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6日上午8时,台州临海市上盘镇派出所接到村民接警,称位于头门港北洋坝滩涂上,12头类似鲸豚的“大鱼搁浅”,需要紧急救援。后来经专家确认搁浅“大鱼”为瓜头鲸。
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接到报警后,赶到现场开展紧急救援。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救援人员和上千村民、热心群众分工合作,开展营救。在专家远程指导下,他们迅速形成了一系列救援方案:给瓜头鲸浇水保持湿润度,用水清洗鼻孔确保呼吸通畅,使用冰块为搁浅的瓜头鲸降温……
村民们还找来竹竿和床单等物品,搭起简易帐篷为“大鱼”遮阴。因为温度高,村民又接力运水,浇在它们身上,帮助降温。
当天下午,来自杭州长乔极地海洋公园、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等地的多支专业队伍也相继赶来救助。“暂时无法确定搁浅的原因,但鲸类搁浅一般是身体出现问题。”杭州长乔极地海洋公园技术负责人刘全胜说,在救援过程中他们曾尝试把其中一头瓜头鲸放归,但发现它还是反复冲滩。“如果它们生病了,放生之后还有可能继续搁浅。”
专家商讨后决定,先将它们运离海滩暂养,待救治后身体有所恢复再放生。大约数十名救援人员在淹到胸口的海水中,把搁浅的瓜头鲸通过担架抬出海滩。吊机将固定在担架上的瓜头鲸运到堤坝上,再由车辆运送到附近的海水养殖场和海洋世界暂养。
经过大约10小时援救,所有搁浅瓜头鲸都被救援上岸。(选自中新网、网易新闻)
时评链接
12头瓜头鲸搁浅,野生动物救援还需良法善治
杨朝霞 林禹秋
“没有什么事物能比一种即将遍布的观念更有力量”,生态文明,正是这样一种观念。在此次搁浅事件中,当地渔民积极参与救援行动,事件本身受到廣大网友的热议和支持,足见我国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整体上得到了明显提升。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出台有关行动计划,除了蓝天碧水以及不断恢复的生物多样性这些显著成果之外,公民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观念也在不断提升,“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道德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首先提出生态文明观念的重要性,然后结合事例分析此次事件中生态文明观念的作用。渔民的积极救援体现了我国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整体上明显提升,这得益于国家、地方的积极努力,使生态文明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
此次的救援行动带给我们诸多感动,但如何减少鲸类搁浅事件的发生,如何及早发现,如何进行科学救援,如何让立法切实保障鲸类生息繁衍的生态环境,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承接上文,引出下文对事件的探究,体现结构的严谨。)
对于鲸类集体搁浅的原因,集体自杀是可能的解释之一。受到地球磁场干扰,海洋环境恶化,导航声呐系统失灵,以及自身寄生虫问题也都是可能的诱因。相关自然科学研究要不断推进,一旦准确地监测、分析出搁浅原因,就要以此为基础,建构鲸类搁浅的预防和应对体系,防止和减少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此种“重资源,轻生态”“重陆生,轻水生”的局面,亟待扭转。从立法的角度来看,应当进一步提高《渔业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专业化程度。一方面,这是为了全面完善野生动物的救护和放归制度,增强该领域立法的科学性,另一方面,这也是对物种栖息地保护的加强重视。野生动物救护和栖息地保护方面的制度建设,还需尽快弥补立法短板。(第三、四段属于解决问题部分。首先说明鲸类集体搁浅的原因是自杀,接着分析了鲸类集体自杀的原因,接着指明了应对之策。第四段从立法角度来谈如何弥补立法短板。)
野生动物救援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用良法善治来规范、优化和保障救援行动,以实现救援能力与救援体系的现代化。当然,在公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野生动物保护观念的培育方面,还应继续加强,让动物保护、动物福利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最后呼应题目,首尾圆和,再次呼吁动物保护的良法善治。)(摘自光明网)
(编辑: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