活场景,参与游戏的人数由少变多,不同的兴趣小组负责不同的游戏项目。如写信组的小朋友负责写任务单,快递组幼儿负责根据任务单派送快递,网上购物的小组负责接收快递。在此次游戏中,“虫虫博物馆”里的每个幼儿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虫虫角色参与游戏,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

在“虫虫博物馆”中,教师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要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提供多样的选择,为幼儿创设自由的环境;教师是游戏开展的支持者,要抓准介入游戏的时机,满足幼儿自主游戏的内在需要,让幼儿更好地实现游戏的愿望;教师是幼儿游戏的观察者,通过观察了解幼儿表现和掌握幼儿的信息,为角色预设提供根据;教师还是幼儿游戏的追随者,追随幼儿的兴趣,支持幼儿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

教师开展的“虫虫博物馆”以幼儿的兴趣发展为中心,注重幼儿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注重开阔幼儿视野,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对比、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为幼儿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做了准备。幼儿在博物馆中可以无尽地探索和学习,掌握社会文明规范要领,感知世界的多样性,在观察自然、探索世界的过程中获得文化知识。博物馆教育可以培养幼儿不断探究的学习品质、团结合作的情感态度以及坚持不懈的认识能力,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在幼儿园博物馆教育实践中,教师不仅要与幼儿同行,还要与家长携手,让幼儿在快乐的博物馆探索中体会发现与学习的快乐。通过形式多样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行为会随之发生变化,会认识到幼儿园博物馆教育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幼儿家长可以带幼儿去博物馆参观学习,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注重对幼儿自主意识的培养,让幼儿尝试独自设计,引导幼儿将自己的物品分类摆放,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描述和分类等能力。

教师在开展幼儿园博物馆教育活动时,可以把初始阶段的工作做得更细致、更有深度和更具广泛影响力,这样可以让后续阶段的工作更好开展。

“博物”中的“博”是指知博、得博、爱博,“物”是指知物、得物、爱物。根据前期在博物馆教育中建构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明确了下一步的幼儿教育方向,在此基础上,笔者将拓宽思维,追随幼儿的兴趣,通过师幼合力共建幼儿喜欢的博物馆。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虫虫昆虫博物馆
虫虫飞
RFID昆虫阅读放大镜
借昆虫上课
博物馆
我最喜欢的昆虫——知了
昆虫的冬天
虫虫去哪儿
露天博物馆
虫虫攻略之“屎壳郎”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