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与传播技术类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1-10-27 15:20唐伶俐刘永坚白立华熊盛武
传媒 2021年19期
关键词:数字出版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唐伶俐 刘永坚 白立华 熊盛武

摘要: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业急需具备应用软件开发能力、了解新闻传播与设计知识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结合武汉理工大学“数字传播工程”专业建设情况,本文从推动理念变革、打造优质课程、多方协同育人、强化科学研究活动四个方面,对未来相关专业建设提出完善方案。

关键词:数字出版 数字媒体传播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在新兴数字技术与网络基础设施快速迭代,全球数字内容产业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已无法满足数字出版、数字媒体传播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鉴于此,国内外高校纷纷推进教育改革,以期培养综合型、复合型数字出版与传播技术人才。

一、数字出版与传播技术类专业建设的现状

鉴于研究对象为数字出版与传播技术类专业,笔者仅对以传授数字出版技术、数字媒体传播技术知识为主的理工类本科专业进行研究,而研究生教育、涉及少量技术课程以传授新闻传播知识为主的文科专业不在研究范围。

为顺应教育改革的快速发展,国外许多大学进行资源整合,开设相关专业。以犹他大学娱乐艺术与工程专业,南加州大学多媒体与创新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游戏)专业,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创意计算专业等为代表,授予理学或工学学位。国外高校在专业建设模式上不断创新,注重计算机技术与娱乐、游戏、传播学等知识、方法、技术传授与人才培养,多年来已形成一定专业特色以及特定的人才培养方向,向新闻出版与广电等领域输出大量高级技术人才。

国内高校同样对相关专业进行了探索,开设数字媒体技术、广播电视工程及数字传播工程等专业,构建相关人才新型培养模式。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和广播电视工程专业多开设在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前者以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为代表,主要面向游戏开发,少数涉及影视和动漫,培养学生将计算机知识应用于游戏、影视、动漫领域的能力。后者以中国传媒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为代表,以传授音视频技术为主,通信及网络技术、视听艺术知识为辅,培养广电领域综合技术人才。数字传播工程专业目前只有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开设了本科试点班。依托软件工程、新闻传播学、设计学三大学科,以传授出版技术为主,广电技术、传播理论、艺术知识为辅,培养具备应用软件开发能力、了解新闻传播与设计学知识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总体来看,在数字出版与传播技术教育方面,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只有数字媒体技术、广播电视工程、数字传播工程三类,且大多侧重培养游戏、动漫、广电技术人才,只有数字传播工程专业还同时注重出版技术人才培养。在出版业急速转型的背景下,针对出版企业紧迫的人才需求,输送高质量、具有竞争力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对相关专业建设实践进行探讨着实必要。

二、数字出版与传播技术类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数字出版、融合出版、智能出版行业的快速更替给高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机遇与挑战。培育建设面向出版业的数字出版与传播技术类专业,既能支撑国家媒体融合战略发展,又能服务于数字经济和产业经济,同时为相关企业输送新型人才。

1.国家媒体融合战略发展需求。随着《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决策部署的出台,创新内容生产和服务、加强重点平台建设、扩展内容传播渠道、拓展新技术新业态的需求更为急迫,对新兴出版领军人才和兼备内容生产、技术研发、资本运作、經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出版与传播技术类专业作为顺应国家媒体融合战略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学科,应更加着眼于出版领域创新人才培养,为国家媒体融合战略发展目标储备人才。

2.数字经济与产业经济发展需求。在数字经济助推下,以智能出版、融合出版为代表的新生力量正逐渐成为撬动出版业转型、出版产业市场转化、出版产业链整合的杠杆,为社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和合作交流平台。面对出版业扁平化、跨界交互的发展态势,亟需一批熟练掌握出版技术同时具有资源整合力、产品研发力和敏锐市场洞察力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3.出版业紧缺人才需求。我国出版业目前已进入出版融合新阶段,在融合深度和广度上都迈上新台阶。由于出版业数字化转型涉及的学科知识与领域具有交叉融合特性,相关企业在业务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综合性,更加青睐具备应用软件开发能力、了解新闻传播与设计学专业知识的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然而,现阶段出版领域能够跨越学科壁垒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极其紧缺。

三、数字传播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于2014年开始探索数字出版与传播技术类专业建设方案,在软件工程一级学科下开设全国首个数字传播工程本科试点班。依托软件工程、新闻传播学、设计学三大特色专业,以传授出版技术为主,广电技术、传播理论、艺术设计知识为辅。自2017年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以来,数字传播工程试点班遵循新工科建设理念,探索出“计算机+出版+创意设计”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在组织机构、培养方案、课程建设等方面已有一定基础。现有国家数字传播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融合出版智能服务技术与标准重点实验室、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

1.专业设置及培养方案改革。学院加强顶层设计,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结合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需求分析、学校办学特色建设数字传播工程专业,并充分征求行业及政企专家意见,对原有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明确该专业毕业生应掌握软件工程、新闻传播学、设计学三大学科的相关知识和能力,成为具有广博见识和领导力的新工科“II型”人才。结合该专业的课程建设,学生可以从基础理论、共性技术与方法、行业应用三个部分切实提高数字出版、数字媒体传播领域的理论基础、科学思维、创新意识等能力,成为面向出版、广播影视、文化创意、互联网等行业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实现学生多元化培养需求。

2.多学科交叉复合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重组。由专业交叉学科团队领衔,学校建设并完善了以“素质教育通识课程+交叉融合专业课程+专业特色课程+实践创新教育课程”为代表的复合专业课程体系。积极整合软件工程、新闻传播、艺术设计领域知识,鼓励学生选修创新创业、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等教育通识课程,在帮助学生完成专业基础知识及行业常识学习的同时,允许学生自由组合课程。本专业课程以软件工程类知识为主体,融合新闻传播学和设计学等学科知识,实现不同知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融合,达到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

3.开放式、立体化实践创新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学院借鉴相关行业的业界标准,与国内知名政企合作,构建并更新以“实践创新教育课程+实践教育创新教学模块+实践创新教育教学平台”为主导、以“宽度+厚度+深度”为思路的开放式、立体化实践创新教育教学体系,优化配置政校企优质资源,切实提高师生工程与实践能力。将实践创新教育贯穿于工程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学生搭建多学科间联系和交叉的桥梁。

4.适应企业需求的示范性实验室建设方案。为有效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学院打造示范性数字传播工程实验室,一方面通过自身优势和特点吸引企业介入,实现优势互补,建立共享利益的关系;另一方面,利用实验室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将学生的实践需求和理论学习有机结合,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的协同共享。

5.教育方式和手段创新。学院将专业教育方式和手段的创新作为数字传播工程新工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致力于实现教学活动和教学模式两方面融合创新,全力打造新型工程教育教学方法,以先进培养模式带动工程教育效率提升,保障教学质量。通过政校企合作,推动“双跨”(跨学科知识和跨媒体技能)和“双师”(校内理论教学教师和校外政企实践导师配合教学)的队伍走进课堂,直接促进学生技能提高。依托现有学科基础和相关学科集群,凝练打造学校软件工程、数字传播和出版、视觉传达设计以及动画专业等的特色和优势,实现跨学科跨学院整合教学,从而发挥合作办学、协同创新和资源共享等方面的辐射作用。

四、数字传播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展望

建设数字传播工程专业是武汉理工大学应对新技术、新经济与社会形态变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武汉理工大学在建设数字传播工程专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深入发展,也需要结合当下,进一步思考与谋划,从而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

1.推动理念变革,凸显专业前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家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前所未有,高等教育创新变革正当其时。建设数字传播工程专业,要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以学生为中心,从以“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彻底转化为以“学”为核心,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新经济背景下,数字传播工程专业的研究领域、范围、模式进一步拓宽,需要不断促进学生深入学习更新发展的相关学科知识,丰富学科教学内容和知识领域,从而凸显数字传播工程专业的前沿发展。

2.打造优质课程,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新工科“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着眼于学生知识体系的综合化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在国家媒体融合发展战略推动下,推动软件工程、新闻传播学和设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深度融合,积极打造数字传播工程专业优质课程,变革传统思维模式,对知识体系进行更新换代,进一步调整专业内部教学结构、统筹多学科优势资源,形成独特的数字传播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优质课程既要体现技术前沿发展,也要展现人文学科的精神力量,从而引导学生多维度思考社会,成为新型高级技术人才。

3.推进多方协同育人,营造专业良好生态环境。随着现代知识生产方式的变革,社会发展呈现出复杂化与多元化特征,逐渐形成由多层创新体系纵向交互、多个组织或部门横向协同所构建的创新生态环境。对于数字传播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需要强化多方主体协同育人模式,为其成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政府对专业的发展及人才培养应给予更多办学指导,同时针对专业需求提供资金帮助;企业对专业发展提出人才需求,同时将自身资源与学校办学优势充分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平台与机会;学校通过与政府、企业及相关单位合作,共同为社会输送专业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4.强化科学研究活动,助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活动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字传播工程专业在建设初期,依托学校数字传播工程协同创新团队,在科学研究活动方面已有一定成效。未来,强化科学研究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价值,不仅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建设方向的动态调整和更新,形成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而且能够帮助师生进一步了解专业本质内涵和重要价值,提高认同感,同时也能弥补课程教学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不足,切实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为智能出版、融合出版、数字媒体传播领域培养一批具备应用软件开发能力、了解新闻传播与设计学知识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本文系2020年度中国(湖北)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专项课题研究项目“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研究”(项目编号:HBZSXWHCG-2020-9)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衣彩天.数字经济力提升路径——基于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武汉)重点实验室案例[J].中国出版,2019(04).

[2]陈丹,朱椰琳.数字经济视域下出版融合发展的启示与思考[J].出版广角,2019(18).

[3]葛欣.傳统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困境剖析及扭转策略[J].中国编辑,2020(01).

[4]吴爱华,杨秋波,郝杰.以“新工科”建设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变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1).

【编辑:朱垚颖】

猜你喜欢
数字出版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浅谈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国际图书出版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