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佳琪
罗伯特·欧言文说:“人类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身为一名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在压力和舆论面前,教师如何在工作中获得幸福感呢?本文从几个方面谈谈笔者的思考。
(一)理性调整期望值
一些教师会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产生职业倦怠,丧失职业幸福感,原因在于對自己的认识存在偏差,不能客观认识自己,夸大了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角色期待过高。教师要拥有一颗平常心,能够接受平凡、享受平凡。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教师要有这种从平凡中见伟大的绿叶精神。
教师要淡泊名利,教师不是一份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作。陶行知先生曾经分析过教师的职业特征:“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可言。”教师应努力排除外界的纷扰,以平常心态去干实在的事情。
(二)幸福是和幼儿相处的每一个细节
幼儿的成长可以给教师带来满足感和幸福感,幼儿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对教师工作的肯定。弗洛姆曾说:“幸福本身不是结果,而是伴随着力量增长的体验。”教师在给予幼儿知识、促进幼儿进步、助力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增长了经验,收获了快乐。
幼儿教育不是保姆式的照料和简单的教学,是教师对幼儿行为的宽容和接纳,是教师对幼儿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穷人在海滩上舒适地晒着太阳,一个富人匆匆走过。穷人问:“你在忙什么?”富人回答:“我在忙事业!”穷人说:“你还忙什么?你已经这么有钱了!”这个故事反映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观。
(三)学会接纳
教师要学会包容、学会改变,尝试用一种接纳、欣赏的方式看待世界。比如,在与孩子日常交往中,笔者用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不断寻找孩子身上的优点。在孩子犯错时,我会冷静旁观,委婉地提醒,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与同事相处时,我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时刻保持心胸开阔、心态乐观、心情舒畅。
(四)学会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不是减少教师的所有需求,是减掉一些过分的、不合理的需求。教师要正确看待荣辱名利、晋职评优、奖金福利等,既不过分要求也不过分期待。知足常乐,教师可能会因为生活点滴中的收获而欣喜不已,如家长对自己工作的肯定,领导对教师工作的赞扬以及幼儿开心的微笑。教师要适时调整目标,在遇到问题时主动换位思考,不断激励自己,能接受有缺陷的人和有遗憾的事,不幻想绝对的公平,拥有淡定从容的心态以此获得职业上的成就感。
笔者有次累得腰酸背痛,坐在椅子上敲腿。班里的孩子安琪跑过询问原因并用她的小手在我腿上拍拍打打。突然其他孩子都跑过来,他们把一双双小手放到我身上,“老师,我也给你捏捏,我捏得可舒服啦!”刹那间,肉乎乎、暖融融的小手抚在我的腰间、腿上。我瞬时眼睛湿润了,这是身为教师最值得骄傲的幸福时刻。
打铁还需自身硬。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专业性很强。教师需要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艺,在工作中做到驾轻就熟,才能从容不迫地攻克一个个教学难题,及时准确为小朋友答疑解惑,从而得到幼儿的崇敬和获得教学的自豪感,品尝到探究的新鲜感以及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感,感受到人生的幸福。提高教学专业水平,是提升教师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专业成长促发职业幸福感,职业幸福感推动专业成长。教师要在课堂上彻底放松,和小朋友的每一个眼神触碰、每一次语言交流、每一次课堂互动都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机会。教师应融入课堂,与幼儿产生共鸣,在课堂上率性而为,与小朋友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达到人课合一的境界,这种专业上的成就感也是职业幸福感。
幼儿园园长要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积极创造沟通的机会,把问题摆在桌面上解决,及时消除教师间的意见和矛盾。园长要积极与教师交流,多谈心、多沟通,坦诚征求意见,如实说明幼儿园情况以达到彼此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互相支持的目的。社会要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个性,对教师多些包容,为教师的成功喝彩,为教师的成长创造一个相对宽松、自由和温暖的环境。
徐特立说:“教书是一种愉快的事业,你越教就会越爱自己的事业。当你看到你教出来学生一批批走向生活,为社会作出贡献时,你会多么高兴啊!”每一位教师要格外珍惜和不断积累这种愉快和热爱,让它成为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力量,做一个快乐健康的幼儿教师。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例如,教师蹲下身和幼儿交谈,帮他们整理仪表,这会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和对幼儿的关爱,也会给幼儿一份温馨快乐的童年记忆。这份家长的信赖、幼儿的依赖就是幼儿园教师孜孜以求的幸福。
(作者单位:东湖苑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