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睦芳
摘 要:从教学内容入手进行听评课的理念越来越被调研员和广大教师所认同,其主要是评价教师教学时的内容选取、目标设定、过程实施和教学实效四方面。对于语文课而言,从教学内容入手听评课有利于反映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更妥帖地解释语文教学实践。文章由课堂教学实录概述入手,通过对立足教学内容评课的评价维度的分析,重点论述评析教学实例,探析评课标准。
关键词:教学内容;评析;课堂实录;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1-0122-03
各学校经常会组织一线教师不定期开展听评课活动,进行相互观摩和交流学习,以实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那么如何去听一堂语文呢?怎样去评价一堂语文课的优秀与否?是从教师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再教什么的教学内容的角度看,还是从教师先怎么教、后怎么教、再怎么教的教学方法的角度看呢?王荣生教授认为:“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老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因此,他主张“好的教学方法不是抽象的,它总是要与具体的学科内容联系在一起。”所以,广大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入手进行听评课,要通过对具体课例的评价分析,探讨评析的维度和标准,推进“立足教学内容评课”的实践。下面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实录为例进行探索研究。
一、课堂教学实录概述
本文选取甘肃省环县一中刘绪洲和山西省太原市吉翔两位老师已公开发表的关于《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典型课堂实录作为评析对象。刘绪洲老师以该文曾荣获普利策新闻奖为线索,从写作方法的角度探析其获奖原因,并引导学生自主找出本文获奖的其他方面理由,比如题目富有悬念、细节描写具体、情感真实、语言凝练耐人寻味等。整堂课上,刘绪洲老师坚持课堂以生为本,注重与文本对话和生生对话,首尾呼应,线索明晰,安排紧凑。吉翔老师则入情入境、设疑激趣,他通过设置问题“奥斯维辛到底有没有‘新闻”引发学生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以文为本,在细节品读中体会作者情感深意,再适时点拨、升华主题。吉翔老师语言丰富有文采,整堂课紧扣重点,循序渐进,教学特质鲜明。
二、立足教学内容评课的评价维度
聽评课是教师常见且重要的教研活动,听评课可以从课堂组织、内容结构、教学方法和个人风采等多角度进行评价,评价角度不同,评价结果往往也会不同,那么究竟哪个角度的评价更能促进教学改革,更有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呢?王荣生教授认为:“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考察它的教学内容对不对;在感受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之后,更要关心学生是不是驻留了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语文体验;我们还有十分的必要,关注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问题。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也就是审视、反思这堂课教师教了什么,进而探寻、体察学生所驻留的学习经验,并考察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的关联及关联程度。”由此可见,教学内容才是一堂课的关键所在,是所有学科的立身之本,合宜的教学内容是有效课堂的首要特质,所以从教学内容本身的角度出发去评价一堂课的价值也更为有意义。对于语文教学而言,从教学内容入手,有利于“好课”的产生,也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成长,所以,评析语文课还是要从课堂呈现出的教学内容出发。
三、评析教学实例,探析评课标准
刘绪洲和吉翔两位老师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例,无论是教学设计的流畅度、内容的丰盈情况、课堂上师生互动对话和个人特色等都是亮点众多,值得大多数教师观摩学习。但是从教学内容出发评析两篇课例,笔者认为在教学目标设定、内容解读、教学实施和结果指向等方面还是偶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1.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定教学目标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从教学内容着手,再结合新课标要求、单元学习目标、学生实际情况、内容考核重点等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考量。就《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通讯而言,其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知识性内容方面的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本文写作背景,对纳粹屠杀犹太人的历史事实和本文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等方面进行介绍。第二,能力性内容方面的目标:引导学生把握“通讯”文体特征,学习本文独特的写作方法。第三,情感和思想内容方面的目标:带领学生充分研读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和人文情怀,启发学生深刻领会文章的思想价值,并结合历史和社会现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讲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通讯时,刘绪洲老师以新闻通讯的写法作为本课的重点,但其只是浅层次地涉猎新闻通讯语言写作的技巧,没有立足通讯的文体特征和本文的人文价值去分析写法特点,因此使得本文的情感和思想方面的目标难以实现。而吉翔老师则忽视了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等背景性、知识性方面的内容介绍,直奔能力和情感目标,移情入境,于细节处感受作者的情感,看似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结构紧凑,实际上却缺少基础知识的铺垫,这就使其所讲授的内容如同移栽的树木一般,仅扎根于浅表土壤中,缺少深层充分的营养补给,从长远来看必然会影响树木的成长。
2.充分利用资源,精准解读文本内容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一篇典型的新闻通讯,但是,作者跳出了传统新闻“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窠臼,其在反映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着力地展现出自己在奥斯维辛所看到、听到、想到的,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印象,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法西斯暴行的深恶痛绝,对自由、解放、新生的无比珍惜之情。
(1)扩展背景知识,解读文本背后的故事。在介绍这新闻篇通讯背景的时候,刘绪洲和吉翔两位老师都只是简单地介绍说,“这是一篇荣获普利策新闻奖的作品”。没有对普利策新闻奖加以说明,一句话简单带过,使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到文本的过人之处,这就会给学生留下疑惑,“普利策新闻奖是一个什么奖?有什么特别的”。因此,在介绍文本背景时,教师最好对奖项的历史、获奖作品和入选作品的共性特征以及本文获奖词等“背后的故事”进行简要补充,激发学生兴趣,增长学生见识,引导学生从人文角度深度体悟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