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深圳市坪山区汤坑小学 杨 霞
生命是慢慢变化的过程,家长应该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肥沃的土壤,按时浇水、按时施肥,静待花开。但现实中的许多父母却焦虑得像全天候、全方位待机的雷达,一刻不停地监视着孩子的学习。如何引导父母们走出焦虑,读懂孩子?
了解孩子成长规律是读懂孩子的基础,了解了他们的体能发展、言语发展、认知发展、情绪情感等,在面对孩子的“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时,许多家长可能就会对这个问题做出不一样的回答,而不再是“从垃圾堆捡来的”或是进行深奥的科普。提及青春期,许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叛逆,但当我们了解了青春期孩子的身体及心理发展后,就会理解适当的叛逆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作为家长,我们只有用心地走进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才能给他们提供适当的教育。
中国式的父母每天都希望孩子改掉缺点,结果不仅改不了缺点,连孩子本身的优点也得不到发挥。
有一位母亲听到孩子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后,立马生气地对孩子说:“又和同学打架了,你怎么那么喜欢惹祸!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不要和别人打架!”可以想象,如果这样的指责一直发生,孩子爱闯祸这个现象就会一直维持下去。听到孩子打架这一行为时,妈妈说孩子“那么喜欢惹祸”,也就是给孩子的行为起了一个名字——“惹祸”,同时还将这一行为用“喜欢”固定下来,仿佛是孩子特质的一部分。
家长这样说可能是出于好心,担心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但这样粗暴地贴标签却忽略了孩子本身的真实需求:是不是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犯?是不是缺乏和同学沟通的技能?
在游乐场或者小区的滑梯边上,我们经常看到家长站在边上玩手机。这是陪伴吗?
很多父母认为带孩子去游乐场或者带出去玩就是陪伴。其实在这个过程中,第一,孩子的感受被忽略了,他们会认为在家长的心里,手机比自己重要,他们会以哭、跟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或者搞破坏的方式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只要哪一招奏效,他们接下来就会经常使用这一招。这种低质量的陪伴其实是在给孩子种下不良习惯的祸根。第二,父母在孩子身边玩手机其实是一种“冷暴力”,是家长对孩子感情上的冷漠。在家庭中,长期遭受“冷暴力”影响的孩子,会不愿跟伙伴交流、玩耍,心理也很难健康地发展,甚至有可能成为“冷暴力”的传递者。
因此,陪伴孩子的时候,家长应全身心地投入,不要“身在曹营心在汉”。只有高质量的陪伴,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中国父母无人不知的教育口号,其实不想输在“起跑线”,言外之意就是想让孩子“赢在终点”。那什么才是孩子人生的终点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理解,有的父母可能是觉得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有的可能追求出人头地,有的可能觉得需要赚很多钱,但我认为新时代的父母应该把孩子培养成具备让自己幸福的能力的人。
孩子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认知自我、控制情绪、抗挫折等能力比考取优秀的成绩更重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各有侧重,家庭教育更应该关注学习以外的各种发展领域,这些将更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轨迹,都有优势和不足,只有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不断进步,才能真正获得与别人竞争的能力。
读懂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课,父母应该学会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从孩子终生发展的角度去培养孩子,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只有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才能真正走出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