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礼乐 情为何物

2021-10-26 09:22孙鹏
今古文创 2021年40期
关键词:牡丹亭

【摘要】 汤显祖视杜丽娘为有情人,杜丽娘由梦生情,为爱而死。情是杜丽娘在现实中缺失的,情感教育也是杜丽娘家庭教育中缺失的。杜丽娘缺失的情感包括劳动教育中的自然之情、人际交往中的亲情、男女交往中的爱慕之情等。探究杜丽娘的情感教育缺失有助于反观现在的家庭教育。《牡丹亭》是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汤显祖认为杜丽娘“可谓之有情人耳”[1]1,杜丽娘的情感包括对大自然的亲近之情、男女之间天然的爱慕之情、对父母的血缘亲情等,当这些情感在现实中无法满足时,爱情就成为她生命的唯一寄托。然而,爱情也是她在现实中无法得到的,她只能去梦中寻找、实现爱情,在梦中得到精神慰藉,导致她情感饥渴的原因恰是她的家庭教育缺失。

【关键词】 牡丹亭;家教缺失;爱慕之情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0-0016-02

一、临川才子,际遇堪叹

汤显祖生活于明代中叶,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力迅速发展,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日益严重,逐渐向城市集中,为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城市工商业越发繁荣。随着城市工商业的繁荣,封建势力加重了对工商业的压制,而新生力量总要起来反抗封建势力的剥削。在意识形态上产生反对正统的标新立异的言论,主要表现在提倡心、情、性,要求民主,反对专制。

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而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曾在江西任职,阳明心学的发展和定型主要是在江西完成。心学左翼与禅宗融合,变为任心、任性的狂禅风潮,文坛也出现了以求真、贵适、厚情、纵欲为主题的“性情”文学。汤显祖出于左派王学创立者王艮的弟子罗汝芳的门下,他自幼家庭环境以儒业(读书做官)为主导,少得文名,二十一岁中举,此后十三年参加科考,却因当朝首辅张居正的阻挠而四度落第,最后才考中进士,曾任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因不见用于时,后辞官而去。汤显祖的用世之情不为时所用,而杜丽娘的种种情感追求也在现实中不能满足,在这一点上,汤显祖与杜丽娘有相似之处。杜丽娘的情感遭遇“实际上表现的就是汤显祖之怀才不遇、年华虚掷的政治感伤。” [2] 105

在《牡丹亭》中,汤显祖塑造了杜丽娘的形象,他使杜丽娘在现实中无法追求到的男女情思在现实与梦境、生与死的交替中得到实现,使爱情超越了现实与梦境,生与死的界限。在汤显祖的笔下,杜丽娘的情是无所不能和至高无上的。

二、春情睡情,忧伤难言

杜丽娘是西蜀太守杜宝及其夫人的独生女儿。太守夫妇对女儿娇生惯养,视如掌上明珠。杜丽娘平日在闺阁中只做些刺绣女工,为了打发时间,太守夫妇让女儿以图书寓目。为了女儿日后到夫家知书识礼,杜太守还专门请了先生教女儿读书。因无实事可做,杜丽娘在茶余饭饱后还有许多“破工夫”[1]1,有大把闲暇、无聊的时间。

杜丽娘的生活用丫鬟春香的话总结是“名为国色,实守家声,嫩脸娇羞,老成尊重”。  [1]24生活虽然养尊处优,但精神上却很压抑。杜丽娘成了维护家族名声、利益的一颗小棋子,身心极不自由。表面的稳重、矜持、温顺掩饰不住她内心深处对天然美好景物和爱情的向往。当她偶然去后花园游玩的时候,深深赞美那里花朵姹紫嫣紅开遍,同时也惋惜盛开的花朵却无人赏识,只能与断井颓垣相伴。这让杜丽娘感慨自身如同这些寂寞的花朵一样,年龄已大,却不能早成佳配,这种美好事物的毁灭导致她内心惆怅,白日昏昏欲睡。

三、慈母娇惜,人际缺失

杜丽娘的母亲甄氏甚是爱惜女儿,平日里只让女儿做些女工,当丈夫提议让女儿读一些诗书时,杜母勉强同意,答曰:“但凭尊意。” [1]4三妇评点曰:“夫人答语甚缓,直写出阿母娇惜女儿,又欲其知书,又怜其读书,许多委屈心事。”[1]4

甄氏对女儿的感情是矛盾的,她爱怜女儿,怕其读书辛苦,但丈夫杜宝要求女儿读书,维护家族利益的思想又影响着她,迫使她不得不敦促女儿看书。但她对女儿读书的要求又不是特别严格,她认为儒家诗书难以遍读,只要识得一些礼数即可。当她知道杜丽娘游花园后,甄氏怪罪丫鬟春香,并没有责怪女儿,表现出于女儿的偏袒、爱护。

杜宝要为女儿请先生,甄氏又怕请的男老师会诱拐女儿,想请个女先生。没有合适的女先生,才想出一个折中的办法,请个迂腐的老先生。甄氏不敢放女儿独立面对生活,对女儿“禽犊”[1]6般照顾于此可见一斑。杜宝、甄氏对女儿的圈养导致杜丽娘日夜有丫鬟春香跟随,为了挑良缘,维护家族利益,虽年已二八,还未婚配,所见只是父母、丫鬟、腐儒老教师,缺乏广泛的人际交往。

直到杜丽娘生病,杜宝请大夫为女儿看病时,甄氏才后悔若早日为女儿寻得佳配,女儿就不会得病。而直到这时,杜宝还认为女儿点点年纪,不懂得什么男女风情。

四、为官劝农,为父欠教

《牡丹亭》全剧55折,第8折即是劝农。此折位于全剧之前,引领后面的剧情,描写杜宝劝农宣化和农夫农妇们的生活。作为太守,杜宝深知农业的重要性,他心念南安府的农事,趁春天到来时去南安府境内巡游,田野里“平原麦洒,翠波摇翦翦,绿畴如画。如酥嫩雨,绕塍春色苴。趁江南土疏田脉佳。”[1]18杜宝在巡游劝农时看到美丽的田野风光和农夫们的劳动生涯,他连用四个“俊煞”称赞这些农夫、村童们、采桑人和采茶人。他们虽泥腿泥脚、弯腰弓背、辛勤劳作,却用辛勤的耕耘换来丰厚的收获。

杜宝太守过的是“官里醉流霞,风前笑插花”(剧中重复四次) [1]18-19的日子。他重视以诗书治理政事,注重督促人民务实劳作,从事农业生产,但对女儿的教化却仅注重诗书,把女儿禁锢于闺塾。他没有向女儿杜丽娘传授巡游时看到的农人们的劳作生涯,只教女儿做女工、知书识礼,任女儿过着闲暇虚妄的生活。

同那些在泥泞的田野里耕作采摘的农夫农妇们相比,杜丽娘身处深闺,脚不沾泥,即使偶然去一次后花园还要先让花郎扫清花径。杜丽娘在画阁里、妆台旁嫩脸娇羞、老成持重,整日困乏烦闷、昏昏欲睡。即便是姹紫嫣红开遍的后花园,也提不起杜丽娘的兴趣。她认为美丽的花园日日和断井颓垣相守,并无实用。

杜宝太守的巡游劝农也反衬出他对亲生女儿杜丽娘缺乏劳动教育,而农业劳动正是为情所困的杜丽娘缺少的。杜太守夫妇如果教女儿从事一些农业劳动,杜丽娘就可以在现实中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不会茶余饭饱无事可做,以至于去梦中追寻自己的生活。

五、诗书礼乐,实践缺失

杜宝夫妇一心想把独生女儿杜丽娘培养成知书知礼,符合封建礼教规范的淑女和才女,以便嫁得乘龙快婿光耀门庭,他们为女儿请来黉门腐儒陈最良为师。

杜宝认为女儿男女《四书》,都已成诵。其他经典中《易经》深奥,《书》与妇女无干,《春秋》《礼记》是孤经,就选了《诗经》作为教材。他安排好教材,要求丫鬟春香做好女儿的防护,让春香陪伴小姐进衙,自己陪陈最良喝酒去了。作为父亲,杜宝忽视了杜丽娘是一个聪明活泼有自己见解的年轻女子,《诗经》中的诗歌也充斥着情感,而女儿也需要父母的情感陪伴。但是杜丽娘缺少父亲的陪伴,她活学活用,以自己熟读成诵的《论语》中的句子揶揄父亲的做法和自己的处境:“酒是先生撰,女为君子儒。” [1]10《论语》本意是说有酒食,让先生的人先吃喝,做人要做君子那样的人。而此时此景,杜宝自己去陪先生吃喝,却把女儿关进房内。杜丽娘把书中的句子用于现实情景,很贴合实境。由此可见,杜丽娘是一个愿意把书中的理论运用于实践中的人。

陈最良教授杜丽娘《诗经》中的诗篇,包括《鸡鸣》《燕羽》《汉广》《关雎》等,涉及闺门中的许多故事。故事中讲到男女情思,但是丽娘从《诗经》中学到的男女情思在现实中却无法付诸实施。因为她从没有机会接触青年男子,只能去后花园走走。杜宝教女儿诗书的目的是为了日后嫁一书生可以谈吐相称、知书知礼、父母光辉,却又借口女儿年纪小,不给女儿寻找合适的姻缘。在现实中,杜丽娘只能在闺阁中读诗书,缺少情感陪伴、缺少人际交往,也缺少现实实践。

杜丽娘缺少劳动教育中的自然之情、人际交往中的亲情、男女交往中的爱慕之情。她所受的家庭教育缺乏这些因素,最终导致游园伤春而梦中私会书生柳梦梅,在梦中实践了《诗经》中学到的男女情思。杜丽娘被《诗经》中的诗歌和美好的花园“唤醒的个体生命意识,在当时却又无路可走。要么在新旧思想激烈的撞击中毁灭;要么重又艰难地辗转于令人窒息的礼教社会,在夹缝中求生存。” [3]41今天,重新研读《牡丹亭》,探究杜丽娘的情感教育缺失有助于反观现在的家庭教育。

参考文献:

[1](明)汤显祖著.(清)陈同,谈则,钱宜合评.李保民点校.牡丹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2]尧鑫.《牡丹亭》“至情”主题的文化意义[J].戏剧文学,2012,(01).

[3]钱华.《牡丹亭》文化意蕴的多重闡释[J].文学评论,2003,(06).

作者简介:孙鹏,女,河南周口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基础部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高等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牡丹亭
白先勇:不强人所难
观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有感
汤显祖的《牡丹亭》戏曲刊本插图的图像学研究
《牡丹亭》之化用唐诗现象
《牡丹亭》人文主义精神浅析
张生与柳梦梅爱情观之比较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戏剧翻译
试论《牡丹亭》杜丽娘形象的多重意蕴
评西北政法大学话剧社演出的话剧《牡丹亭》
《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美学特征