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虹李 洋
柔韧素质在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的应用
李 虹1李 洋2
(1.广州美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2.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50)
对2015—2020年广州市越秀区小学体育大课间评比活动的调查,就体育大课间活动中柔韧元素的运用、编排和实施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案,为完善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改善和发展小学生柔韧性,促进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小学;体育大课间;柔韧;应用
为推动体育艺术“2+1”活动的深入开展,贯彻落实“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广州市越秀区开展了小学大课间活动。从2003年的“三操”(早操、广播操、眼保健操)到2015年广播操或自编操、柔韧操、绳操、特色展示、放松操五大部分,到2018年明确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三种形式——体能大课间、一校一品大课间以及混合大课间,越秀区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不断发展,每年的大课间评比活动更是受到各校的高度重视。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原课间操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群体性、大型性、综合性的学校体育活动。它主要为了全面落实中央[2007]7号文件,“正常开展学校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大概时长约25分钟至40分钟,多数学校将其安排在上午第二节课后,学校统一组织实施,面向全体学生,它是由全校学生共同参与的体育活动。活动内容通常包括队列队形、徒手操(广播操、柔韧操、健美操、武术操等)、轻器械操(球操、绳操、扇子等)、体能训练和游戏环节以及放松拉伸等。
从人体生理解剖结构来说,柔韧包括四肢和躯干的柔韧。主要有肩、肘、腕、胯、膝、踝及脊柱等各个关节。而各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由先天决定,和人体自身关节的结构相关,通过后天的训练改善效果不明显;但髋关节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性,可以通过合理的训练得到提高。
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柔韧素质的练习旨在提高身体各个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跨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弹性与伸展能力,通常会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包括音乐、动作、时间、道具等要素。
本文对参与越秀区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小学进行调查,针对大课间活动中“柔韧”素质的运用、编排和实施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为完善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改善和发展小学生柔韧性,进而促进身体素质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以广州市越秀区小学为研究对象,调查大课间体育活动。
1.2.1 专家访谈法
面对面访谈参与大课间评比的各位专家,就越秀区各小学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尤其是柔韧这一环节进行了解,对柔韧素质运用过程中设计与编排等相关问题进行请教。
1.2.2 实地考察法
近五年亲自参与了越秀区小学体育活动大课间活动的考察,对各学校大课间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观察。
1.2.3 统计分析法
对所获得的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
表1 近五年越秀区各小学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评比情况
经常参与(3-5次)偶尔参与(少于3次) 学校(所)581 比例(%)98.3%1.7%
如表1所示,越秀区经常参与大课间的学校达到98.3%,由此可见越秀区小学体育大课间开展情况良好;只有1.7%的学校偶尔参与,据调查,由于越秀区地处老城区,部分学校受场地限制,无法经常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同时,学校对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参与积极性。
2015年小学大课间活动中柔韧操作为新增环节,被安排在课间操或者自编操后,即广播操或自编操、柔韧操、绳操、特色展示、放松操。2018年开始,推出“体能大课间”,即原地队列队形、体能热身操5分钟、基本内容练习(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放松拉伸,将柔韧操与其他身体素质结合起来。无论是哪种形式,柔韧素质都是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柔韧素质由一般柔韧素质和专项柔韧素质构成,不同专项对柔韧要求不同,为适应一般技能发展所需要的柔韧素质称为一般柔韧。在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我们首先考虑发展学生的一般柔韧素质,为以后专项柔韧素质打基础。与柔韧相关的主要部位包括手指手腕、肩关节、胸背、腰腹、腿部、踝关节和足背等。
2.2.1柔韧操编排元素的运用情况
表2 柔韧操编排元素统计
元素手指手腕肩关节胸背腰腹腿部踝关节和足背 学校(所)22713545616 比例(%)37.211.922.091.595.027.1
从元素的选择情况来看(见表2 ),腰腹和腿部这两个部分是各学校柔韧操中运用较多的,分别为91.5%和95%,手指手腕、踝关节和足背各学校运用较少,尤其是肩关节和胸背部分运用最少,说明柔韧操编排的元素比较单一,只局限于身体大的关节和肌肉,对肩关节、胸背部的柔韧性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也容易忽视踝关节和足背等小关节。
2.2.2柔韧操各要素运用情况
在时间安排上,根据国家文件的要求,越秀区大课间的时间一般为25—30分钟,2018年之前,柔韧操作为五个环节中的一个,成套时间大约在3—5分钟,而一个静力拉伸动作持续时间至少为10—15秒,加上过渡连接,如果设计左右对称动作,可以安排9—10个动作。然而根据调查结果,50.8%的学校选用10个动作以上,动作数量过多,停留时间比较短。
在音乐的选择上,如图1所示,27所学校选择民歌民曲,16所学校选择了轻音乐,10所学校选用流行音乐,究其原因,一方面大课间评比规则中建议各学校选择民歌民曲,另一方面根据柔韧操的特点,很多老师在编排时更愿意选择轻柔的音乐,另外,少数老师在编排时选用当下的流行音乐。由此可见柔韧操在音乐的选择上多样性比较大,不局限于哪种风格。
在道具的运用上,从图2可以看出,67.8%的学校徒手完成,25.4%的学校运用跳绳等进行肩关节、腿部的拉伸,剩下6.8%的学校选用了其他道具,如圈、棒球棍等。
图1 音乐的选择
图2 道具的运用
2.2.3身体各部位柔韧练习的素材统计
表3列举了身体各部位柔韧练习的动作素材,编排柔韧操时可将身体各部位的素材充分融入柔韧操,既全面又能增加柔韧操的多样性与趣味性,能够让小学生更乐于接受。
表3 身体各部位柔韧练习的素材统计
部位动作素材 手指手腕1、握拳、伸展、花掌抓握练习;2、五指张开双手合十用力内压或单手指根与手掌背向用力,使指根与手掌背向成直角或小直角;3、双手五指交叉、翻腕,双臂伸直、掌心朝上;4、手腕屈伸、内外绕环。 肩关节1、双人或多人压肩;2、双人背向拉肩;3、转肩:采用道具如绳、弹力带等做直臂向前、向后的转肩(可逐渐缩小握距),八字花样绕肩等。 胸背1、虎伸腰:跪撑、双臂伸直向前、双膝盖与地面垂直,胸向下压;2、猫式变体:四脚跪撑,手臂向前伸直,胸向下压;3、含胸背拉伸:练习者站立,双臂伸直、十指交叉、掌心冲前,向内含胸,充分拉伸背部。 腰腹1、站立,左右来回转腰;2、站立或坐体前屈,使头、胸以及腹部靠近大腿,注意膝盖伸直;3、分腿坐立体前屈,身体向两侧侧弯,对侧手摸脚尖;4、仰卧成桥,逐渐缩小手与脚距;5、双人背向站立,互挽臂互靠背,一人俯身向前、一人拉伸腰腹。 腿部1、前、侧、后三个方向的踢腿、压腿以及控腿练习;2、左右腿纵叉、横叉;3、双人被动压腿的一系列配合,如:双腿打开面对面坐立,双脚互相对抗,拉双手拉,一人前俯,一人后仰或者俩人背对背坐,双手举过头顶,一人前俯,一人后仰等动作。 踝关节和足背1、勾脚、绷脚、绕圈的练习;2、跪坐压脚面;3、双人配合被动压脚背练习。
无论是2015年单独的柔韧操还是2018年的体能操,柔韧在越秀区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理论可知,每一种身体素质在儿童、少年时期有机体自然生长发育的基础上,会出现在某一年龄阶段快速发展,即该素质发展的最佳时期。从相关的研究可知,5-11 岁是发展柔韧素质的最佳时期,也就是儿童少年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儿童少年骨组织呈现以下特点:组织中有机物质和水分较多,无机盐较少,软骨成分多,骨骼富有弹性,硬度和强度较小,可塑性强,不容易发生骨折和肌肉韧带拉伸的现象,但出现弯变形的可能性较大;关节面的软骨较厚,关节窝较浅,关节囊及关节韧带肌肉松弛,肌纤维细,训练效果显著;关节具备良好的伸展性和灵活性,活动幅度较大,但欠缺一定的牢固性与稳定性,容易在外力作用下脱位。因此,抓住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对于适时发展小学生的柔韧素质事半功倍。
3.1.1 越秀区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良好,柔韧素质练习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3.1.2 目前柔韧操编排的元素单一,仅局限于身体大的关节和肌肉,对肩关节、胸、背的柔韧性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也容易忽视踝关节和足背等小关节。
3.1.3小学阶段是柔韧素质发展的敏感期,适时、适量练习对发展小学生的柔韧素质事半功倍。
3.2.1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编排和设计
小学生具有精力旺盛、活泼好动的特点,他们普遍对事物的注意力不稳定且不持久,并受到他们兴趣的影响较大。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经历了从大概、模糊逐渐过渡到能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以及它们主要特点和相互联系的过程,主要以无意识记、机械识记、具体形象识记为主。根据他们的这些特点,在大课间柔韧操的创编过程中应考虑到将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运动强度等与小学生活泼好动等特点有机结合,选择一些简单、安全、容易记忆的动作,选用富有节奏感、符合年龄特点、符合时代特点的音乐进行编排。这样不仅展示了小学生活泼好动,可爱的一面,又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有效的锻炼。
3.2.2 柔韧练习应全面发展身体各关节、肌肉的伸展性
柔韧素质是人体五大基本素质之一,也是一项重要的健康指标。柔韧性的表现有时不仅仅体现在一个关节或某个身体部位,而是几个相互有关联的部位的联合反映。如“仰卧推起成桥”的动作,是发展人体腰部柔韧素质的练习,但实际上,它包含了肩、脊柱、髋等身体部位的关节活动,成桥的标准程度也由这几个部位所决定。所以,在进行柔韧素质的练习时,不能只对身体的某个部位或关节进行练习,而要兼顾到其他相互关联的身体各个部位。因此,在柔韧操编排中,尽量使用多的元素:手指手腕、肩关节、胸背、腰腹、腿部、踝关节和足背等,促进身体协调全面发展。
3.3.3 应遵循柔韧素质练习的原则
练习柔韧素质最实用也最有效的方法,通常是将静力性练习与动力性练习相结合,在编排和练习中也遵循这一方法,配合音乐多次重复一个动作,速度由慢到快、幅度由小逐渐加大,然后过渡到静力性拉伸,在肌肉、肌腱、韧带有一定酸、胀感觉的位置上停留,至少10—15秒,再进行下一个动作,左右对称、前后兼顾,不必刻意追求练习动作的花哨。
[1]尹小俭,季浏,高升,等.中国学生柔韧素质测试方法的探索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11):84-89.
[2]董翠香.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模式案例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3):103-113.
[3]徐江华,施春良.小场地上开展好全校性大课间活动之研究[J].学术研究,2015(1):47.
[4]林锋.广州市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越秀区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7):76-80.
[5]崔恒勇.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优化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0(32):53-54.
[6]洪士嘉.“玩、练、赛”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的实施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20,39(11):36-37.
[7]潘绍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绪论(上)[J].中国学校体育,2015(4):84-85.
[8]张红卫.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及效果分析:以广州市白云区明德中学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69-171.
[9]金丹.广州市主城区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19.
[10]张洁.“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我国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
The Application of Flexibility Quality in the Physical Activity of Primary Schools
LI Hong, etal.
(Guangzhou Academy of Fine Arts, Guangzhou 510006, Guangdong, China)
李虹(1990—),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