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琳,何 文,程令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超声科,北京 100160)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手段。对于颈动脉狭窄50%以上的有症状患者及70%以上的无症状患者,在符合手术条件的前提下可进行手术干预[1];但CEA围手术期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其中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CHS)因高致死率及致残率成为关注重点。CEA后脑高灌注定义为颈动脉狭窄手术修复后同侧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显著增加,远高于脑组织代谢所需。CHS是脑高灌注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同侧头痛、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及脑出血等[2],可发生于CEA术后数小时至1个月,平均为术后5天[3]。GALYFOS等[4]提出如下诊断CHS标准:①血流动力学检测发现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血流速度较术前增加>100%;②血压急剧升高,达恶性高血压水平(收缩压>200 mmHg,舒张压>100 mmHg);③头痛,多为手术侧;④局部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影像学检查发现颅内水肿和/或颅内出血;满足①及其余任意一条即可诊断CHS。本文对CHS影像学检查方法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SPECT是能较为准确地评估脑灌注的影像学方法之一,但耗时长且费用昂贵。CBF较术前增加>100%、CO2和乙酰唑胺试验显示术前患侧脑血管反应性(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CVR)<20%及MCA与小脑活动变化比率>10%可诊断脑高灌注,其中量化及三维评估CBF和CVR是理想方法[5-6]。长期颈动脉狭窄致慢性脑缺血、继发自身调节机制受损,血管收缩功能障碍,最终导致CBF降低、CVR受损及术后CBF过高而诱发CHS[7]。以乙酰唑胺负荷或CO2激发的CVR评估脑灌注储备的原理是脑灌注压降低可致代偿性血管舒张区域CVR减低,受损血管扩张受限,使CBF少量增加甚至不增加[8]。HOSODA等[6]观察500例CEA前患侧静息CBF与乙酰唑胺激发后CVR,发现术前CVR降低是CEA后发生CHS的独立预测因子,较术前静息CBF更为准确。多项研究[9-10]均肯定了SPECT辅助诊断脑高灌注及CHS的作用。定性观察15O H2O PET或乙酰唑胺激发后SPECT图像以评估CVR的观察者间一致性较高[10-11]。ACKER等[11]以15O H2O PET与99m锝-六甲基丙烯胺肟(99mtechnetium-hexamethyl propyleneamineoxime,99Tcm-HMPAO)SPECT定量与定性观察脑血管储备情况,发现15O H2O PET可检出99Tcm-HMPAO阴性的脑血管狭窄与脑血管储备受损,提示SPECT对CVR受损的阳性预测值低于PET,其评估CVR的准确率尚待提高。
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较SPECT更加快速便捷,费用相对较低,临床应用广泛,可测量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和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等参数[12],也可通过乙酰唑胺激发试验评估CVR,同时提供脑部形态学信息;通过观察CEA术后CTP参数变化可预测发生CHS的可能[13-14]。CHS多表现为CBF和CBV升高、MTT延长及TTP缩短[15]。静息MTT增加是CVR受损的静态定量指标,CBF变化百分比也是预测CHS的基础指标之一,而CBV在脑血管损害或发生CHS时可能保持不变,发生自动调节舒张功能的血管中,小动脉仅占小部分,大部分为静脉,故通过调节血管舒张功能致CBV增加的幅度有限[13,16]。YOSHIE等[13]基于乙酰唑胺激发试验测量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CTP参数,评价其变化情况,发现根据乙酰唑胺激发后MTT绝对值诊断CHS的效能最高,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1,最佳截断值为4.87 s;术前、术后静息MTT及CBF变化百分比差异显著。CHANG等[14]的研究结果显示,相对TTP(relative TTP,rTTP)指数[(患侧rTTP-对侧rTTP)/对侧rTTP]为0.22与相对CBV(relative CBV,rCBV)指数[(患侧rCBV-对侧rCBV)/对侧rCBV]为0.15结合临床指标是预测CHS的最佳模型,提示CTP可评估脑血流动力学并识别有发生CHS风险患者,且可快速检出CHS继发脑水肿与脑出血。
可用于预测CHS的MRI技术包括动态磁敏感对比灌注加权成像(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DSC-P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MR血管造影(MR angiography,MRA)及动脉自旋标记MR灌注成像(arterial spin labeling MR perfusion imaging,ASL-MRI)等。
DSC-PWI通过计算CBF、CBV和MTT等参数获得脑血流动力学信息,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无辐射、可利用单一成像所获数据进行形态学和功能分析等优点[17];CEA术后CBF较基线值增加>100%、MTT延长可能提示CHS。术前CVR减低和CBV增加也是预测CHS的危险因素。FUKUDA等[18]比较DSC-PWI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动态133Xe-SPECT脑灌注图,发现DSC-PWI 所示MTT增加值与用药前后133Xe-SPECT测定的脑灌注储备减少具有良好相关性,即MTT延长预示CVR受损。WANG等[19]以SPECT测值为标准,以灌注加权成像测量术前绝对CBV(absolute CBV,aCBV)、rCBV与术后CBF,发现术前aCBV与rCBV升高预测术后CHS的敏感度与SPECT相近。术中通过PWI对重建血管进行即刻评估,可获得早期血流动力学改变信息。
ASL-MRI以动脉血中的磁标记质子为内源性示踪剂,具有无创、安全、可重复及成本低等优点,既可在术前定量评价CBF变化及脑血管侧支循环代偿功能、明确CBF异常灌注区,又能用于术后长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20-21]。据报道[22],ASL-MRI与SPECT获得的CBF具有较高一致性,可替代SPECT技术评估脑灌注。LIN等[23]指出,CBF空间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增高、全脑灌注容积比减低、大脑前动脉A1段和或前交通动脉缺失、大动脉卒中史均与CHS发生显著相关,表明ASL可用于评估CEA术后CHS情况。
此外,FLAIR序列和MRA等可在术前、术后评估脑灌注异常中发挥作用。FLAIR序列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其他序列。WAN等[24]研究发现,术前FLAIR序列出现血管高信号(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脑区的术后CBF较术前均升高>50%,其中1例出现典型CHS症状,FVH预测CBF升高>50%的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100%、80%、20%和0,提示术前FVH可作为预测术后CHS的指标。
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是CEA围手术期检测脑血流灌注的最常用技术之一,可用于评估和预测围手术期发生CHS风险,具有无创、实时及可重复等优点,并能根据脑血流速度评估围手术期脑异常灌注、检测术中可能导致脑缺血的微栓子脱落、监测术中MCA平均血流速度(mean blood flow velocity,Vm)以调整血压减少转流管使用以及评估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和CVR等[15,21,25]。实际应用中,根据CEA术后MCA Vm较基线值增加1.5倍以上预测CHS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以术后24 h测值排除CHS的准确率较高[26]。然而脑血流速度增加并非一定伴随CHS发生。张洪伟等[27]认为,术侧MCA Vm与术后缺血性脑卒中、CHS等并发症的发生并无绝对因果关系,而与交通支开放程度、术侧及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脑血管的自身调节机制等多种因素有关。术前充分了解病史、评估一般状况及监测围手术期TCD对于整体评估患者状态是非常必要的。
经颅彩色多普勒实时超声成像(transcranial color-code real time sonography,TCCS)解决了TCD不能可视化调节入射声波角度的问题,可进行实时脑血管二维显像,并能提供彩色多普勒血流信息,所测血流数据更加可靠。FUJIMOTO等[28]认为根据TCCS所测CEA前后MCA流速较基线增加1.5倍以上可预测CHS,具有高敏感度和特异度;流速增加2倍以上时,预测敏感度达75%,特异度达99%。此外,联合TCCS与TCD对于CEA术前评估颅内侧支循环、预测术后CHS高危患者、提高CEA成功率与安全性具有指导意义[29]。每日监测TCCS有助于发现CEA后CBF变化,进一步提高对CHS的认识并积极加以预防[30]。
影像学技术在诊断CHS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SPECT是诊断CHS的金标准,但因其成本较高,放射源获取困难,不适用于重复检查,且图像后处理易受分辨率及医师诊断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主观性强、重复性差。CTP与MRI同样可用于分析脑血流动力学,发现CHS继发脑水肿及脑出血,还可进行重复检查及追踪预后,且图像分辨率高于SPECT,目前已成为临床首选术后检查方式。也有学者[31]指出,利用特殊图像处理软件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到的达峰前曲线积分(peak-curvilinear integral,PCI)可作为高灌注出血风险的预测指标。此外,CTP联合TCD及TCCS是CEA前后较常用的脑血流动力学评估方法。TCD操作便捷、可实时成像,广泛用于CEA围手术期评估,而TCCS较TCD结果更加可靠,但同样面临操作者依赖性的问题,且可能因颅骨遮挡显像效果不稳定。未来的研究方向应集中于联合应用多种影像学技术,以求预测、诊断CHS效能及效率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