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开发战略研究

2021-10-27 10:48刘丽萍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23期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一带一路

刘丽萍

(北部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钦州 535011;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一、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开发现状

据统计数据显示,北部湾经济区六市总人口2282.8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5.55%,其中城镇人口总数为1141.78万人,乡村人口总数为990.41万人[1]。从受教育程度看(见表1),每10万人中接受初中和小学教育的人数总和大于接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数以及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程度的人数总和。这种情况在除省会城市南宁外的其他五地市表现更为突出。另外,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有所增长。具体数据为,南宁市为10.64年、北海市为9.96年、防城港市为9.68年、钦州市为9.12年、玉林市为9.29年、崇左市为9.28年[2]。

表1 每10万人口中拥有的各类受教育程度人数 (单位:万人/10万人)

从北部湾经济区拥有的普通高等院校情况看(见表2),院校总数偏少,且绝大多数集中于省会城市南宁,防城港市的普通高等院校数量为0。另外,在这82所普通高等院校中,本科院校,尤其是公办本科院校绝大多数集中在南宁,其他五地市的普通高等院校都在个位数,且民办居多。总体上看,北部湾经济区普通高等院校地区分布合理性有待提高[3]。

表2 北部湾经济区高等院校情况统计表 (单位:所)

从北部湾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北部湾经济区GDP总量为10305.09亿元,占全广西生产总值的48.52%[1]。北部湾经济区内各地市之间生产总值差距较大,整体总体水平不高,南宁、钦州、玉林、北海等四个城市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在这四个城市中,GDP总量处于1000到2000亿元的城市数为三个,占总数的3/4。处于2000到3000亿元区间的为0。仍有两个城市生产总值仅有700多亿元。从人均GDP情况来看,北部湾经济区人均GDP为52925.67元,与同期全国人均GDP65350.22元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另外,玉林和崇左的人均GDP仅有2万多元和3万多元,处于同区较低水平。

表3 北部湾经济区分地区生产总值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从职工工资水平看(表4、表5),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整体水平偏低,在全国范围内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各行业间收入差距较大,最大收入差距值超三倍。从分行业工资水平情况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工资年收入10万元出头,南宁、防城港和钦州三市的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工资年收入过10万元,其中防城港市的处于地区最高位。

表4 北部湾经济区分区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单位:万元/年)

表5 北部湾经济区分行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 (单位:万元/年)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开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先后在亚洲中部的内陆国家哈萨克斯坦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在东盟的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建设构想。习近平指出,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发挥比较优势”,“实事求是、因地制宜”[4]。北部湾经济区最大的比较优势正是其独的特区位条件。习近平在北部湾考察时提出要“打造好向海经济”,“为‘一带一路’建设、为扩大开放合作多作贡献”[5]。

1.机遇

(1)东盟与我国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叠加新冠疫情影响,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逆流翻涌,一些国家和地区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度萎缩,世界经济深度衰退。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与东盟共克时艰,就推进抗疫物资供应、共同维护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达成诸多重要共识,中国同东盟国家在疫情面前团结互助,既为全球抗疫合作树立了榜样,也推动区域经济互联互通实现历史性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及商务与投资峰会上强调,“中方视东盟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地区”[6]。据中国海关统计,2020年中国与东盟进出口额为4.74万亿元,同比增长7%,双方首次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7]。这显示出“一带一路”建设构想的强劲韧性和巨大潜力。世界进入后疫情时代,中国与东盟间的贸易投资规模巨大、人员交往频繁,双方要加强沟通,协作配合,进一步发挥好、实施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对促进贸易投资增长的关键支撑作用。与此同时,需要大量能促进中国与东盟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协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园区建设的高端人才以及落实具体工作的一二三产一线工作人员,需要大量能促进中国与东盟在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交流与合作的国际型人才。北部湾经济区作为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的桥头堡,将迎来筑巢引凤的重大机遇。

(2)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西部陆海新通道北衔丝绸之路经济带,南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连长江经济带,是连接“一带”与“一路”的陆海联动通道,是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战略通道,是支撑西部地区参与国际经济深度合作的陆海贸易通道,也促进东中西部、国内国际交通物流经济深度融合的综合运输通道。为更好地服务通道经济、枢纽经济和航运经济,需要大量人才供应。例如:服务于多式联运“一单制”的各类经营管理人才;负责集装箱多式联运交接检查作业、设备交接单、国际集装箱运输货物交付的人才;射频识别、条码识别、电子赋码等所需的信息化技术人才;冷链物流人才;金融服务人才;航空货运网络的设备制造及维修,电子信息等高端制造业人才;服务于海关合作、通关便捷化的经营管理人才;各类专业会展人才、电子商务人才和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尤其是东南亚各国语言的人才;等等。

(3)《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并临近生效。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全球规模最大、人口数量最多、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就此诞生。北部湾经济区在搭建国际人才服务体系、助力RCEP企业服务发展方面,在打造RCEP国际化人才集聚高地等方面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4)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先后设立了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广西自贸区于2019年8月底正式揭牌运营,其功能定位为“围绕建设西南中南西北出海口、面向东盟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形成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8]。广西自贸区均在北部湾经济区区域规划范围内。随着自贸区建设的推进,为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开发带来新机遇。

2.挑战

(1)来自周边经济区和自贸区在人才开发方面的挑战。人才是第一资源,各类自贸区以及经济区都在卯足劲加大力度吸引人才。在北部湾经济区周边有港珠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区、海南自贸区、云南自贸区等经济区和自贸区,面临着不同区域间在人才引进方面的激烈竞争。北部湾经济区想要在激烈的人才引进中取得比较优势,面临重大挑战。

(2)来自自身前期发展基础与后期发展潜力的挑战。北部湾经济区前期发展基础相较于临近的港珠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区来说底子薄,无论是现有人力资源的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落后于发达地区。就近几年经济发展表现来看,北部湾经济区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较大上升空间。虽然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区范围内处于领先位置,但放在全国范围内看,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对人才的吸引度有着重要影响。

(3)来自外部宏观环境变化及新冠肺炎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的挑战。北部湾经济区所处区位条件决定了其发展状况容易受东盟各国外交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周边外交方面,我国一直秉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同周边各国区域合作,积极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但不得不承认,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大国霸权影响下,全球经济失衡更加突出,世界动荡不安因素潜滋暗长。这些外部不确定因素,给处于区域经济合作前沿的北部湾经济区带来较大挑战。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开发战略

总体人才开发战略为:以打造人才集聚小高地为目标,发挥政府、市场经营主体、专业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个人等多方推动作用,围绕“引”“育”“留”“用”人才成长发展“全生命周期”,多措并举、协同推进。

1.引

(1)建立健全人才引进体制机制。围绕北部湾经济区重点发展的石化、船舶维修、钢铁、粮油加工、林浆纸等产业,在通道经济、对外金融、地区与跨国商贸、区域经济规划、交通港口建设、现代物流、海洋科学、旅游会展等领域,以产业集聚带动人才集聚为宗旨,采用刚柔并济、固定引进和流动借才并举、建立人才飞地等多种方式引进人才。破除防碍人才引进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实行以用人主体认可、业内认同、业绩薪酬导向等为主要参考指标更加简便高效地引进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办法。抓紧重大项目重点推进的契机,大力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及其创新创业团队。

(2)加大人才引进宣传力度、拓宽引才渠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以融媒体方式多渠道加大引进人才信息和政策的宣传力度。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战略对话会、中国-东盟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合作论坛等重大活动会展与交流平台,探索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人才引进制度体系,加大吸引国际人才的力度。引进国家级高水平创新平台到北部湾经济区建立分支机构。发挥国内尤其是区域内各类人力资源信息交流平台和人才协会的力量,促进人才信息在经济区内的集聚与交流。

2.育

(1)充分发挥经济区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培育地方性应用型和面向东盟的国际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对口人才是地方性大学的重要使命。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内的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建设,充分发挥地方院校在知识储备和技术开发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巩固并完善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以及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战略联盟,推进合作办学、协同育人。着力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全面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乐于并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技能,培养造就一批适应时代需求、服务地方建设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发挥北部湾经济区高等院校办学特色,加大力度培育面向东盟、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型人才。

(2)依托区外高水平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以及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人才。通过借助区外高水平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的方式,采用联合导师、联合薪酬、联合课题的办法,助力北部湾经济区企事业单位引进一批优秀人才、搭建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组建一批科研队伍、产出一批高质量科研成果,推动一批应用型科研成果落地转化。鼓励国内外著名高校、国家级重点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培训咨询机构等在北部湾经济区设立分支机构,为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培养提供支持。根据北部湾经济区的区域特点,在人才培育方面,经济区内高校要加强开放办学理念,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不断提升所培养人才的国际交流能力、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

3.留

(1)强化人才工作生活保障。高层次人才引进在一段时期内可安排免费住房,或给予一定数额的租金补贴。对高层次人才家庭购房和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给予优先保障。统筹安排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问题。给予人才一定数额的交通便利补贴和伙食补助。海外人才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按相关政策参加各项社会保险,享受相应社会保障待遇。建设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基地,提供国际型企业孵化和文化交流服务。

(2)健全人才服务机制。加强各类人才服务平台、政产学研商协作平台建设。提升平台人才服务质量,组织人才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到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等企事业单位提供上门服务,集中办理人才住房补贴、引进人才落户等服务事项,使所引进的人才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推进外籍人才出入境和居留便利化。首先是签证手续办理便利化。另外,设立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提供来华工作许可、停居留许可等“一对一”专属服务。在经济区工作达一定年限,每年实际居住不少于半年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可申请在华永久居留。

4.用

(1)加强创新创业支持力度,实施人才贡献奖励。引进人才、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的最终目的都在于使用。人才开发的落脚点于人尽其才并在此基础上的物尽其用。对新引进的高端领军人才的项目和团队和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团队项目给予专项经费资助。对经济区内高层次人才参与投资或作为主要管理人员参与管理的项目,经有关部门或机构评审为优秀项目的,要加强贷款贴息、债券贴息、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的扶持力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落实知识产权质押保险和质押贷款贴息政策。按各类高层次人才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的一定比例进行奖励。人才新创办企业或携带核心成果到企业转化的,在一定年限内该企业或成果所实现的年营业收入或增加额超过一定数额的,按其纳税额度给予企业一定比例的奖励。

(2)加强区域内及跨省区间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完善区域内人才交流与合作机制保障,积极发挥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的沟通协调作用,打破行政区划,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加强北部湾经济区与广西区内市县,与广东、成渝地区的跨区域、跨省际间的人才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以东盟各国为重点的国际间人才交流与合作。

猜你喜欢
北部湾经济区一带一路
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获奖证书
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送你一朵北部湾浪花
鹭舞北部湾
在北部湾祭奠上辈子的爱情
媒体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